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2014 12/15 16:45
· 来源 ·
· 作者 ·
黄默
· 责编 ·
苏青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二郎神为降孽龙挑来丹山 在这曾血战日本

 \

丹山天池

1936年,青岛市曾评选出“青岛十景”,其中崂山的“登瀛梨雪”和城阳丹山的“丹邱春赏”,成为仅有的两处郊外之景,那时候的丹山周边遍布果园,每到春季,桃花杏花交替开放,漫山遍野的花海让人流连忘返。老舍先生在青任教时,曾在《五月的青岛》一文中写道:“人似乎随着花草都复活了,学生们特别的忙:换制服,开运动会,到崂山丹山旅行。”可见彼时的丹山与崂山一样,都是青岛人郊游的好去处。本期《发现青岛》,我们一起来回味那些关于丹山的美丽传说。

为压孽龙,二郎神挑来“丹山”

丹山位于现城阳夏庄街道,丹山岭南北走向,像一只俯卧的老虎,原名老虎山,面积0.5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35米,东临丹山水库。明朝嘉靖年间,有人在此立村聚户,村内有二十余姓氏,距今已有五百多年历史。关于丹山名字的由来,当地流传着不少传说,其中城阳区文联马立宪搜集的二郎神担山最被人们认可。

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条孽龙在海边上兴风作浪,淹没庄稼,祸害百姓。周边百姓日子过不下去,只好纷纷出逃,流离失所,这里的田地也一天天变成了荒地。玉皇大帝得知此事后,派二郎神下凡制服这条孽龙。二郎神领旨后,却不急于动手,他先在海边仔细观察了几天,发现孽龙每天都是利用晚上兴风作浪,而太阳升起后就偷偷地溜回藏身之处睡大觉。二郎神心中暗暗有了主意,于是返回天上取来了神木扁担和神绳仙索,来到昆仑山下,捆住两座山头,用神木扁担一挑,颤悠悠地担在了肩头,大步流星地赶回海边,要抢在太阳落山、孽龙睡醒之前用两座山头压制住孽龙。

由于走得急,又见夕阳已经西下,二郎神担心一旦夜晚来临,孽龙就会醒来胡作非为,此地的老百姓又要遭殃。可越急就越出错,二郎神竟找不到孽龙的藏身之处了。他肩挑两座山在海边转起了圈圈,肩头的大山也不知该放在何处。转眼天色已暗,孽龙还没找到,心急火燎的二郎神暗自懊悔,不由自主地就往地上猛跺了一脚。没想到就是这一跺帮了他的大忙。

二郎神这一脚跺得非同小可。因为用力太猛,整个地皮都被跺动弹了,这一下惊动了睡了一整天的孽龙,它打了个哈欠醒了。正准备起身呼风唤雨,危害人间。二郎神肩上的神木扁担,“呼拉”一下子翘了起来,扁担前头的那座山头顺着扁担滑下去,不偏不倚地砸在了孽龙的头上;而扁担另一头落下去的那座山恰巧又压住了孽龙的尾巴,孽龙猝不及防被砸得呜哇乱叫、眼冒金花,当场就昏死过去。

二郎神定睛一看,两座山歪打正着压住了孽龙,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他松了一口气,这时才感到身困膀乏。于是一屁股坐在地上,脱下鞋来倒出了沙土,休息片刻,正准备返回天庭交差,却突然感到地皮一震,他定神一看,原来是那昏死过去的孽龙又苏醒过来,虽然头和尾巴被两座山压住,但身子却仍在拱动。二郎神知道,若不赶紧用一重物将孽龙身子压住的话,一旦孽龙翻过身来,这里的老百姓就休想再过安稳日子。于是,他赶紧将周围的百姓们召集了来,在孽龙拱动的腰身处盖上了一座庙,压住了孽龙的身子。久而久之,孽龙就这样被压死在地下了。

源头河至丹山河中间的一段河流,有不少山石溢出了河床,据说这就是孽龙苏醒后身子拱动造成的。因此,这条河便叫“石漫河”。河北岸压住龙身子的庙叫“三官庙”,再往北的一座山丘般的土岭叫“黄埠顶”,人们说黄埠顶就是二郎神鞋里面倒出来的沙土堆成的。二郎神压住孽龙的那两座山,因为是用扁担从昆仑山挑来的,大的一座就被后人叫做“担山”,又因为山上的石头是暗红色的,据说是孽龙的血染红的,后来人们又改叫“丹山”。另一座比丹山小得多,人们叫它“少山”。

项羽军队曾驻扎,于是有了“霸王台”

而丹山名字的另一个来历则与西楚霸王项羽有关。秦末农民大起义之后,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封建统治权力展开了持续五年之久的楚汉之争。传说,项羽携虞姬四处征战,破齐长城攻占齐国时曾到达即墨,就驻扎在离丹山不远的地方。队伍安置停当后,项羽与虞姬出游,策马奔腾于山野之间,远远看见一座山头,周围果树繁茂,景色绝佳。纵马果林之中,正是桃花盛放之时,犹如身陷花海一般。两人被眼前美景吸引,虞姬便问项羽此为何处?项羽感慨道:“此山真乃丹山也。”

不仅是丹山,附近的“霸王台”和“财贝沟”也都留下了西楚霸王的传说。霸王台,因曾为项羽部队驻地而得名,而财贝沟出土的文物,则传说是项羽当年与韩信对战时,觉得自己要败,所以提前把随身带的财宝,都埋于此沟中。以至于后来时常有当地居民在这沟中挖出玉器、铜器等宝贝,于是才叫了这个名字。

历史上的霸王台遗址,现位于崂山山脉石门山西麓云头崮水库内。它一面着陆,三面临水,高出地面八米多。由于三面河水常年冲刷,台地逐年缩小。传说项羽与韩信交战时,西楚霸王曾以此台地为营而得名。后来,根据出土文物推断,这是一处重要的商代遗址,而非西汉。

项羽曾在这里驻军,只是一个传说,因为目前从文献资料中查不出任何记载。但当地的居民喜欢这个名字,于是就这样叫了几百年。而临近霸王台、安乐村西的那条财贝沟早已被专家鉴定为东周时代的古墓群,那些陆续出土的陶器、铜器、玉器自然也不可能是项羽所埋。但当地的老百姓知道,无论这些是哪个朝代的文物,都是属于咱中国人的宝贝,不能落入外人之手。据说,1914年日本人第一次侵占青岛时,也听说了这财贝沟的名号,于是打算大规模在此处挖掘财宝,当地居民深感不安。于是造谣说这财贝沟里的东西都是遗物,挖了就会遭报应,过去谁挖了谁家就会死人。听后,这些日本人也不敢轻举妄动,才没有大规模地开掘。解放后,财贝沟曾多次出土文物,1955年出土了铜豆、铜洗、石珠(一种美玉)等;1974年发现了墓葬8个,清理出土的器物有腹饰窃曲纹铜鼎、带提梁铜壶、内饰双鱼纹铜洗、素面玛瑙环、铜豆等。

丹山天池是王母的金鱼缸

如今的丹山虽已不复当初的胜景,但许多当年的景观还是被丹山社区重修、保留了下来,文昌阁、金鱼缸等景点仍能在丹山上寻到踪迹。

据当地居民介绍,光绪十四年(1888年)前,有一看风水的先生来到丹山登高一望,发现此处是块宝地,于是便于1888年建设了文昌阁,并敬立丹山碑两座,阁中敬奉文昌神,每年二月初三有庙会。如今,山上的石碑仅剩下一块,乃光绪十四年二月所立。文昌阁的遗址早在解放前被毁,自2011年底民间发起捐款重建文昌阁,如今新文昌阁已经基本竣工,三层阁楼,分别供奉文昌(梓潼帝君)、孔子、魁星等像,并有望在今年五一后对外开放。

经过文昌阁继续向山顶走去,就会看到天池。丹山天池原为山顶石崮上天然形成的缸状坑,传说这里是王母娘娘的金鱼缸,每到月圆夜静之时,王母娘娘便会来此赏鱼观景,其以池水清莹透彻,甘甜怡人,常年水清未曾干涸,遂得名“天池”。而丹山岭东侧腰部陡峭石壁的上半部位,有一天然伸出形成半张桌大的平台石,为椅状。据说王母娘娘观景累了就会在这个石椅上稍歇,因为石椅是王母娘娘观景时多次坐过的,颇有灵气,所以当地盛传凡是来坐者:“坐一坐,筋骨活;坐时长,腰腿壮;坐喝天池水,长寿活过百。”

丹山烧火,即墨马山冒烟

过去,在丹山东坡下有个狓猢子洞,当地人通俗地喊为狓猢子窝。传说狓猢子形像狐狸,后腿站立时似人高,而且还会模仿人走路,它爱戏弄小孩,常将小孩子骗入洞中。它的骗术是趁着下雨阴天,头戴草帽身披蓑衣,拄着拐棍,装作老人姿态,引诱幼儿跟他入洞调戏玩耍。

据丹山村村民陈克超讲,他爷爷的爷爷在五岁时,被骗进洞里呆了两天。后因多次有孩子被引诱进洞,众怒难忍,便在洞内放进柴草点燃,想要用烟呛走狓猢子。烧了一上午,结果下午有人发现,远隔四十里外白沙河以北的即墨地带冒起了烟,试了几次都是如此。人们发现,即墨地带冒烟处是马山。这个传说显示丹山烧火,马山冒烟,两山紧相连。人们说,这是神通显灵。

这一烧,狓猢子再也没有在丹山出现过,传说那山洞后来住进了一位狐仙,这狐仙不害人,反而经常显灵帮人。早年,村民耕地的牛走失,被狐仙找回拴在洞口,还有人在山上遇到了两只凶猛的饿狼,最后也是被狐仙救下。

相传,有一外乡瓜农,挑着又香又甜的瓜到丹山村赶早集。当走到丹山岭南山口子时,突然看到两只凶猛的狼蹲在路中央挡住去路,瓜农心里非常害怕,顿时全身冒出冷汗。两只凶残的狼瞪着眼睛,如饿虎扑食般地向这瓜农扑来。危急时刻,突然有一位白胡须的老者,站在土崖边高喊:“畜生,又在此害人,还不快滚!”两只狼顿时停住,回头看了一眼,倒退着,灰溜溜地走了。瓜农擦了一把汗,连忙跪下向老者道谢并请教老者尊姓大名,老者微笑着说:“不必谢了,本人姓胡,我就住在丹山,你赶快起来赶集去吧。”瓜农连连磕头谢恩,起身时老者已不见了身影。后来瓜农曾数次来丹山寻找老者,村里人一听,判断他可能是遇到了狐仙,便指引他去狐仙洞拜谢,从此丹山周边就流传着狐仙救人的故事。[编辑:苏青]

精彩美图 更多 >>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4-2024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