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2015 01/22 11:20
· 来源 ·
信网
· 作者 ·
宋义彪
· 责编 ·
每皮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邓兆祥11岁考进黄埔海校 在青岛创办海军学校

邓兆祥11岁考进黄埔海校  他把“重庆”号开回解放区

\

作为海滨城市,青岛有着天然的优良港湾,2013年2月27日,我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舰首次停泊青岛某军港,这标志着我国航母军港已具靠泊保障能力。在我国的海军发展史上,邓兆祥将军是绕不开的重要人物,1949年2月25日,邓兆祥率国民党“重庆”号军舰起义。从此,他为共和国海军的强大,奏响了一首澎湃之曲。邓兆祥虽然是广东肇庆人,但他长期生活在青岛,即使担任海军副司令员、全国政协副主席后也没有离开青岛。这一期《发现青岛》,咱们就说说大海之子——邓兆祥。

他11岁就考入黄埔海军学校

1903年4月,邓兆祥出生在广东省高要县(今肇庆市端州区)肇庆镇双木棉村。邓兆祥的父亲邓岗少年时读过几年私塾,他根据邓家年谱和已有的五个子女的名字,序谱下来取名兆祥,吉祥的意思。虽然家中子女众多,但邓岗在当地税务局做职员,家境还算殷实。邓兆祥聪慧过人,很小就在高要县西沙街启颖学校上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只不过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8岁那年,父亲邓岗去世,家境日渐贫寒,母亲供他读书也愈发困难。尽管如此,邓兆祥的母亲还是想尽办法供儿子读书。上学期间,邓兆祥初步了解“甲午耻辱”,深受同乡邓世昌英雄事迹的影响,他从小就对神秘的大海产生了向往,立志精忠报国。

辛亥革命爆发后,急需一批军事人才,黄埔海军学校向全国招生。据《海军耆宿邓兆祥》记载,1914年3月,11岁的邓兆祥在族亲邓瑶光的帮助下,考入公费的广州黄埔海军学校,成为该校的16期学员。他入学时虚报了两岁,是学校中最小的学生。当时谁也不会想到,这位年纪最小的学生将来会成为新中国的海军副司令员。

经过5年学习,邓兆祥转入高一级的上海吴淞海军学校深造。他深受“五四运动”影响,总想学成振兴中国海军。不过当时北洋军阀政府忙于内战,对海军拨款很少。吴淞海校经费匮乏,邓兆祥只学习了1年便转入烟台海军学校,后又转入南京水鱼雷枪炮学校。在海军学校学习的10年中,他精通了航海、枪炮、水中兵器等专业。

据海军政治部编研室任保军记述,1923年夏天邓兆祥在南京毕业,由烟台海校老校长佘振兴推荐,来到汕头,在支持孙中山的护法舰队实习,不久又调到“海琛”号巡洋舰任少尉见习员。“海琛”号巡洋舰是中国海军当时最大的水面舰艇之一,正当邓兆祥踌躇满志,准备大干一番事业的时候,护法舰队司令温树德背叛了孙中山。

1923年12月18日,温树德被北洋军阀吴佩孚收买,率“海琛”等六艘护法舰队的主力舰艇北上,于1924年初到达青岛。邓兆祥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稀里糊涂随“海琛”舰第一次来到青岛。红砖绿瓦,碧海蓝天,邓兆祥被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吸引了,他不会想到,自己大半辈子都与青岛结缘。1925年初,邓兆祥实习期结束,被任命为“华甲”运输舰中尉枪炮副,在青岛转为海军正式军官。

1927年10月,邓兆祥被调离“华甲”运输舰,离开青岛到烟台,任东北海军第一舰队部副官,后又转入广东海军第4舰队服役,因业绩出色,1929年1月升为第四舰队“飞鹰”舰少校副舰长。

1929年,国民政府选派优秀海军军官去英国学习,这是辛亥革命后中国派出的第一批留学生。邓兆祥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这一名额,但是在报到时,得知军官名额已满,只能降为见习生去英国海军留学,邓兆祥决定不放弃到世界海军强国求学的机会,毅然以士兵的身份前往。

当上“重庆”号的上校舰长

在英国海军“厄利巴斯”号、“决意”号等舰艇当了一段时间见习生之后,1932年4月,邓兆祥进入了英国格林威治海军学院,不久又以优异成绩考入当时全世界最高海军学府——英国皇家海军学院。在英国的5年中,邓兆祥集中精力学习,很少去旅游、参观,对英国的名胜古迹、旅游胜地大多数都不知道,同行称他“英国海军通”、“英国都市盲”。

1934年4月,邓兆祥学有所成,从英国乘船回国。5月,他在南京任国民党海军“宁海”舰少校枪炮正舰长,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邓兆祥在上海任国民党海军鱼雷营营长,在江西马当附近设置水雷封锁线,阻遏日军从水上推进,可是上海淞沪会战时,由于蒋介石根本不想和日本海军作战,拒绝增援,致使上海沦陷。

吕春在《海洋之子邓兆祥》中写道,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恰逢同盟国在分配剩余战争物资时,有一艘英国军舰要赠送给中国海军。这艘军舰曾经是英国皇家海军地中海舰队巡洋舰的旗舰,原名叫“阿罗拉”,是英国的一艘功勋舰。为了接收和学会操纵该舰,国民政府从青年学生中挑选了一批人,组成“赴英借舰参战学员兵总队”。但是,把这么一艘军舰从英国漂洋过海开到中国,也不是一件容易事,而且英方海军还提出了两个条件,前来接受军舰的舰长必须是英国皇家海军军院的优秀毕业生,而且,还需要有过任护航舰舰长的经历,有过航海史。这实际上就是不点名选了邓兆祥。

\

海军总司令陈绍宽最后选中了邓兆祥,英国海军方面也非常满意。

1946年5月,邓兆祥率领学员赴英国接收赠送的军舰。该舰后来被蒋介石改名“重庆”号,邓兆祥被任命为该舰上校舰长。为接收和使用好“重庆”号,邓兆祥他们在英国一待就是两年多,进行了各种作战技术和远程航行训练。1948年5月19日,中英两国在英国朴茨茅斯港军港举行“重庆”和“灵甫”舰的交接仪式。5月26日,邓兆祥率舰回国,8月13日抵达上海吴淞港。

1948年10月初,邓兆祥奉命率领“重庆”号北上,加入辽沈战役的战斗。当舰艇驶到锦州附近的葫芦岛港,蒋介石还亲自登上了“重庆”号,部署东北战事。

据吕春记述,10月10日拂晓,当时的海军司令桂永清坐镇“重庆”号,指挥舰上射程达五十里的主炮和六门火炮,向坚守在锦州塔山地区的我第四纵队展开攻击。这种舰炮威力很大,如果打得准,一发炮弹就可以炸翻一个排的防御阵地。但是,邓兆祥厌恶内战,就借口军舰吃水深,不肯靠近塔山海岸。由于在舰上看不到目标,只能通过地图间接射击,桂永清感到效果不佳,又怕误伤攻打塔山的自己人,于是“重庆”号在盲目轰击五天后,撤出了战斗。

塔山阻击战以我军的胜利告终,东北野战军四纵三个团被授予“英雄团”荣誉称号。而桂永清和邓兆祥率领的“重庆”号则无功而返,回到上海。

指挥“重庆”号驶向烟台港

纪墨先生现供职于青岛市环保局市北分局,是邓兆祥将军最后十年的警卫,现正与央视合作拍摄八集文献纪录片《永远的重庆舰》,并担任该片总策划。最近他刚刚从邓兆祥的家乡肇庆采访完回到青岛。纪墨现在还担任海军集邮研究会的会长,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用集邮的形式研究海军史”,尤其是有关“重庆”号巡洋舰和邓兆祥将军的历史。他曾编著《重庆舰人》,书中回忆史料部分,全是当事人或亲属、战友提供的资料和回忆文章,对“重庆”舰起义的过程进行了详细记录。

据书中记载,1949年,越来越多的人对内战怀疑,对蒋介石政府的腐败越来越憎恨,尤其是“重庆”号上的水兵被拖欠了很长时间的军饷,当局又强行把水兵从英国带回来的外币兑换成几成废纸的金圆券,引起了水兵们的强烈不满。从葫芦岛回来,舰上开小差的士兵达200多人,占了全舰人数的三分之一。对内战厌恶,对国民党丧失信心,对个人前途有悲观情绪,舰上的许多进步官兵和潜伏的中共地下党员开始秘密串联,密谋起义,把船开到解放区。进步士兵逐渐形成了两个较大的密谋起义的组织:一个是王颐桢、毕重远、陈鸿源、武定国等组成的“重庆军舰士兵解放委员会”(简称“解委会”),另外一组是曾祥福、莫传香等。

“解委会”决定趁2月25日行动。25日凌晨,20多名起义水兵趁着夜色,秘密聚集于281号雷达室中。不一会儿,当晚舰上的轮值哨兵,先后在被引来吃夜宵时缴械。而后,举事者领头进入武器库,用看管的钥匙打开了全部手枪、冲锋枪和子弹的储藏柜。

暴动第一阶段成功,剩下的问题并未让起义士兵感到轻松:即便能安全驶出长江口,在去烟台的漫长航路上,必定会遭国民党海空军拦截。凌晨3时许,“解委会”决定开船,但是7500吨的军舰,数百人的水兵,没有舰长的统一指挥还真寸步难行,“解委会”按计划开始劝说舰长邓兆祥协助航行。

邓兆祥舰长事先并不知道舰上酝酿起义的事,但是他已经有了一定的进步思想基础,感到起义是一件好事,他和王颐桢、武定国等人谈完话,弄清了“解委会”士兵是真正搞起义,军舰备航、开动都没有问题时,就毅然参加了起义。

邓兆祥亲自指定了航线,下令开船,指挥航行,设计瞒过了国民党海军当局。把军舰驶往烟台解放区,保证了起义的顺利成功。

城市信报/信网记者 宋义彪[来源:信网 编辑:每皮]

信网版权稿件,欢迎转载。转载时请保留完整信息,否则追究侵权责任。
精彩美图 更多 >>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4-2024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