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守柳树台的德军1914年前后的麦克伦堡疗养院(资料图片)
汽车、疗养院、殖民战争……这些看上去风马牛不相及的词汇是近代中国相伴列强侵略衍生出的。
先说疗养院,由于青岛地理位置独特,气候宜人,到现在还有很多疗养院存在于沿海一带 ,但您知道青岛最早的一处疗养院麦克伦堡疗养院的由来吗?这处如今已经消失的疗养院位于崂山柳树台。虽然它本身并无特别之处,但正因为它的出现,汽车这一时兴玩意儿开始出现在青岛,相应地,青岛也成为全国第一个有公路的城市。
麦克伦堡疗养院建成后生意很火
麦克伦堡疗养院的设立初衷并没有十分复杂的缘由,只是为了解决欧洲人对于东方气候的不适应。早在1898年,德国租借胶州湾后不久,驻防的皇家海军高级医官莱尔切就提出在崂山设立一座疗养院,而他的这个建议很快就被殖民当局采纳了。当局认为,胶州作为一个现代殖民地,理应择址建造一处疗养院,以供那些对当地气候不适应的欧洲人疗养康复。于是,隶属皇家海军的勘测部门经过对地质、水文、风力以及气候的考察,最终选址于崂山南九水的柳树台。为什么会选在柳树台呢?主要是因为柳树台一带气候宜人,风光秀丽。再加上数年前德国的亨利王子曾经到这一地区游览,对附近的风光大加赞叹,最终,德国殖民当局就把这所疗养院建在了王子情有独钟的场所。
1902年,疗养院开始兴建,建筑工程设计者是殖民政府建筑师、建设局长波尔,建设资金主要来自德国“东亚救济会”、青岛殖民当局发行的福利彩票和私人捐赠,在这诸多捐赠之中,麦克伦堡大公约翰·阿尔布莱希特的私人捐款最多,故1903年3月10日,在当时总督的提议下,疗养院被命名为“麦克伦堡”。1910年6月,受德国殖民地协会青岛分会的邀请,阿尔布莱希特访问青岛,除了在俾斯麦兵营检阅了驻防德军,还参观了德国在青岛设立的工厂、医院、学校。6月11日,阿尔布莱希特出席了由殖民地协会青岛分会举办的晚会,总督府翻译在晚会上所作的报告中对他大加恭维,并提到麦克伦堡疗养院“可以为殖民地的病人和需要疗养的人提供一处康复之地。有了这座现代化的宾馆,人们可在该处毫不费力地散步甚至可以走得更远,去欣赏崂山所有的美景”。
除了以麦克伦堡命名的疗养院,在青岛还曾经有一条以阿尔布莱希特的名字命名的街道——Johann AlbrechtStr.(旧九水路),这条位于太平路与广西路之间的街道,在20世纪20年代因卷入了日本领事馆(今广西路14号大院)而被注销。后世的评论认为,阿尔布莱希特是个狂热的殖民分子,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曾声称,德国应该拥有包括中非以及法国、比利时、葡萄牙和英国在撒哈拉以南的所有殖民地。这个好战分子最后也因德国在一战中的惨败郁郁而终。
值得一提的是,麦克伦堡疗养院在建造过程中曾经遇到过巨大困难,主要来自建筑材料的运输。当时,机械设施缺乏,所有建筑材料的运输完全需要人力来完成,而从事这一繁重艰险劳动的则是中国人 。1904年9月1日,正值金秋时节,麦克伦堡疗养院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由于疗养院早已荡然无存,我们只能通过一些材料来还原它的面貌。
据相关历史材料记载,麦克伦堡的房屋建筑为砖木结构,以木为主。建有3座建筑物,设有5个大病室和5个小病室,大室可容纳7~8人,小病室可容纳5人 。同时,还建有食堂、吸烟室、阅览室、化妆室、娱乐室、女宾室、浴室等配套设施。疗养业务由一卫生兵上士负责,伙房由一名护士兼管,医疗器械全部由德国运来。
那么这所疗养院的运营状况如何呢?据1906年度至1907年度的《胶州发展备忘录》记载,“地处崂山的麦克伦堡疗养院,今年接收了1077人 ,去年则为1009人 ;其中成年人763名,儿童63名,驻军伤病员251名;其中来自保护区的疗养人员为982名,来自外地的为95名。”该备忘录披露了当时定租房间的情况,由于要求长时间租用者特别多,疗养院常常出现因客满而不得不谢绝定租的情形。
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麦克伦堡疗养院曾经是德国殖民者养生休憩的好地方,是他们招揽欧洲游客的招牌,它常年生意火爆,房间供不应求,可以说是当时青岛权贵最高档的聚会场所。
一战时,德国人烧了疗养院
正所谓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德国是这样,麦克伦堡疗养院也是这样。这所奢华的疗养院风光仅限一时,没几年,它就被它的建造者亲手焚于战火之中了。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作为协约国之一对同盟国宣战。可笑的是,这个宣战国并没有把兵力投入当时的欧洲主战场,而是打起了亚太地区的主意,它以最快的速度派兵进入青岛,名义上是对德作战,说白了就是和德国争夺青岛这一殖民地,由于柳树台一带是德军的布防重地,日军自然没有绕过这一区域,围绕着柳树台的争夺战打响了,这场战争也直接导致了疗养院的废弃。
衣琳是青岛著名的地方史研究者,对于麦克伦堡疗养院进行了长期大量的研究,对于它的没落,他无疑最有发言权。“当时德军在柳树台村高地修筑了简易火炮阵地和散兵战壕,把守通往北九水方向的隘口,试图在此阻击日军。”
1914年9月19日,天下着小雨,日军第四十六联队第一大队的第三中队向柳树台急行军,当日傍晚抵达柳树台。由于德军在这一带防守严密,日军最初的侦察活动是很不顺利的,两名士兵还因此丧命。为了尽快占领这一区域,日军很快又调来若干部队,企图迂回包抄,置德军于死地。
“当时双方曾经发生激烈的对射,日军从枪声判断,这一地区的德军大概三十名左右,因此他们采取了夹击的战术。第三中队占领山峰的马鞍部,主力则正面攻击,攻击部队采用冲锋部队交替掩护射击的方式,一轮又一轮,步步逼近。等到将近下午6点日军登上山峰之时,才发现德军阵地已经空无一人,主力早已经悄悄撤退了,而山上的麦克伦堡疗养院也被烧成断壁残垣。”
其实早在日军发起进攻的前一天,德军就已经预感到事态不妙,自己动手开始焚烧麦克伦堡疗养院了。据当时的德方史料记载,9月18日下午,德军开始放火焚烧疗养院,19日双方激烈交火后,疗养院更是浓烟滚滚,“战火彻底毁坏了美丽的避暑夏宫”。等到当天下午5时许,没等日军强占柳树台,德军已经骑马携带物资撤离阵地。就这样,由德国人修筑的麦克伦堡疗养院因一战而成废墟。
抗战时山匪占了疗养院
日德战争之后,日军占领了青岛,麦克伦堡疗养院风光不再,所幸虽然被大火焚毁,但主体完好,但由于这里地理位置偏僻,加上无人居住,已经十分荒凉了。20世纪30年代初,沈鸿烈主政青岛,修复一大批的崂山建筑,期间,青岛市参议员栾心甫是个富商,由他出资重修了麦克伦堡疗养院,商人总归是有经济头脑的,疗养院是办不成了,但这里风光依然不错,于是旧瓶装新酒,麦克伦堡疗养院被改造成崂山大饭店,这里再度成为达官贵人宴会的场所。或许是麦克伦堡疗养院气数已尽,第二次的荣光也不过是昙花一现,没过几年,日本人又来了。
据衣琳描述,这次日军进攻导致青岛的各位显要慌不择路,纷纷举家内迁,崂山大饭店也是人去楼空,“饭店主人很有趣,慌乱之中走得匆忙,自家的小汽车也不要了,带着家眷跑得无影无踪。”
此后数年,这里荒草丛生,人迹罕至,整个疗养院再度陷入破败。最终导致疗养院彻底消失的是一群山匪。“从1942年开始,各种打着‘抗日’旗号的队伍占据了疗养院,他们在里面居住活动,征粮摊派独霸一方。”这些山匪的活动很快被日军知晓,立刻派部队乘着汽车沿台柳路追杀而至,这些队伍闻风逃窜,疗养院再度人去楼空。这次,日军决定斩草除根,一把火把崂山大饭店烧得干干净净,麦克伦堡疗养院彻底变成一堆破瓦砾了。
1945年日军投降,疗养院剩余的基石,墙壁被附近老百姓拆走作为自家房屋的建筑材料。到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人民公社在全国风起云涌,社员们又把剩余的石块搬走,作为附近的梯田建设之用。到了现在,麦克伦堡疗养院已经荡然无存。经历了三次动荡,疗养院从历史的年轮中消失,我们只能从老照片中依稀辨别它昔日的风采,但这并不妨碍它给青岛带来的深刻影响:正是因为它的建造,青岛有了全国最早的公路,有了全国最早的汽车站,而这些正是我们下一节要提及的,作为建筑符号的麦克伦堡疗养院虽然已经消失,但作为青岛近代符号的麦克伦堡疗养院却深深地烙在了青岛的历史中。记者 田野[编辑:苏青]
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