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第一所海军快艇学校 就是邓兆祥在青岛创办的
新中国成立后,邓兆祥就在青岛定居了,他不但筹建了新中国第一所海军快艇学校,之后还历任北海舰队副司令员、海军副司令员、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1998年8月,邓兆祥逝世,享年95岁。
蒋介石下令炸“重庆”号
1949年2月26日6时,经过25小时航行,“重庆”号安全抵达山东烟台港。解放军胶东军区首长和烟台市长热情迎接“重庆”号的到来。邓兆祥舰长上岸后第一句话是:“重庆号过去的一切罪恶事情,由我一个人负责。”首长紧握他的手说:“热烈欢迎重庆号的全体官兵,回到了人民的怀抱。”
“有人评价说,重庆舰起义加快了解放战争的进程。率领‘重庆’号起义,是邓老人生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曾任邓兆祥警卫的纪墨先生对城市信报/信网记者说,“邓老在士兵心目中的威信很高,全舰几百人,并不是所有人都赞成起义,如果不是邓老关键时刻站出来,重庆号起义或许就不会那么顺利。”
邓兆祥率“重庆”号起义,使幻想固守长江防线的蒋介石大吃一惊,一方面下令将桂永清撤职留任,所有海军舰艇一律不准出海;另一方面下令不惜一切代价炸沉“重庆”号,以免为解放军所用。
烟台港本是浅水港,停泊大型舰只多有不便;胶东军区的防空能力并不很强,为了躲避国民党空军的轰炸,邓兆祥指挥“重庆”号开往已被解放军占领的辽东葫芦岛码头。3月18日,国民党重型轰炸机追踪到葫芦岛,此时“重庆”号上的燃料油已经消耗殆尽,需要从英国进口,因此“重庆”号只能待在港口动弹不得。当日的轰炸,使舰上的6名战士先后牺牲。
3月21日,国民党空军又来轰炸,一枚航空炸弹击中“重庆”号舰尾,使舰体受到严重损伤。为保存舰体和战士安全,经请示中央军委同意,决定沉舰。士兵先将舰上的主要机件油封,将大部武器拆卸上岸之后,打开了舰舱底门,将“重庆”号自沉于葫芦岛港口。由于舰体庞大,“重庆”号整整用了8个小时,才侧沉于冰冷的海水之下。
重庆舰重见天日,是在3年后。1951年4月起,海军青岛基地工兵营和潜水员,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开始打捞重庆舰,于第二年春天成功将其打捞出水。“当时中国正在发展‘空潜快’,就是空军、潜艇和快艇,重庆舰的修复成本太高,于是就让重庆舰退役了,”纪墨对城市信报/信网记者说,“重庆”号拆解后,舰上火炮、仪器、雷达等,一部分作为海军学校的教具,一部分则交给苏联作为打捞费用;汽轮主机给了发电厂,剩下的空船壳作为培训干部和技术人员的教育基地。
来青创办新中国首所海军快艇学校
1949年9月30日,新中国开国大典的前一天,毛泽东在中南海怀仁堂接见邓兆祥和傅作义、程潜等30多位国民党起义将领。交谈中,当邓兆祥和起义将领们表露出他们为昔日走错路而感到内疚时,毛泽东把手臂往空中猛地一挥说:“我们看问题不要割断历史!这是当时历史条件造成的。现在你们走到革命路上来了,这很好。要坚持下去!”1949年10月1日,邓兆祥应邀光荣地参加了开国大典。
据任保军记述,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第七舰队侵驻台湾,新中国海防斗争和海军建设的任务更为紧迫。刚刚成立不久的人民海军,急需大量的海军人才。同年8月,中央军委决定,在青岛市莱阳路8号(原国民党海军军官学校旧址),以部分“重庆”号起义人员为基础,组建海军快艇学校,由邓兆祥任校长,朱军任政治委员。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培训快艇部队的各类人才,并负责组建新中国人民海军的第一支快艇部队。中央军委要求他们在“六个月至一年内培养出快艇学员,迅速形成一支可靠的战斗力,并能迅速执行战斗任务”。
当时,美军第七舰队退离青岛不久,国民党海军及美军遗留下的营区内一片狼藉。莱阳路8号院内更是杂草丛生,没有一座完整的营房和设施。在这样的环境下,要建立起一所快艇学校,并在六个月至一年内培养出合格的快艇人才,难度很大。邓兆祥接到命令后心急如火,压力非常大。
8月14日,邓兆祥率一支13人的先遣分队到达青岛莱阳路8号。一到青岛,他来不及欣赏这座离开了20多年的美丽城市,就不分昼夜地忙碌起来。在这儿建教室,在那儿设训练场,邓兆祥规划着新中国第一所快艇学校的蓝图。不久,他又和参加筹建快艇学校的官兵一起锄草,平整道路,搬运器材。经过邓兆祥和官兵一个多月的共同努力,莱阳路8号焕然一新,一座崭新的人民海军快艇学校诞生了。1950年8月,邓兆祥任青岛海军快艇学校校长。10月9日,青岛海军快艇学校第一期学员正式开学。经过一年的紧张教学训练,青岛海军快艇学校培养出了第一批合格的快艇学员879人,编配在42艘鱼雷快艇上,组成了4个快艇大队,这就是人民海军的第一支快艇部队。
为官清廉,对自己“吝啬”
“1950年,邓老来到青岛组建海军快艇学校,他就把家安在了青岛,住在金口一路22号,后来他始终都没有把家搬离青岛,”纪墨对城市信报/信网记者说。
1955年,邓兆祥被授予海军少将军衔。邓兆祥先后担任海军青岛基地副参谋长、副司令员、北海舰队副司令员、海军副司令员等职。
1983年后,邓兆祥开始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1985年在他83岁高龄的时候,根据本人的多次诚恳请求,中央军委批准他离职休息,从此结束了他长达72年的海军军人生涯。
在邓兆祥的最后十年,纪墨一直作为贴身警卫陪在邓老身边,对邓老非常敬佩。“邓老的清廉和节俭是出了名的,他非常注重形象,穿衣讲究,穿西装一定系着领带,穿军装必须扣着风纪扣。但里面的内衣则窟窿连着窟窿,我劝他换件新的,他会说,还能穿,穿在里面没人知道。他说外衣必须整齐,那是对别人的尊重。他的腰带都已经断成了两截,他就用线丝接起来,继续用。他做事秉承两个原则,一个是不浪费国家经费,另一个是不给别人带来麻烦,”纪墨跟城市信报/信网记者回忆起邓老的轶事,说到有趣的时候,他会情不自禁地笑出声。“1952年,当时的海军教导大队政委朱军在对邓兆祥校长的鉴定材料中评价是‘生活刻苦朴素(近于吝啬)’,我还有点儿不理解。后来到邓老身边工作,近距离接触后,才真正见识到邓老的‘吝啬’。他写字很小,信纸一行的距离,他能写两行字,甚至三行字,就是为了节约纸张,有时最后一页信纸写了一半,他会把空白的一半撕下来,不会给你寄过去,留着下次再用。”
邓兆祥对待子女和身边人非常严格。儿子在大连上中学的6年,学校离家十几里路程;不仅没有坐过一次父亲的专车,而且在父亲的要求下也没有坐过公共汽车,往返均是步行。“邓老不但严于利己,对下属也很尊重,每次上下班,经过北海舰队司令部的大门,他都会给站岗的士兵敬礼,军人敬礼都是戴着帽子,为了表示尊重,即使在大夏天,他也会戴着帽子。”纪墨说,事情虽小,但是能反映一个人的品格,像这样的小事儿,在邓老身上举不胜举。“邓老在北海舰队当副司令员的时候,每天上午去办公室看文件,雷打不动,风雨无阻。自己出行也是尽量轻车从简。邓老喜欢看书,他经常带着我和一个司机,我们三个人去中山路那边逛书店,按当时的规定,这是需要报青岛市公安局警卫处的,应该派警卫,但他每次都是穿便衣偷偷地去,为此,警卫处不止一次地找过我们。”
为开通青岛至广州的火车努力
据任保军记述,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青岛与广州及东南沿海城市的联系日趋紧密,每年来往的人员达90余万人次。在两个家乡之间建立起连接的纽带、沟通的桥梁是一件多么让人兴奋的事情。邓兆祥决心为开通青岛至广州的火车而努力。
1993年3月的一天,邓兆祥与其他政协委员一起,准备到北京出席全国政协八届一次会议,青岛市党政军领导到火车站送行,当时的青岛铁路分局局长周道三专程来到邓兆祥的包厢,希望邓老在全国政协会议上为开通青岛至广州火车谏言。邓兆祥欣然同意了周道三的请求。
在全国政协八届一次会议上,邓兆祥再次当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会上,邓兆祥与张海云委员共同提出了《为促进青岛及山东大部地区经济发展和南北交流,建议开行青岛至广州直达特快列车》的议案,经过山东省、青岛市和青岛铁路分局的多方努力,铁道部克服了种种困难,青岛至广州的直达快车终于在1994年1月22日开通了。
青岛开通直达广州旅客列车的“梦”终于实现了。邓兆祥将两个家乡连接起来的“梦”,也终于实现了。
城市信报/信网记者 宋义彪 图由海军集邮研究会提供 (感谢纪墨先生对本文的大力支持)
[来源:信网 编辑:每皮]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