怕北大清华来抢名教授校长杨振声整夜睡不着觉
国立山东大学
赵太侔
国立山东大学公函
就在私立青岛大学难以为继时,国民政府创办国立大学的浪潮正汹涌而来。和私立大学不同,国立大学主要由政府兴办,资金也由政府提供,不必仰赖各方捐款。在山东,国民政府筹划在省立山东大学的基础上创办国立山东大学,校址拟定在济南,但当时的济南作为交通枢纽,战乱频仍。这一决定迟迟未付诸实施,也许是天意使然,一位民国大家的到来加速了国立青岛大学的出现,此人就是蔡元培。
蔡元培把大学从济南拉到青岛
1929年6月,蔡元培先生携家眷来青岛度假,借住在私立青岛大学女生宿舍小楼(今中国海洋大学的档案馆)。前文已经提及 ,私立青岛大学的校址位于俾斯麦兵营,景致十分宜人,这一次蔡元培先生也被吸引了。
蔡元培考虑到青岛战乱较少,于是提出将正在筹划的国立山东大学迁往青岛的主张。
作为国民党元老,蔡元培先生说出的话本来就很有分量,再加上办学经验又丰富,国民政府教育部赞成他的提议。于是,本来定在济南的国立山东大学被拉到了青岛,名字也做更改,原国立山东大学筹备委员会被改成国立青岛大学筹备委员会,除了将省立山东大学接收以外,还将私立青岛大学的校产一并收用,一所新的青岛大学马上就要出现。
“私立青岛大学跟国立青大之间没有很复杂的关系,二者主要的相近之处在于名称相似,还有就是校址相同,除此之外联系不大。”刘增人教授认为,“在教学水平上,国立青大要比私立青岛大学高出不少。”国立青大筹委会共有9位成员,6位是蔡元培先生执掌北大时的在校学生,办学理念因循北大的模式,刘增人教授将国立青大称为“北大的青岛版”。
这里要提及另外一位著名学者,他就是杨振声。杨振声是蔡元培的高足,时任清华大学教务长兼文学院院长,经蔡元培推荐,杨振声成为国立青大的第一任校长。他把北大“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理念带到了国立青大,办事认真的他还未宣誓就职就来到学校办公。国立青大是一所综合性大学,需要文 、理双方的著名教授,杨振声开始广邀国内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和科学家。他因为担心本校教授被北大、清华等著名学府拉去,经历了许多的不眠之夜。
1930年9月21日,国立青大开课,此时已是人才济济。杨振声亲赴上海请来了闻一多、梁实秋。此外,来国立青大任教的还有数学家黄际遇、化学家汤腾汉、生物学家曾省等人。到1931年,文学家沈从文、化学家傅鹰也来到国立青大。杨振声还延请了章太炎、胡适、罗长培、冯友兰 、陈寅恪等大家前来讲演。此时的国立青大可谓是群星璀璨了。
学生组团向蒋介石请愿
令人遗憾的是,杨振声在国立青大任教只有两年时间。最早想把国立青大变成国立山大的还不是国民政府。说来有趣,这个想法的提出者是时任山东省政府主席的韩复榘。关于韩复榘的轶闻可谓不少,不少地方以讹传讹称这位韩主席最爱作诗,如描写大明湖的诗:“大明湖、湖明大,大明湖里有蛤蟆,呱呱呱呱直蹦跶 。”其实这些说法恐不尽然,韩复榘出自书香门第,本人颇能属文 。曾和韩复榘合作过的国民政府官员陆立之后来就曾回忆韩复榘道:“在当时国民党所谓‘儒将’中,还很难找到第二人。”韩复榘治理山东期间,并非一无是处,他常会微服私访,遇有案件,当堂审理,他的教育举措也多为后人称道。如何思源,他是北大毕业后又各地留学的学者,他的教育厅厅长一职就是韩复榘力排众议委任。韩复榘从不拖欠教育经费,其时国立青大的不少经费就由省政府拨款,韩复榘从无二话。
韩复榘热衷教育,自然想把国立青大变为省政府直辖。杨振声校长的后人回忆道:“青岛大学本来是市属大学,韩复榘一直想把青岛大学改成山东大学,以便于他能够全面控制。当时何思源是山东教育厅的厅长,是父亲的老同学,有时候他到青岛,去我们家跟父亲谈起这个事情,我在旁边,记得父亲对此反对得十分坚决。”
尽管韩复榘一直有更名学校的想法,但最终导致校名更改的反而是国立青大自己的学生。
就在国立青大成立后的第二年,也就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爱国学生举行了轰轰烈烈的救亡运动,10月1日,国立青大的学生也成立了反日救国会,发起者是进步学生俞启威、杨翼心、李香婷、李仲翔等人,12月4日,请愿学生到达南京并向国民政府递交请愿书。
当天下午,蒋介石在中央军校大礼堂接见了各地的请愿学生,他表示:“现在日本太强盛,中国太软弱,我们准备不足,不能跟日军作战。”但他也表示了一旦准备充分则会收复失地的决心。到了 12日,蒋介石又接见学生,在冬天立谈两小时,他在日记中称:“余挺身和解,至少四分之三以上学生能受感化,而极少数学生亦可奈何也?”到了 15日,北平请愿学生到达外交部,情绪激动之下,捣毁了外交部办公室,殴打了蔡元培等人,再后来开始捣毁中央日报社,国民政府决定进行制裁了。
12月17日,国名政府给当时的青岛当局发了封电令,学校只得做出行动,想来杨振声校长只不过想要做个样子,鉴于学生爱国之举,此次处罚并没有下狠手,只不过给予两名学生记过了事。
学生驱闻一多,杨振声辞职
“南京请愿事件之后,学校跟学生的矛盾就很尖锐了,最终彻底爆发只差一个导火索。”刘增人教授称,“学则事件”就是这样一个导火索。这场导致大学易名,校长辞职,教授出走的导火索究竟孰是孰非呢?我们不妨先来看看当时事件的严重程度。
1932年春,国立青大依照国民政府教育部规定,做出了一些新举措,其中最引起学生关注的就是新修改的《国立青大学则》。在这些学则当中,最令人关注的就是第四十三条:学生全年学程有三种不及格或者必修学程两种不及格者令其退学。进步学生认为,该学则是学校想要利用“学分”压制学生的抗日活动,逼着学生埋头学习。他们组织了罢课作为抵制。罢课的时间定于6月23日开始,而6月23日恰逢期末考试,校方校务会议决定,考试照常进行,但考试当天,没有一名学生到场。学校作出妥协,秋季开学再行补考,但妥协之余下出狠手,9名非常学生自治会常委被开除。
这一来彻底惹怒学生,矛盾终于爆发了,学生们开始将矛头对准了学校的负责人,第一个就是闻一多。闻一多曾经在学生南下请愿之际表示反对,更重要的问题在于,学生后来返校后,闻一多还曾经表示应该开除为首学生。6月25日,学生们正式开始张贴材料,第一个就是《驱闻宣言》,内中称闻一多是”不学无术的学痞”。闻一多何许人也?看到学生的过激行为,他感到异常失望,立刻辞职了。
闻一多被逼走后,学生们还是没有收手,他们又把矛头指向了杨振声跟梁实秋。学生们表示如不恢复旧学则,就罢课一年,校方也十分震怒,既然你们要罢课,索性成全,没多久就贴出公告,准许罢课一年。非常学生自治会见状又发表了《国立青大全体学生否认杨振声校长并驱逐赵琦梁实秋宣言》,内中称“我青大学生一致决议,除……另派贤能,接替校长外,誓不承认为青大校长。”到这时候,杨振声也是心灰意冷,愤而辞职了。
赵太侔留下两粒“高教种子”
伴随着杨振声的离开,国立青大也被解散。1932年7月,国民政府成立了整理委员会,对学校的院系做了调成,对全体学生进行甄别,如无“问题”才可返校 ,之后,国立青大正式更名为国立山东大学,新的校长就是赵太侔。
刘增人教授把赵太侔的办学方法称为“萧规曹随”,这位新校长在前任校长杨振声的基础上继续遵循仿效。这位新校长凭借其杰出的治学本领,把国立山东大学带到了一个黄金时期。
他为人注重学业,不结交政界,被传为佳话。赵太侔曾说:“虽然本校在社会上有时得不到一般的了解,但在学术界却已有了很深的认识。”他曾告诫教员“我们不能太注重宣传,也不能太向各方面应酬。”
国立山东大学的命运颇为坎坷,此后的七七事变,迫使学校南迁,途中解散,抗日胜利之后,它又光荣复校 。在这段时间内,学校荣辱沉浮,但办学水平却更加出色。期间,老舍、洪深、汤腾汉等著名学人都在此任教,给学校留下了宝贵的遗产,直到解放后的1958年,这所学校为了便于管理,迁到了省会济南,现在的山东大学即告成立了。
值得一提的是赵太侔先生给青岛留下的两个“种子”。在国立山大时期,水产系和医学院正式创立 ,解放后的迁校活动,这两个机构并没有参与,都留在了青岛。这个水产系经过缓慢发展最后成为山东海洋学院,它就是中国海洋大学的前身,而另外一个医学院后来则演变成青岛医学院,最后并入现在的青岛大学。昔日的国立山东大学“一宗三枝”,在济南、青岛两地继续培养着无数学子。[编辑:苏青]
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