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峄阳铜像
慧炬院内现存的龟趺
蒋清山是个有才学的人,他酷爱读书,收藏大量经典书籍,所以百福庵曾被世人称为“蒋迪南书院”。他不仅诗词书画样样精通,且行谊高洁,就连素来淡薄人情世故的胡峄阳也被其德行折服,“惟与崂山百福庵蒋清山道长相交甚密”。其实蒋清山还有一大爱好,那就是下棋,他常与胡峄阳说道对弈忘却了时间,而地点就在胡峄阳读书的慧炬院。虽然如今慧炬院早已不在,史料记载也十分简短,但这座始建于隋朝的书院却留下了不少名人逸士的足迹。
慧炬院的前世今生
据史志记载:慧炬院,又名石竹庵。位于城阳区夏庄镇崂山水库北岸。创建年代无考。隋代开皇二年(公元582年)重修,元代大德年间复又重修。该院为崂山古老寺院之一,明代黄宗昌《崂山志》记有:“慧炬院在县南四十里凤凰山下。”明代万历二十八年海印寺被拆毁后,其经卷、供器、文物等移存此处。清同治年间,又将倒塌的庙堂改建为三间佛爷庙。1939年尚完好,住持为道士韩信奎,有僧2人。1966年被拆除,现只剩庙址1个、碑座1个。
慧炬者,智慧之光也。而院以慧炬为名,是隋开皇年间佛教南派祖师慧光的弟子道凭为纪念其师而更易的。如今提起慧炬院人们总会联想到城阳当地的大儒胡峄阳,其实在胡峄阳来此读书之前慧炬院就已经有了千年的历史。“自响石渡溪而北,萦纡石田间,至麓下马步进,涧水从乱石下出,曲折百状,潺湲可听。入门竹树幽茂,薜荔满墙,茅屋在石岩下益奇,遂留宿焉。”明朝南京刑部侍郎蓝章曾在《慧炬院重修佛殿记》中这样描述当年的慧炬院,虽然如今只剩下残垣断壁,我们依然可以从文字中看到当时慧炬院的风景秀丽。丰富的藏书,幽雅的环境自然要引来许多名士学子聚集在此读书修行,胡峄阳是其中之一,莱阳名士孙笃先也在其列。作为胡峄阳的挚友,百福庵的蒋清山也是这里的常客,因为志趣相投、德行相契,胡、孙、蒋三人常在此处诗词唱和、讲经说法。
胡峄阳的儿子帮蒋清山的孙子驱狐妖
仙风道骨的高人儒士们聚在一起会探讨些什么话题我们已经无从知晓,但老百姓自有方法来解释他们的交情有多深厚,比如下面这个民间传说,蒋清山就把自己的族孙托付给了胡峄阳。
据山东省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徐伦成介绍,胡峄阳不仅精通《易经》,而且对法术也十分有研究。他和百福庵的蒋清山十分要好,彼此来往频繁,也经常在一起谈论妖魔鬼怪之迹。一次,蒋清山谈起他本族有个孙子颇具仙骨,并说要带给胡先生看一看。
这一天,蒋清山把他的孙子带来。小孩五岁,名叫蒋广先,天真活泼。胡峄阳盯着这孩子看了一会儿,说:“这个孩子是有仙骨,但没有仙风,不成大器,将来必定被狐狸所害,我是看不到了,叫我的儿子救他吧!”于是便把此事交代给了自己的儿子,并嘱咐他千万不要忘了此事。
胡峄阳的儿子叫胡映藜,大号胡光乙,从父亲身上也得到不少真传。等到蒋广先十七岁那年,一日老师组织春游,忽然有位年轻漂亮的女子来到广先的面前,嬉笑亲昵,但别的同学却都看不见。晚间,这女子跟着广先回到家中,与他同住,时间一长,广先逐渐消瘦,眼看性命危在旦夕。蒋清山见状便去找胡光乙:“老先生说广先会被狐狸所害,是真的,快去救救他吧!”胡光乙按照先父的嘱咐,画了两道符,戴上七星桃木剑,和蒋清山一块来到广先家,将剑插在屋门檐前,一道伏贴在室内,一道符放在水中,用水喷广先的面部,这才使他逐渐恢复元气,此后也再无狐妖侵扰。
仙人拐的传说
如今在城阳一带还流传着“仙人拐”的传说,而这拐杖正是蒋清山送给胡峄阳的。
胡峄阳上了岁数,腿脚不太灵便,他的好友、崂山百福庵道长蒋清山便送给他一根仙人拐,这根拐杖,是用老榆树树根做成的,据说取自崂山深处的悬崖峭壁上。胡峄阳十分喜欢这根拐杖。
村上有个小地痞,外号“二赖子”,他琢磨着胡峄阳白天黑夜为人消灾避祸,家里肯定进了不少钱财,于是打起了坏主意。一个冬夜,二赖子翻墙进了胡峄阳家的院子想寻摸点值钱的东西,可转了一圈全都是破砖破瓦。于是他溜到窗下,在窗户纸上捅开一个小窟窿,往里一瞅,见胡峄阳正在油灯下趴着写字。思来想去,他决定蹲在窗下等胡峄阳睡了再说。
寒冬腊月,西北风卷着雪花打着旋儿直往二赖子脖子里灌,不大工夫儿,他的手脚就冻木了,可这胡峄阳屋里的灯就是不灭。他忍不住又透过小窟窿朝屋里看,越看心里越纳闷:“这天寒地冻的,胡峄阳屋里既没生炉子也没有火盆,头上没戴毡帽,身上没穿皮袄,可他好象一点不觉得冷,照旧在那里埋头写着,难道他这身子不是肉长的?”看着看着,二赖子看出了门道:胡峄阳的桌子旁有一根仙人拐,他写一会儿,就把拐杖拿过来,用腿夹着,竖在胸前,两手攥着使劲搓几下,然后再放回去。过个半袋烟的工夫,他冷了,就再拿过来搓几下,每当他搓仙人拐的时候,好象头顶还会冒出几缕热气。
这可真把二赖子看傻了,他觉得胡峄阳的仙人拐真是个宝贝,打定主意要把它偷到手。终于熬到了下半夜胡峄阳睡下了,二赖子悄悄溜进屋里,偷走了仙人拐,这下他心里比偷到金银还高兴,赶紧回到家照着胡峄阳的样子使劲搓了起来。可折腾了半天,身上该冷还是冷,被窝该凉还是凉,头顶不但没冒出热气来,倒把头发气得全都给竖了起来。不仅如此,天亮以后,二赖子居然下不了炕了。他的腿脚像灌了铅,挪不动,抬不起,更不用说下地走路了。请来郎中问诊把脉后,郎中直摇头,也说不出个道道来。一连两天,二赖子都是趴在炕上不能动弹。
第三天,二赖子的爹从外地做买卖回来了,见此情景,赶紧拿起仙人拐,背着二赖子去给胡峄阳赔礼认错。胡峄阳见父子二人这个架势登门,心里有了数,一边收下仙人拐,一边和颜悦色地教导二赖子戒赌罢偷,好好做人,并嘱咐二赖子的爹,回家后多给二赖子上上热敷,在被窝里暖几天,他的病就会好了。果然,日子不长,二赖子的腿就和从前一个样了。从此,二赖子不赌不偷,安分守己发奋耕读,勤俭持家,成了一个好小伙儿。
二赖子为什么偷了仙人拐后浑身不能动弹,还拐后又行走自如了?其实也没什么神仙道道,是因为他那晚上在风雪中站的工夫长了,身子遭了风寒。而胡峄阳搓拐,只是为了热热手,舒筋活血,免得手指冻麻木捏不住笔,至于头顶冒热气,那是二赖子在风雪里站久了看花眼罢了。
传说慧炬院是隋朝大将军所建
慧炬院是城阳最古老的寺庙之一,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只是寺庙在1966年被毁,今人已经无缘再见其尊容。虽然古刹不再,但崂山月子口水库北岸,距离慧炬院遗址不远的地方还有一个山洞,名叫“支贡洞”。传说正是这洞的主人建立了慧炬院。
据崂山华阴社区王省诚说,相传隋朝年间,有一位大将军,为隋朝的江山社稷立下了汗马功劳。天下太平后,他不愿继续做官,主动向皇上提出要到崂山出家当和尚。皇上见他主意已定,便给了他十万两银子,准他出家为僧。大将军在离夏庄不远东侧的一个山坡下,盖了一座庙,起名叫“慧炬院”。他自己起了个法名叫“支贡”,并招收了一百单八个徒弟,在庙里修炼起来。
自从支贡和尚在崂山出家后,皇上常进山看望他,他也时常进京城看望皇上。君臣一来一往,相处得十分融洽。但皇上有一个妃子,见支贡和尚每次来都是两手空空,从来不带礼物孝敬她,心里十分生气,于是一直想设计陷害支贡。这年春天,皇上又要去崂山,皇妃便缠着皇上非要同去,皇上没法子只好依了她,于是一行人浩浩荡荡进了崂山。
傍晚时分,皇上和皇妃要回即墨城安歇。当他们出了庙门,刚走不远,皇妃叫人清点一下人数。一清点,少了四个宫女,她便赶紧打发人到慧炬院寻找。不一会儿,那四个宫女就被御林军从庙里找了出来。只见她们一个个披头散发,衣衫破碎,来到皇妃面前,跪倒在地上,哭着对皇妃说:“庙里的和尚不守佛规,强行把我们留下,想霸占我们。我们不从,和尚们便要强行非礼……”
其实,这都是皇妃一早安排好的,想害支贡和尚,但皇上不知内情,信以为真,一怒之下便下旨放火烧了慧炬院。御林军接旨后,抱柴的抱柴,点火的点火,不一会儿,慧炬院就变成了一片火海。这时,人们看见支贡和尚从燃烧的大火里走出来,一下子扎进庙前的山里。不一会儿,山上冒出了阵阵浓烟,支贡和尚坐着蒲团,顺着烟,飘飘摇摇地走了。
大火一气烧了三天三宿,慧炬院被烧了个片瓦不剩。大火熄灭后,人们到慧炬院前的山上一看:只见山上新出现了一个大山洞。因为支贡和尚就是从这个洞里顺着烟走的,人们便把这个山洞起名叫“支贡洞”。
曾与多位名人结缘
经过千百年的磨砺,慧炬院的庙宇虽然未能保存下来,但翻阅历史,不难发现此地留下了众多名僧、名士的足迹。除了胡峄阳在此读书多年,蓝章也曾多次游历此院,并为慧炬院重修撰写过碑文;明朝万历年间海印寺被毁,高僧憨山被官府逐放雷州,其弟子洞闻与汉月携藏经、佛像、法器等迁入慧炬院,使这些珍贵的佛教经典文物得以保存。
此外,慧炬院周边优美的景色也吸引了历代文人雅士前来,明朝即墨名士蓝田就留下诗句“东海青山今始归,回头四十九年非。山中老衲频招我,月下残棋未解围。”清朝文人宗维翰以《慧炬院》为名的诗歌被收入清同治版《即墨县志》。而在张允抡、曹臣、纪润、张鸿猷等明清文人的游记、诗词中也多次提到慧炬院。
[编辑:苏青]
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