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铃木殖民者栽的最多的树
说起悬铃木,大家可能还不知道是什么树,而说起法国梧桐,青岛市民就再熟悉不过了。青岛市古树名木中有25株悬铃木,全部为国家三级保护古树,其中一球悬铃木共21株,二球悬铃木共4株,这些“祖母级”悬铃木多在中国海洋大学鱼山校区院内。
从中国海洋大学鱼山校区东大门进入,两边行道树长出了新芽,行道树多是法国梧桐和刺槐,都比较高大粗壮。
往前走去,位于教学楼旁边的树木显得越发高大,在图书馆旁边的一棵英国梧桐上,记者看到树上贴着一个牌子,牌子上标注为“英桐”,属于悬铃木科,树龄为106年,最后标注着市南区人民政府,二〇〇四年九月制。
这棵英桐高有20多米,胸围有3米多,需要两个人才能抱过来,在学校的学苑中路,道路两边的行道树都是“美桐”或者是“英桐”,“这些梧桐树都有100多年了 ,夏天的时候乘凉可舒服了。”正在打扫卫生的学校工作人员说。
无论是英桐还是美桐,其实都是悬铃木。据介绍,悬铃木原产于欧洲和美洲,19世纪末引入青岛,因其喜光、温暖湿润和耐寒等特性,所以在青岛地区繁殖极快。悬铃木在青岛有三种,即三球悬铃木(俗称“法国梧桐”),二球悬铃木(俗称“英国梧桐”),一球悬铃木(俗称“美国梧桐”)。由于在青岛栽培很广,青岛市区多数行道树都是悬铃木,所以一般人不细分树种,习惯统称为“法国梧桐”。
目前青岛市共有25株悬铃木属于古树名木行列,其中一球悬铃木为21株,二球悬铃木为4株,这25株年龄都在百年以上的悬铃木有19株都在中国海洋大学鱼山校区的院内。
问及这些悬铃木是由谁种植的时,很多老人也并不是很知情,多数表示是德国人留下的树木。青岛道路两边的行道树,多数都是悬铃木,悬铃木在青岛长势也都比较好。德国侵占青岛之前,青岛也并没有这么多悬铃木,而德占后,在城市规划中,当时的市政部门引进成千上万种树种试种,最后选了宜于青岛栽种的树木65种,其中最主要的一种就是悬铃木。
随后,青岛市道路两旁便大面积种植悬铃木、刺槐等,形成了一条条郁郁葱葱的林荫大道,如大学路和以前的中山路等。
据介绍,中国海洋大学校园19世纪晚期“山东巨野教案”前为清政府驻青岛兵营及教兵场,德国侵占青岛后建成俾斯麦兵营,在周围种了大批悬铃木、刺槐、榉树等,作为士兵休息及壕沟隐蔽之用。而随后,留存下来的悬铃木也成了现在的古树。
另外,在中国海洋大学鱼山校区的院内,也有一些百年的榉树和刺槐等。著名的生物学家,曾担任过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动物研究所所长的童第周,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国立山东大学在青岛复校,他任山东大学动物学系教授、系主任。他对校园里这片悬铃木就有很深的感情,曾表示,悬铃木是“世界行道树之王”。
以前,很多哲学课、文化课,老师会选择在这一片郁郁葱葱的大树底下授课,像著名哲学家、史学家华岗校长,每周六下午,会在这片行道树下讲授《辩证唯物论》大课,会引无数学生前来听课。而洪深、老舍等十余位作家,也是在这片阴凉下,在《青岛民报》办《避暑录话》副刊。记者 昌旭光
要说九曲古槐声名甚微恐怕不是虚言,这株老树现在平度市马戈庄镇古庄村的一处粮仓里,可就在马戈庄镇,很多的年轻人也不知道它。好在,《青岛古木名录》之中尚有它的一席之地,因此仍有不少游人前来探访。据该书记载,这株古槐树龄达140岁,槐树多曲,故名之为“九曲古槐”。
和九曲古槐不同 ,胶州杜村镇寺前村的古银杏树现在受到的优待可不一般。因为树龄极长(1100年),这棵树已经被周边村民尊为树神,引来不少人顶礼膜拜。按相关资料记载,这株银杏树的树龄达1100年以上 ,其栽种时间可追溯至隋唐时期。
古槐传说跟中举有关
古槐在该村的一所粮仓内,守门老人姓于。老树就在粮仓的西北一角,周围没有修葺,只是粗略地围了一道铁栏杆,部分栏杆已经破损,游人可以走进围栏和古槐近距离接触。古槐的个头并不高,约为160厘米,因为古槐树冠分叉较多,蜷曲向下,故而又称“龙爪槐”,“我们不叫它九曲古槐,都叫龙爪槐,你看这树的爪子多像龙爪!”
最吸引人的自然是那个有关“秀才举人”的传言,如果粗略一数,这株古槐也真是九曲,当然,如果把分叉计算在内,古槐的弯曲次数自然更多,那么是否槐树一弯即有一人中举呢?于姓老人表示此说法恐不确切,“我今年78岁,听老辈人讲,我们这个村子确实有很多能人,一个胡同出过八个秀才一个举人”,老人抖着山羊胡子比划着对记者说,“但是说一弯就有一个人中举,这个说法我还真不大清楚。”
古槐主人经历传奇
78岁的看门老人还能够讲出很多古槐的掌故,如古槐的实际年龄为240岁,是一个清末官员家院的老树,但如果我们知道了这位看门老人和古槐曾经主人的身份,古槐的神奇色彩就又多了一层——“这个大官叫于沧澜,我叫于圣霄,是他的后人。”你问老人是于沧澜的多少代孙,他会掐着手指算上半天,最后笑着说,“算不出来了,远了去了。”
恐怕很少有人知道于沧澜,这实在可惜,这位晚晴的中层官员曾经五次受聘为河南省乡试同考官,被誉为晚清“中州第一干员”。当然,于沧澜的科举出身也应了古槐的“大弯”,他是古庄村少有的举人。于圣霄老人已经无法回忆九曲古槐的来源,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这株古槐就在当年于沧澜家的大院之内,“你看看以前的院墙还存了个门框,一进门就是这株槐树。”
或许有古树的庇护,于沧澜的官位升迁多少有些传奇色彩,“当年八国联军侵华了不是?慈禧太后不是带着皇帝往西跑,于沧澜就在山西作县官,慈禧来了之后他尽心迎接,慈禧很感动,回去之后,立马把他从知县提了上来,做到了河南兵备道,这是个很高的官啊。”
青岛市史志办史料记载,这株九曲古槐的主人最后确切的官职是南汝光淅兵备道,算作地方大员,深受巡抚倚重,分管巡警、厘税、洋务,都是极重要的政务,古槐主人于沧澜为人耿介不阿,因不给上司送礼而不获任命,但决不屈从,颇有廉吏风范。
晚年的于沧澜和九曲古槐有脱不开的情结,“他后来隐居了,因为清朝完了,袁世凯上台了,他就不干了,又回到了古庄村的这个于家大院。”于沧澜的这种表现颇有古代的忠臣之风,和当年迎接慈禧一样,他或许已经把自己的信仰和大清政权绑在了一起。我们可以想见他重回于家大院后在古槐周围盘桓,因朝廷的消逝而苦闷的心境,“后来他瞎了,没多久就死了。”
古槐树干已中空
伴随着于沧澜的死,九曲古槐也经历了极大的沉浮,现在,它更像一个老人,往事酸甜,全变成褶皱写在了身上。
“先是于家大院被充公了 ,1946年吧,土改,我们家成分不好,这块老宅子就充公了 ;接下来到了文化大革命,要破四旧,老房子和古槐也遭殃了,老房子屋檐上有几处马头,都被敲掉了,槐树前边的一个太湖石,被砸碎了。”于圣霄老人至今能回忆起幼年时老宅的样子:十六亩八分地,三间清朝就盖了的老宅,青灰色的砖墙,一进院门就可以看见绿葱葱的九曲古槐以及古槐旁的太湖石雕刻,“那时候我光着屁股在这棵槐树底下乱跑。”可到了后来,这些景致没留下几分,只有一栋老宅还能居住,但房柱子上也是虫眼斑斑了,再后来,这处大宅院变成了现在的粮仓。
至于那一株九曲古槐,或许因为岁月久远,似乎被遗忘在了角落里,现在的它树干中空,叶子也不如之前茂盛,树干下还支了两根柱子托起它曲折的身躯,“必须得加柱子,不然它就伸到地上去了,树不能接地,接地的话它就完了。”于圣霄说着这话,眼睛看着老树的树根,感慨之情溢于言表。
千年银杏,六人尽力合抱
现在的老银杏位于寺前村的一处敬老院内,和九曲古槐不同,它被当地老百姓广泛熟知。走进寺前村敬老院,千年银杏就映入眼帘,生命力依然旺盛,树顶的叶子早已密密地长出。
胶州林业局的工作人员说,这株“八子抱母”高30多米,根部周长近4米,树冠东西达21米,南北也超过16米。至于为什么名为“八子抱母”,是因为在正中的银杏树(主干)周围齐刷刷地围着八棵银杏树,如同儿子怀抱母亲一般。工作人员称,这株老银杏的主树干直径达2米左右,而周围的八株银杏树直径最大超过1米,因此,这株银杏树的体态就显得格外庞大。
78岁的敬老院老人王如海称,老辈人对于如此之粗的大树有个形象的说法,叫做“七围八扎一媳妇”,“就是下雨的时候,大家伙都会跑到树底下避雨,一个人的右边站着个小媳妇,他不知道,碰巧他想量量这树有多粗,于是他就向左开始测量,他抱了七下(七围),还没到头,又拿出手来比划,正好量到八扎(拇指和食指伸开指尖距离为一扎)的时候一看,这里站着个媳妇。”王如海老人说完呵呵笑。这自然是夸张的说法,因为有人后来试验过,发现只要六人尽力合抱,围起这株银杏树也并非难事。不过王如海的话也并非虚言,“之前在艾山上真有这么一株大树,我的天,真是七围多啊!不过后来被砍了,很可惜。”
村民多来祭祀祈福
如果说九曲古槐的特色是历史厚重感的话,那么这株千年银杏则是因为寿命太长而披上神秘色彩的外衣。遍访寺前村老人,没有一位能够说出它的出处就能证明这一点,老人们会笑着说:“我爷爷?我爷爷的爷爷都算不上什么,它(银杏)老早就在这扎根了。”胶州当地林业局的工作人员也承认,“八子抱母”的确切来源已不可考,“我们在2010年对它进行了科学的测量,发现它的树龄在1100年以上,具体什么时候载种下的,说不清楚了。”
年代久远且身份杳无可知,让村民们对老银杏更加敬重,尊其为神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每周都有不少周边村民赶到树下,祭拜树神,以求平安。“准不准?这个事情是信则灵不信则无啊”,王如海老人说,“我听说过一个村里的小孩子得病了,他的父母过来拜了树神,结果呢,好了,你说稀罕不稀罕?”前来祭拜的村民们一般会拿来供品摆在树下,然后双膝跪地虔诚祈祷,有的还会把写好的拜文绑在银杏之上。
千年银杏果,味道香甜
香火旺盛,老银杏的生命也愈见焕发光彩,掉落的银杏果重新在树根周围生根发芽,现在十余株小银杏已经破土而出,若干年后,“八子抱母”的说法恐怕要变成“子孙满堂”了。
老银杏的周围也修葺一新。现在“一级名木”的牌子已经挂在树上,彰显了它的特殊身份,高高的护栏也防止人们对它任意攀爬。每年,胶州市林业局的工作人员都会对老树进行护理,这让王如海老人感慨万千。“我小的时候,它没这个待遇,虽然也很出名,但没有专门的人来管它。”王老称,60年前,原来的敬老院所在地还是一座寺庙,名为宝塔寺(寺前村因此得名),老银杏就生长在寺院的一角,“那时候也有人来看它,还有小孩子爬到树上去,和尚们肯定不让啊,在树下喊小孩儿下来,也很好玩。”王老还称,关于老银杏的来源寺里的和尚应该清楚,“可惜后来寺也没了,变成小学了,和尚们也都去世了,估计再也没人能知道它怎么来的了。”
尽管世事变迁,老银杏却依然恬然自守,春天叶绿,秋天结果,岁岁枯荣的道路它还将走下去。值得一提的是,千年银杏的果子味道很是不错,敬老院的老人说,每当秋季老银杏果熟落地之际,他们都会捡一些吃,“味道很好,有点香味,还有点甜。”众所周知,银杏果本是药材,那么千年的银杏果吃下之后又有何等功效呢?“吃了之后我就觉得精神,有力气。”王如海老人的说法听起来都有些神乎其神了。
文/图 记者 田野[编辑:每皮]
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