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2014 12/10 15:22
· 来源 ·
· 作者 ·
黄默
· 责编 ·
苏青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宰相刘墉不是罗锅 一米九的他吓退乾隆出行

\

刘墉画像

\

和珅画像

刘墉,字崇如,号石庵,诸城县逄戈庄(今属高密市)人。清乾隆、嘉庆两朝重臣,官至体仁阁大学士,以清正廉洁闻名于世。并与成亲王永瑆 、翁方纲、铁保并称为清代四大书法家。嘉庆九年(1804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卒于北京,谥文清。

东武刘氏一门三公

要说刘墉,先得从东武刘氏的宗族说起,据《东武刘氏族谱》记载,刘氏始祖刘福,于明宏治年间自江南砀山县迁居山东诸城,祖上本是清贫人家,五世公刘通是刘家的第一个秀才。他希望后人成器,分别为三子取名为必显、必前、必大,虽必前早夭,但必显中了进士,必大成了举人。刘必显官至户部员外郎,其四个儿子分别名为刘桢、刘果、刘棨、刘棐,其中刘果、刘棨考中进士,刘桢、刘棐分别为贡生和监生,这四个人的后代被称为东武刘氏的“老四支”。刘棨就是刘墉的祖父,官至四川布政使,在他的带领下,刘家“父子九登科”在当地传为美谈。即刘棨的十个儿子中有八个先后考中举人,后又有其中三人中了进士,而刘墉的父亲刘统勋就是其中之一。

刘统勋是东武刘氏的第八世,也是刘家出的第一个宰相,这一门三公就是从他而起。历任刑部尚书,工部尚书,吏部尚书,上书房总师傅,内阁大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及军机大臣,并参与《四库全书》编辑。别看他现在在老百姓中的知名度没有刘墉高,但当年在皇上心目中的地位却比刘墉重得多。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刘统勋在入朝途中卒于轿中,乾隆闻讯亲奠其门,“见其俭素,为之恸。回跸至乾清门,流涕谓诸臣曰:‘朕失一股肱!’既而曰:‘统勋乃不愧真宰相。’”从《清史稿》中这段生动的描述,不难看出刘统勋在乾隆皇帝心目中的地位,于是在其死后“赠太傅,祀贤良祠,谥文正”。而“文正”这个谥号非同凡响,按律唯有翰林出身或官至大学士者,方得谥“文”。而“正”字更是难得,“非品、学、德、业无愧完人者,未足当此”,大清朝二百九十六年中,也仅有八人得此殊荣。

“文正公”刘统勋、“文清公”刘墉、“文恭公”刘鐶 之(刘墉侄子),祖孙三代出了三公二宰相,这无疑是东武刘氏最辉煌的历史,使刘氏真正成为书香门第。但刘氏后人的功绩并不仅于此,据清代嘉庆十九年刘氏重修家谱时统计:从刘福五世孙刘通科举考中开始,全家先后科考得中198人,其中进士11位,举人35位。自清顺治初年六世孙刘必显进入仕途算起,至道光末年为止的六朝中,七品以上的官员就出了73位。

“国泰案”成刘墉仕途转折点

可以说刘墉是在父亲的光环下长大的,即使后来他官至一品,皇上称赞他的品行时仍说,“有乃父之风”。有这样一位父亲做榜样,自然是刘墉之幸,但虽说享受到了恩荫,却也受到了牵连,父亲带给他的影响并非全都是正面的。

刘墉1719年生人,到1751年才中了进士,这时的刘墉已经32岁了,在此之前却从未有参与科举的记录,具体缘由至今无从考证。但当他以第一名的成绩出现在殿试成绩单上时,乾隆帝却以为这是主考官要巴结刘统勋才这样判券,于是刘墉刚一踏入仕途就因父亲的名声太大,痛失榜首之位。后更因刘统勋于1755年的一次失职,遭到株连进了大狱,虽然不久就被宽释,却由翰林院侍讲降为无实职的编修,直到第二年才委任他职。

从刘墉的为官记录来看,他为官的前25年,一直四处奔波,足迹遍及安徽、江苏、江西、陕西等地,官位最高也只做到地方学政,并没有受到宰相父亲的关照舒舒服服地在京当差。直到1776年,为刘统勋守孝三年期满回京,乾隆才感念刘统勋对朝廷有功,诏授刘墉为内阁学士,任职南书房,57岁的刘墉第一次获得从二品的官职,留在京城的时间多了,才慢慢有了与皇上逗嘴、与和珅斗法的机会。

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的“国泰案”可以说是刘墉仕途的一个转折点,也有学者认为这是刘墉与和珅 的第一次交锋。这一年,御史钱沣弹劾山东巡抚国泰“贪纵营私,所属多亏空。”刘墉奉旨同和珅 一起赴山东审理此案。刘墉一到山东,就假扮成道人,步行私访,查明山东连续三年受灾,而国泰却年年以荒报丰,邀功请赏。征税时,凡无力完纳者,一律查办,并残杀进省为民请命的进士、举人9名。但当到达济南,盘查银库时,发现库内银两无缺额,刘墉仔细一看这数目虽对,可银两的成色却各不相同,一看就知道是为了接受检查四处凑集来的。经审讯,果然是国泰知道自己贪赃案发,遂凑集银两妄图掩饰罪行。刘墉如实报奏朝廷,奉旨开仓赈济百姓,捉拿国泰回京。此时皇妃已为国泰说情,有的御史也从旁附和,和珅 亦有意袒护国泰。刘墉遂以民间查访所获证据,历数国泰罪行,据理力争,终使国泰伏法。此案一结,刘墉算是为山东的老百姓们做了件大好事,后来他在此案中不畏强权、秉公办案的事迹被写进了通俗小说《刘公案》,让他的声名在老百姓之间传播开来。而此后,刘墉也被任命为吏部尚书(兼管国子监事务)、工部尚书等职位,并任上书房总师傅,仕途由此顺畅了起来。

刘墉曾为和珅求情

几百年,刘墉和和珅 这对冤家对头的传说故事也在山东地区广为流传,民间艺人们为了增加故事中的对立冲突效果,在说书、唱词、编故事时,甚至把满洲正红旗的和珅 籍贯都改了地方,比如下面这个故事里一杆子把和珅 捅到了富庶的山西。

说有一年,刘墉返乡探亲,看到山东大旱,庄稼颗粒无收,百姓生活疾苦,于是回京后就一直想着怎么才能给家乡免去这一年的赋税。后来他心生一计,找人在自家的院子里,盖了一栋新房。这新房的设计很特别,东山墙没有梁,西山墙却安了双梁。

房子盖好后,他便请乾隆来他府上看房。乾隆到了刘墉家,看到这新房的梁很奇怪,他一边看,一边自言自语地说:“山东无梁,山西双梁!”刘墉听后,急忙跪地磕头,连声:“谢主隆恩!”乾隆一听糊涂了:“刘爱卿,你这谢的什么恩?”刘墉说:“皇上刚才说山东无‘粮’,山西双‘粮’,不是免了山东的粮,加了山西的粮吗?我代替山东父老,谢皇上的大恩大德!”

乾隆听后,知道上了刘墉的当。可是,他是皇上,金口玉言,话一出口,就是圣旨,没法收回。于是这一年山东的粮免了,山西却要交双份。而传说中刘墉之所以矛头直指山西,就是因为他的对头和珅 是山西人。

虽然这只是个传说故事,但也说明了老百姓眼中这两位大人之间的水火不容之势。那历史上两人真实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翻阅史料,记者发现,其实刘墉的一生与和珅 并无太多交集,而且无论是从官职还是与乾隆皇帝的关系上,刘墉跟和珅 都不在同一个等级,根本无力与其争斗。

如前文所述,57岁前刘墉一直在外做地方官,直到1776年回京才当上从二品的内阁学士,而此时的和珅 呢?时年26岁的和珅 已身兼军机大臣、总管内务府大臣、镶蓝旗满洲副都统、国史馆副总裁,还被乾隆赏戴一品朝冠并赐紫禁城骑马,可谓皇上面前的大红人。

而乾隆死后刘墉查出和珅 的20条罪行上奏皇上,与其说是参劾,倒不如说是嘉庆皇帝的授意。所以在处理和珅 时,不仅没有落井下石,反而还曾为和珅 向嘉庆求情,以保其全尸。据史料记载,乾隆帝死后的次日,嘉庆帝即夺和珅 军机大臣、九门提督等职务。随后,各省督抚及给事中,纷纷上章弹劾和珅 ,要求将和珅 处以凌迟。但此时刘墉却表现得十分宽容,他认为和珅 虽然罪大恶极,但是毕竟担任过先朝的大臣,不得不为先帝留下面子,请从次律,即赐令自尽,保其全尸。为防止有人借和珅案打击报复,避免案件扩大化,刘墉等人又及时向嘉庆帝建言,妥善做好善后事宜。结果,在处死和珅 的第二天,嘉庆帝发布上谕,申明和珅 一案已经办结,借以安抚人心。

刘墉的身高其实有一米九

一部电视剧《宰相刘罗锅》让刘墉的故事在当代家喻户晓,剧中刘墉驼背的形象也深入人心,但实际上,刘墉不仅不是个矮小的“罗锅”,还可能是个身高一米九的大个子。

首先让我们先来了解下古代当官应符合的条件,刘墉系科甲出身,必在“身言书判”四方面合格,方可顺利过关。这排在首位的“身”,即形体,需要五官端正,仪表堂堂,否则难立官威。所以刘墉既然能顺利入朝做官,必然是符合以上标准的,清代选官很重视被选者的相貌,因此他一定不会是残疾。

当然,刘墉也的确有“刘罗锅”这个外号,据史料记载,嘉庆帝曾称刘墉为“刘驼子”,按照时间推算,嘉庆登基时,刘墉当时已经是位年近80岁的老人,难免会驼背弯腰,这就很容易说通了。而另有一说法,刘墉叫刘罗锅不是因为其矮,恰恰相反,是因为他个子很高,又爱读书,时间久了容易驼背,所以才被戏称为刘罗锅。

据东武刘氏后人青岛学者刘锦女士介绍,1958年,刘墉和刘统勋在逄戈庄的墓地被挖开,当地许多居民都曾亲眼看到刘墉的尸骨,“他的腿骨特别长,看骨架身高得有一米九。”

刘墉的墓里到底有什么?有刘氏后人记录:“刘墉棺内完好的只有端砚一方,长60厘米、宽5厘米的上朝笏板一个,15厘米的玉佛一尊,两厘米见方四面刻字的名章一枚,五色的朝珠一串;腐烂的有记其生平业迹的绸旌旗一面,黑红的官顶子一个。”对于一个宰相而言这些陪葬品的确是少得可怜,但这也确实证明了刘墉一世清廉。据说当年的人不懂行情,将古砚砸碎了,把他们认为值钱的东西拿去卖掉了,“那玉佛只卖了35元,笏板卖了80元,刘墉官顶上的那颗红宝石废了,没卖上钱。”这样一来,大宰相刘墉的陪葬品在那个荒唐的年代一共才卖了115块钱。

[编辑:苏青]

精彩美图 更多 >>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4-2024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