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2014 09/29 10:44
· 来源 ·
· 责编 ·
铿锵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即墨人黄宗昌铁面御史 坚决不给魏忠贤建生祠

\

黄宗昌 魏忠贤

 

  青岛即墨的黄家是名垂青史的世家望族,其中明朝晚期的黄宗昌刚直不阿,是响当当的铁面御史。他的胆子最大,腰杆最硬,而且文武双全。在魏忠贤权倾天下之时,各地都给魏忠贤建生祠,唯独他不建。面对以猜忌闻名的崇祯皇帝,他多次冒死上书。当清兵扫荡即墨的时候,他变卖家产筹集军饷,硬生生把清兵打退了。

  不怕魏忠贤,拒绝建生祠

  黄宗昌生于1588年,字长倩,号鹤岭,是黄作孚的孙子,黄嘉善的侄子。关于黄作孚和黄嘉善,信报《发现青岛》曾讲述过他们的故事。黄宗昌就是在这样一个文化世家中成长起来的。

  1622年,34岁的黄宗昌中了进士。此时的皇帝是天启皇帝朱由校。在中国历史上,天启帝绝对称得上一朵奇葩。在《剑桥中国明代史》中,英国学者威廉·阿特韦尔称:“天启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灾难时期,在明朝没出息的统治者中,天启皇帝的名声最差。”据说,天启帝是个文盲皇帝,他父亲只顾寻欢作乐,从没有注重对他的教育,致使他文化水平很低。而且他对朝政没有兴趣,只喜欢看傀儡戏,做木工。天启帝把朝政交给自己的仆从处理,仆从中有一个中国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太监,他就是魏忠贤。魏忠贤和天启帝的乳母客氏,一起操纵皇帝,兴风作浪。

  在天启一朝,魏忠贤试图窃取权力,秉持朝政。在当时的朝廷权力结构中,以东林党为代表的文官集团和魏忠贤的宦官集团势同水火,而黄宗昌就是一位东林党人。

  中了进士之后,黄宗昌被任命为雄县的知县。雄县地处如今的河北省,距离京城不远,魏忠贤的党羽在此十分猖獗。据清朝人陈鼎所著的《东林列传》记载,当时魏忠贤的一个侄子是锦衣卫指挥,在这里干预政事,老百姓深受其苦。以前,官员处理事务时,那位锦衣卫指挥就在旁边,动不动就出言恫吓。到黄宗昌上任之后,就说:“我奉的是天子的法令,岂能容许奸人在此为非作歹?”不过,那人横行惯了,怎么会把一个新上任的小县官放在眼里。不久之后,宦官那一伙人又杀了人,很多人来向黄宗昌求情,黄宗昌说:“光那伙人嚣张的气焰就应该判他们死罪,何况现在又杀了人。”于是,犯罪者终于被正法了,这也等于抽了魏忠贤阉党们一记响亮的耳光。

  后来,黄宗昌调任清苑县知县,该县城同样位于河北境内。关于这次调任,有人说是得罪了魏忠贤所致,但《东林列传》称,是“以能调”,也就是说因政绩好 、有才能而调动。

  这时,魏忠贤的势力更为庞大,而东林党却已经遭到了严重打击。很多地方都在给魏忠贤建生祠,也就是给活人建庙,特别离京城比较近的地方,生怕建晚了。而黄宗昌想方设法拖延,拒不开工。等到魏忠贤的阉党覆灭,只有清苑县没有魏忠贤的生祠,是天下难得的一片净土。

  弹劾周延儒,被罚俸半年

  1627年,天启帝朱由校去世,临死之前传位给他的弟弟朱由检,这就是史上有名的崇祯帝。

  18岁的崇祯帝一即位,就抓准时机铲除了魏忠贤的羽翼,使其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然后一纸诏书,把魏忠贤贬到凤阳守陵,随即下令抓捕。在魏忠贤自缢而死后,崇祯帝下令磔尸。此后,将阉党260余人,或处死,或流放,或禁锢终身,使气焰嚣张的阉党受到致命打击。崇祯勤于政事,平反冤狱,重新起用天启年间被罢黜的官员,包括一代名将袁崇焕,任命他为兵部尚书,赐尚方宝剑。这让很多人感觉明朝似乎有了中兴的可能。

  《东林列传》称,崇祯元年,也就是1628年,黄宗昌被提拔为山西道监察御史。据《明史》记载,崇祯初年,黄宗昌在御史任上,请求驱逐那些假冒圣旨当上的“伪官”。他说:“先帝八月二十三日归天 ,却在八月二十一日在三殿论功行赏,当时正是先帝病情危重之时,怎么可能有精力和空闲来下诏书?凡是加官进爵的都是魏忠贤任命的官。”于是,崇祯皇帝下旨说:“那就淘汰那些假冒功名、滥竽充数的人吧。”黄宗昌据理力争:“微臣说的是假传圣旨,而不是滥竽充数。滥竽充数可饶,假传圣旨不可饶。”接着,他列出了一张61人的名单,请求皇帝予以罢免。崇祯皇帝毕竟即位不久,而且刚刚拿下魏忠贤,不想让人心浮动,影响安定,就没有准奏。

  黄宗昌感慨说:“身为大臣,立言论,争是非,不会看所涉及的人数多少来定,按说造假的人多了更说明问题,皇上怎么还能忌惮人多呢?”紧接着,他又上书弹劾和魏忠贤有关联的尚书张我续、侍郎吕图南、通政使岳骏声、给事中潘士闻、御史王珙。这一次打击面小一些,崇祯皇帝就听了他的,将这些人一一罢免。

  有人称,黄宗昌在史上有“天下循良第一”之誉,但文史专家、《即墨县志》副主编孙鹏先生对城市信报记者称,并无这种说法。

  随后,黄宗昌又弹劾周延儒贪污等几件事,崇祯帝怒了。这里需要介绍一下这位周延儒,他是江苏宜兴人,二十岁中状元,《明史·周延儒传》称他“美丽自喜”。周延儒很会逢迎崇祯帝。金庸在《袁崇焕评传》中记述了一件事:在袁崇焕还没来得及重回辽东上任时,因军饷拖欠四个月,军事重镇宁远发生了兵变。袁崇焕担心女真大军趁乱来袭,上疏求崇祯帝发军饷 ,这时崇祯帝猜忌和吝啬的毛病开始暴露出来。他沉吟不决,身为礼部右侍郎的周延儒见此情景 ,就说:“军士要挟,不单单是为了少饷 ,一定另有隐情。古人虽罗雀掘鼠,而军心不变。现在各处兵卒为什么动辄鼓噪,其中必有缘故。”“罗雀掘鼠”,就是守城士兵抓鸟雀和老鼠当军粮。崇祯听得非常入耳,对周延儒越来越重用,后来甚至让他当了首辅。

  可以说,周延儒的性格和黄宗昌恰恰是相反的。一个喜欢“逢君之恶”,一味迎合皇帝,不惜引导其做坏事;一个生性耿直刚强,坚信忠言逆耳,不考虑自己的安危祸福。

  《东林列传》中称,当黄宗昌弹劾周延儒时,周围人对他既佩服,又捏一把汗。因为之前,有人弹劾崇祯帝的另一位宠臣温体仁,刚刚被下诏入狱。好在黄宗昌比较幸运,当时恰逢皇子降生,黄宗昌得免牢狱之苦,只被罚了半年的俸禄。

  查处岷王案,敢管皇家事

  1629年冬,黄宗昌“巡按湖广”。所谓巡按,是明朝的一种御史巡按制度,监察御史平时归中央都察院管理,但在履行职能时可以直接对皇帝负责。巡按御史职责相当于替天子出巡,“大事奏裁,小事立断”。明朝时的湖广,包括现在的湖北、湖南和河南省的一小部分。

  就在出巡期间,黄宗昌查处了一桩奇案。如今湖南省西南部的武冈市,曾有一个家族世系,名为岷王。老岷王生于朱元璋洪武年间,传到崇祯年间,继承者为朱禋洪。在崇祯年间,朱禋洪死了,但并非正常死亡,而是被人害死的,是岷王府中一个名叫彭侍圣的校尉,还有一个姓胡的杂役行的凶。而且,此案还牵扯到另外一位王爷善化王的长子朱企鋀 ,以及将军朱企钟,他们盗窃了府中的财物。朝廷迅速派人将彭侍圣等人逮捕并进行审问。还派湖南巡抚洪如钟前来勘查此案。后来,司礼太监李其懋、驸马都尉侯拱辰也被派来查案。然而此案一直“不得要领”,未能结案。至于其中原因,正史中并未给出说法。不过就今天来看,个中缘由也不难理解,毕竟事关皇室宗亲,也就相当于皇帝的家事,这实在是一个烫手的山芋,一般人哪敢擅自做决定?

  这时,黄宗昌接手此案。正准备审案的时候,遵化失守,洪如钟提兵入援,黄宗昌负责转运军饷。然后他又采取一系列措施,避免湖广当地发生变乱。这一时期,黄宗昌还实地考察,批准湖北蒲圻建堤坝,当地乡民广受益处,将堤坝命名为“黄公堤”。

  在审理岷王案时,黄宗昌摒弃各种贿赂,终于查明案情,还发现本来的参政龚承荐没有汇报实际情况。黄宗昌还写了一道奏折,弹劾三名大臣受贿庇护。据《湖广巡按黄宗昌以岷藩被杀之狱折》奏稿记载,这三名大臣分别为守道龚承荐、知府杜遴奇、同知黄克俭。这时,周延儒和温体仁都已入内阁,他们把黄宗昌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于是从中作祟。崇祯帝认为,黄宗昌失察在先,降四级调用。

  至于岷王案的最终结局,正史中也并未给出结论。一位名叫言宋的人经过考据称,彭侍圣、胡氏被凌迟处死(剐刑),朱企鋀 、朱企钟被勒令自尽。

  这桩奇案的水落石出,却让黄宗昌的仕途遭遇严重打击。《明史》中只是简略记载:“宗昌遂归。”而《东林列传》略微详细,称当黄宗昌连降四级之后,陷害他的人还不算完。又说清苑县的盗贼与黄宗昌有关,案子一查就是十年,葬送了他的大好年华。

  在中国历史上,崇祯帝也是一个极具讽刺意味的皇帝,虽然他一生自命为“英主”,但他的善变和猜忌是超乎想象的。金庸在《袁崇焕评传》中称:“崇祯在位十七年,换了五十个大学士(相当于宰相或副宰相),十四个兵部尚书(那是指正式的兵部尚书,像袁崇焕这样加兵部尚书衔的不算)。”这样的皇帝让大臣无比真切地感觉到“伴君如伴虎”,毫无安全感。后来,曾陷害过黄宗昌的周延儒和温体仁也先后倒台。而黄宗昌也决心不再做官。城市信报记者 王学义

[编辑:铿锵]
精彩美图 更多 >>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4-2024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