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山东响马闻名天下,但是现在很少有人知道,解放前青岛的一帮土匪也曾名震中外 。他们在1922年秋冬季节做过的一桩绑票大案被列为“民国十大奇案”之一,称为“民国第一绑架大案”。这桩发生在中日青岛交接这一波诡云谲的历史阶段的案子扑朔迷离,步步惊心 ,至今仍在坊间有各种版本的故事流传。而作为故事的主角,匪帮老大孙百万的故事更是充满戏剧化,他是如此横空出世又迅速消失 ,以致权威渠道也只能用“昙花之现”这个词语来形容他。
讨袁军变土匪贻害百姓
国字脸,八字须,高鼻梁,招风耳,短眉深目 ,两只眼睛射出狼一般的光芒……这是青岛档案馆存有的一张孙百万的照片,也是他现今存世的极少的照片之一。照片上写着一行小字:“胶东游击队司令孙百万”。
有人或许会奇怪,不是说孙百万是土匪头子吗?怎么会是个游击队司令?作为岛城著名文史专家,82岁的鲁海先生说这事得从袁世凯登基谈起。
1915年,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就被北洋军阀袁世凯窃取。他不但倒行逆施,还于当年12月12日粉墨登基,当上了中华帝国皇帝。蔡锷等在云南组织护国军讨伐袁世凯,护国运动开始。当时在日本的孙中山,指令陈其美、居正、胡汉民、于右任,分别筹组中华革命军东南、东北、西南、西北4军。居正任东北军总司令。
1916年初,居正到青岛设立总司令部。选青岛的原因是当时这里由日本人占领,袁世凯不能直接派兵抓人。居正组织了一支由人力车夫、小贩、学徒工等各种社会底层人民组成的队伍,但一上战场就发现战斗力根本不行,无法和正规军抗衡。无奈之下,居正前往东北,从关外召集了一帮“胡子”来到山东。
“‘胡子’就是土匪的意思,孙百万就是这帮土匪中的一员。”鲁海先生说。
这支包括土匪在内的杂牌讨袁军总共三千多人,被老百姓称作“红胡子”,战斗力比较强。当时袁世凯的大部分主力都已南下,与蔡锷等统率的护国军交战,屡受挫折。而身边原来支持他登基的将领也不断倒戈,渐有众叛亲离之态。在这个时刻,居正的这支杂牌军在山东半岛连打数个胜仗,对袁世凯而言可谓“祸患生于肘腋”。1916年3月22日,袁世凯宣布取消帝制,废除“洪宪”年号。有一种说法称,虽然发挥主要作用的是蔡锷的护国军,但真正压垮袁世凯这头“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却是居正的这支“红胡子”队伍。
此时的孙百万已经是军队中的一个头目 。讨袁的胜利并未给这支军队带来美好的前途,因为“历史任务”一完成,他们就被宣布就地解散。但所谓“请神容易送神难”,“红胡子”们显然不同意解散,随后,他们只好面临另外一种命运——被山东军阀收编。
“红胡子”们同样拒绝收编,于是,当时的山东陆军第五师师长郑士琦派兵予以围剿,“红胡子”头领刘德胜被打死,剩下的2000多人在孙百万和马文龙这两个头目的纠集下,窜至胶南大珠山、小珠山、薛家岛一带,干起打家劫舍的勾当来。再后来,他们活动范围也进一步扩展,又流窜进了崂山。至此,他们自称“胶东游击队”,但老百姓却叫他们“孙马匪帮”。
孙百万为义气夜袭田横岛
关于孙百万,还有另外一种说法。他其实并非东北人,而是胶南(琅琊)人,“百万”只是他的外号,本名孙凤仙。他作战勇猛,又很重义气,是从一个毡帽小贩一步一步打成土匪头子的。而且孙百万不是一个光会拼命的主儿,他还善长逃跑。据说,他一向随身携带烟土,就是为了以防万一,一旦被人抓住,就可以贿赂对方,好给自己买一条生路。
另一头目马文龙也很有来头。岛城作家刘振华先生在2006年曾出版过一本书《青岛大绑票》。根据书中的说法,这位马文龙年龄比较大,曾经在青岛建置后的驻防胶澳的章高元总兵军队中呆过,后来加入了居正的讨袁军。马文龙颇有心计,是孙百万的“狗头军师”,孙马匪帮的很多行动都是由他策划的。在孙百万手下的“四大金刚”中,马文龙居首。
据说进崂山后,孙百万为夺取枪支弹药,曾经和日本人交过火,他们不但袭击小股日军,还曾攻打日军的弹药库。但到后来,孙马匪帮开始和日本人暗地里勾结在一起,共同走私贩毒,无恶不作。而土匪中和日本人联系最密切的就是马文龙。
至于这支土匪的司令部所在地,目前大部分说法称是在王哥庄附近。但鲁海先生认为这种可能性不大。他说,过去青岛聚集了相当一批前清的遗老遗少,他们经常去崂山旅游。那时去崂山的道路主要有两条:一条是从海上乘船,到太清宫码头下船,这需要非常有势力才行 ;另外一条则必须要经过王哥庄。他曾查过十五六个遗老在1922年左右的崂山游记,都提到过有匪患,但并未讲是在王哥庄,再说如果孙百万的司令部设在那里,他们还怎么能上得了崂山?另外,王哥庄地势平坦,无险可守,也不适合做土匪据点。
鲁海先生认为,孙百万的据点很可能在大崂附近,那里不仅有峡谷,还有大崂观和太和观两个道观,比较适合当司令部。
当时孙百万兵强马壮,在青岛周边一带横行无忌,其活动范围甚至能到高密、昌邑、潍县、诸城等地。但是依旧有人不买孙百万的面子。
1922年4月,第一次直奉战争打响,奉军大举入关。山东正在津浦线上,奉军一旦获胜南下,山东定然告急。于是,济南人心惶惶,一些有钱人家纷纷到青岛避难,正被胶东的土匪盯上了。富商刘恩柱迁往青岛后,竟被一伙土匪绑架到胶州湾的田横岛。
据《民国匪祸录》记载,盘踞田横岛的土匪向刘恩柱家属勒索的钱太多。刘家虽富,竟也感到困难,于是辗转托人找到孙百万,请他出面说情,将赎款降低一些。孙百万的仗义在此表现得淋漓尽致,他当下慨然允诺。他认为田横岛的土匪虽然和自己不是一伙 ,但同道中人应该也会给点面子,立马派人前往岛上说项。没想到,田横岛上的土匪断然拒绝了孙百万的意见。
孙百万勃然大怒,于是亲自率领数十名得力匪徒,乘船夜袭田横岛匪巢,将刘恩柱救出。刘恩柱万分感激,备了厚礼酬谢孙百万。孙百万接受了这份厚礼,还夜到青岛刘宅致谢。
打即墨,偷鸡不成蚀把米
1922年9月,孙百万还曾派手下夜袭即墨城。
那是一次蓄谋已久的袭击。孙百万先派人以十两烟土、三根金条收买了即墨警备队长潘长有,计划里应外合攻占即墨县城。
9月24日,天刚破晓,事先已经轻装精械埋伏在即墨城外的80多名土匪,在马文龙指挥下,堆积柴草,纵火焚烧东、南两座城门。一时间火光照耀,枪声四起,土匪们声嘶力竭地嚎着,要求守城官兵缴械投降。当时,城内只驻有山东陆军第五师一个连的正规军和警备队。县长梅源德不为潘长有的劝降所动,率领军民奋起抵抗。
城内百姓在一阵慌乱之后,重新镇定下来,他们先用大量土石将城门洞堵塞加固,然后又将很多石块和木头运上城头。随着县长的一声号令,滚木礌石居高临下砸向攻城的土匪,数十名土匪顷刻之间便被砸死在城壕之中。孙马匪帮伤亡惨重,渐渐不支,至上午9时许,马文龙一声呼啸,众匪徒狼狈逃回崂山老巢。
这一仗,即墨军民共清点出30多具土匪的尸体,活捉3人,充当内奸的潘长有也被革职法办。
在鲁海看来,孙百万攻打即墨绝不是仅仅为了劫掠,也不是为了扩张地盘。因为攻城比抢劫富户困难多了,而且即便打下来,他们也没有守城的能力。孙百万的真实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敲山震虎”,向当时的政府显示自己的实力。
因为这时的青岛 ,正处在历史的一个转折点上,孙百万想把握好这个转折点,给自己的2000多名手下,谋一个可靠的饭碗,找条光明一点的出路。
然而,这一次孙百万偷鸡不成蚀把米,但也正是他的这个失败的行动,让他开始走向历史的前台,接下来由他充任主角的那起震惊中外的民国奇案开始渐渐拉开序幕。
文/记者 王学义 图/青岛档案馆提供[编辑:苏青]
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