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5月,丘之纪一家三口在青岛合影。
1937年8月13日,震惊中外的淞沪会战爆发,一支来自青岛的部队作战极为勇敢。当时这支部队坚守苏州河南岸,伤亡十分惨重,10月28日这一天,日军发射了大量烟幕弹,并用橡皮艇结成浮桥,强渡苏州河,我方士兵坚决予以还击 。随后激烈的肉搏战开始了。战斗一直进行到11月2日,双方围绕着一个叫刘家宅的地方争夺起来,激战之时,一名团长中弹倒下,这激起了全体将士的愤慨。“立即攻下日军新侵占之阵地,抢回丘团长尸体”。随着一声令下,大批将士展开反攻,突入之敌立足未稳,被迫撤退。当总团长黄杰赶到团部所在地时,看到一个血肉模糊的躯体,他就是壮烈殉国的丘之纪。
丘之纪,广东揭阳人,财政部税警总团第五团上校团长,他和他率领的税警团第五团不光在战场上英勇杀敌,还曾在外交场合给予日本人以坚决还击。那么丘之纪和他的税警团第五团究竟和青岛有怎样的联系,他又是如何巧妙地在外交场合挫败日本人的侵略阴谋的呢?请看本期《发现青岛》。
宋子文创建了税警团
说起税警团的创建就不得不说说宋子文。宋子文在民国时期的经济领域多有建树,一方面他有留学背景,有着丰富的经济学知识;另一方面,他身居高位,可以大刀阔斧地展开经济改革,税务改革就是他重要的改革措施之一。
众所周知 ,盐税是一国财政收入的大宗。为了赚钱,老百姓铤而走险贩卖私盐是历朝历代都有的情况,尽管在北洋时期各地军阀建立了一套盐务缉私制度,但是遗留下来的盐务缉私营、缉私大队非常腐败,国民政府的盐税收入仍然大量流失。
宋子文出任行政院副院长、财政部长后,深感光有制度上的改革仍然不够,便决心建立一支新型的武装力量,一方面作为他的政治资本,另一方面用来应付收税和抗税,于是他开始建立一支属于财政部的税警部队。1930年,宋子文建立了财政部盐务缉私处,把旧有的盐务缉私营、缉私大队改编为税警队,税警总团就这样出现了。当时财政部在九江成立了两个税警总队,一个炮兵队(一个总队等于一个团的兵力)。九江税警总队第一总队长由赵君迈担任,第二总队长由古鼎华担任。1930年冬,两个税警总队改为税警一、二两团,在海州成立税警总团,由温应星任总团长,曾锡圭任参谋长。
虽然名为税警,但是实际上,宋子文亲手打造的这支部队已经具备了正规军的作战能力。先说兵员的选拔,进税警总团当兵要经过考试,文盲不要,而且实行的是美国军队和德国军队的训练方法,注重对他们文化水平的培养,因此他们的学科、术科以及军事技术,比起国民党中央军,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再说装备,按照康狄等人所写的《铁血劲旅卫国疆》一文记载,税警总团武器装备均由财政部自行采购,精良程度非一般部队可比。开始主要采购美国武器,装备两栖战车,步枪也多为同一时期的精良品种。到后来,国民党政府允许税警总团拥有德国正规军的武器装备,还配有重机枪,非但如此,这支税警部队“甚至还配备有‘卡登·罗伊德’超轻型坦克”。税警总团不光在兵员和装备上处处过硬 ,在待遇上也不是一般军队可以比的。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嫡系部队的薪饷,均改为国难薪,薪水为原来的八成。但税警总团官兵的薪饷仍发十成。除此之外,总团部处长以上的主管和团长、特兵科营长均配备小汽车。
可以这样说,宋子文所创立的这个税警总团,不但不是一般的警察,还是一支装备精良的部队,这也就决定了,在以后的对日战争中,这支部队可以以他们特殊的身份发挥军事作用。
税警总团换血,丘之纪走马上任
毫无疑问,当宋子文手里有这样一支精锐部队时,蒋介石是不舒服的。
早在北伐战争结束不久,蒋介石就曾经因为兵员数量问题跟冯玉祥等人大打出手,他可以花钱,可以封官,但是最不愿看到的就是别人的部队比他的强。宋子文的这支税警团的出现,无疑挑战了蒋介石的底线。再加上蒋介石和宋子文之间特殊的姻亲关系,蒋介石更坐不住了。
蒋介石和宋子文尽管沾亲带故,但两人之间颇有摩擦,意见不和时,宋子文竟曾当面把桌子掀翻,蒋介石也无可奈何。可接下来的一件事蒋介石实在受不了了,这给了他一个抓住税警总团的机会。自九一八事变发生后,蒋和宋之间的摩擦开始增多,蒋认为“攘外必先安内”,但宋则主张第一时间抗战,1935年华北事变爆发,宋子文与陇海铁路局局长钱宗泽秘密商妥,备足30多列车,集中于海州,把税警总团一下子全部运到郑州,准备开赴北平打鬼子。此事被河南省主席刘峙发觉,打电话告知蒋介石。蒋大发雷霆,命令税警总团开回原防,否则缴械。当时的总团长温应星不敢违抗,率部返回。本来宋子文的一系列活动和态度就让蒋介石不满,加上他拒绝为蒋介石剿共增加军费,影响了蒋介石的战略部署,蒋非常恼火。在蒋介石的紧逼之下,宋子文辞去财政部长职务,“出国考察”。宋子文辞职后,蒋介石派驻徐州时任第二师师长的黄杰,前往海州接任税警总团长,就这样,宋子文苦心经营的军队,被蒋介石一把抓在了自己的手里。
1937年春,黄杰上任,开始换血。他对于一、二、三、四团的人事均未变动,但又新增编两个步兵团,新增编的二个步兵团是第五团和第六团,其中第五团的团长就是本文开始提到的丘之纪。
丘之纪将军的女儿丘岱安曾这样回忆他的父亲——“我的父亲丘之纪,1902年出生在广东揭阳一大户人家,在学校念书期间深受孙中山先生革命思想的影响,投笔从戎,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在学习期间随校组织的学生军两次参加东征,由于表现优秀,毕业时由当时任教务长的张治中将军点名留校。”从这段回忆中可以看出,丘之纪早年时期就在军事方面颇有建树,深得上级的器重,这也为他后来青岛参加特殊任务埋下伏笔。
丘之纪带税警团开赴青岛
丘之纪上任税警总团后没多久,就接到了调驻青岛的任务,这是他和青岛结缘的开始。
青岛市著名的文史专家王铎先生对这一时期的历史深有研究,他强调从宏观角度来把握税警团调赴青岛这一事件。“很多人不了解当时的历史面貌,以为税警团来到青岛是因为日本人开始虎视眈眈,实际上,当时日本人在青岛放肆很长时间了。”王铎先生称,在税警团开赴青岛之前,日本人已经多次在青岛登陆,“非但如此,小股的日本部队还经常上岸逛街,进酒馆,入青楼,只不过还没有成规模地上岸肆虐。”
在1937年这样一个非常时期,青岛的防务也摆上日程。如果说之前战端尚未开启,日本人活动频繁尚可容忍的话,到这个时候,日本人的一举一动就不得不让国民政府感到不安了。这可从当时青岛的一个人事变动看出来,“当时青岛的警察局长是王时泽,见到日本人腿就发软,沈鸿烈对他很不满,心想你一个警察局长怎么没点铁骨铮铮的气概呢?一查,这人没当过兵,没当过兵怎么办?换!蒋介石派来一个廖安邦,让他总管青岛的警察和陆军工作。”
尽管来了个廖安邦,沈鸿烈心中还是不踏实,因为他深知日军作战能力。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是,当时在青岛游曳的9艘日军军舰的负责人天谷正是沈鸿烈的留学同学,“这也是战场上很有意思的现象,俩人私交很好,知己知彼。”按照王铎先生的估计,当时日军在青岛活动的军警约一千人,而青岛方面包括盐警、保安、海军不超过5000人,“军事上作战讲究一比五的原则,咱们本身装备就差,比例上不超过五倍,没把握”,就是在这个时候,沈鸿烈想到了税警团。
当时青岛的日本人很多,走私活动也很猖獗,沈鸿烈因此致电蒋介石,提出以盐价上涨抽取盐税及海上缉私为由请求调税警团进入青岛。恰巧蒋介石也正为青岛一带走私猖獗,白白流失大量税款而头疼,于是税警第五团在团长丘之纪的率领下开进了青岛,驻扎在市郊的海西盐田区。沈鸿烈的这个想法颇为高明,难免让人想起当初袁世凯在天津的所作所为,其时,《辛丑条约》规定山海关至大沽口沿线不得设防,但袁世凯巧妙地调了一批武装精良的士兵开进天津,当西方列强怒气冲冲地质问袁世凯是何意思时,袁世凯笑嘻嘻地回答:“他们不是士兵,是警察。”
据丘岱安女士在《我的父亲丘之纪与青岛税警团事件》一文中回忆,丘之纪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成为进驻青岛的税警团负责人还有赖于他的上司黄杰的赏识,“由于总团长黄杰非常赏识我父亲,认为他不但有军事才能还有政治头脑,因此他最后决定派父亲任团长的第五团进驻青岛。”就这样,丘之纪和他的税警团被推到了漩涡的中心,他从此之后一直在和日本人进行斗争,无论是在外交场合还是在战场,直到壮烈牺牲。 记者 田野[编辑:苏青]
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