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有天后宫,后有青岛市。太平路19号的青岛天后宫,始建于明成化三年(1467年),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而在天后宫内,有两株相互守望了 500余年的银杏古树,品味着青岛一页页的历史文化,见证了青岛人面对外敌那一幕幕不屈的抗争。
历时500余年,见证青岛的航海史
先有天后宫,后有青岛市。在天后宫建成时栽种的两棵银杏古树,也随着天后宫的兴盛而成为民间祈福对象。近日,笔者探访了天后宫,见到了那两棵蕴含了浓厚历史的传奇银杏古树。
天后宫为二进庭院,穿过第二道山门后,两棵古银杏树赫然就在院子中央处。虽然已经是下午4点,但两棵树周边还是围满了游客,在耐心地听着导游讲解银杏树及天后宫的历史故事。
抬头仰望,两棵银杏树上的叶子大部分还是绿油油的,十分茂盛,几乎将整个院子天空全部遮蔽。在绿色叶子中,夹杂了一些泛黄的树叶,海风吹过,那被撩动的树叶哗哗作响,似乎在将那500余年的历史沧桑讲述给游客。
要说起两棵银杏古树的由来,就不得不说天后宫了。据介绍,天后宫现占地面积近4000平方米,其有正殿、配殿、前后两厢、戏楼、钟鼓楼及附属建筑共计殿宇16栋80余间,是一处典型的具有民族风格的古建筑群。
青岛天后宫旧时称“天妃宫”,市民称之为“中国大庙”,始建于明成化三年(1467年),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是青岛市区现存最古老的明清砖木结构建筑群。建成后,天后宫每年的庙会盛况不衰,船员和渔民出海前都要到此进香以祈求平安。这两株古树也与天后宫一道,见证了青岛航海的历史。
德国人要拆掉,市民抗争力保古树
500余年来,历经明清两朝和近现代,两棵银杏古树遭遇过无数的变故,而就在德国侵占青岛的时期,天后宫和两棵银杏古树都遇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机,幸运的是,在青岛市民不屈不挠的抗争下,它们都保全了下来。
据天后宫工作人员和导游介绍,德国侵占青岛后,20世纪初规划了青岛的城市建设,强行迁走青岛村的村民,把沿海一带划定为欧美人居住区,已建了几百年的天后宫成为德国人的障碍,他们急欲拆除,移往他们划定的中国人居住区另建。
毫无疑问,这一霸道的决定,一出台就遭到了青岛市民的强烈反对,“天后宫是渔航人家寄托希望、祭祀神灵的圣地,容不得外人肆意移建。”胡氏家族第十七世孙、原青岛市政协主席胡延森表示,当时以胡氏家族的第十五世孙胡存约为代表的青岛村原住渔民表示强烈抗议。
群情激奋,面对青岛市民的抗争,德国人也不得不服软。最后,当时的德国总督以要向德国威廉皇帝报告为托词,将此事不了了之。而胡存约也成了当时青岛最有威望的青岛人。
《胶澳志·人物志·乡贤》中也记载:“胡存约……先世经营商业,事母至孝。青岛开埠之始,市政权操诸外人,华商稍能自振代表同业以参与市政者,仅傅炳昭、丁敬臣、包幼卿、周宝山、成兰圃与存约数人而已。德人议移天后宫,存约与傅炳昭等力争之乃止。”
在如今青岛市民俗博物馆的老照片中,能够显示出德国侵占青岛的时候,天后宫和旁边的老衙门相互依偎着,守卫着青岛的历史文化。
天后宫逃过了大劫,两棵银杏树自然也保全了下来。
身上挂满祈福牌,成游客心愿寄托
现在的天后宫,已经成了青岛市民俗博物馆,同样也是青岛一处著名的旅游景点,每年都会有数以万计的海内外游客前来参观游览,两棵银杏古树自然成了游客们关注的一景,也变成了游客们祈福的寄托。
在院中,两棵银杏古树周围挂着各种各样的祈福牌,红色的祈福牌把两个树的树干绕了好几圈,树干被遮挡住,已经看不到全貌了。同时还有不少游客正在往树上挂祈福牌。细看祈福牌,上面写着游客各种各样的祝福,有求姻缘的,有求平安的,也有求财运的。每一个祈福牌的背后,都是一个市民对美好的祝福,对幸福的寄托。
正在往树上挂祈福牌的游客张先生说:“灵不灵的也不能太绝对说,但这也是我的一份心意,一个美好的祝愿。如果真能显灵那就再好不过了 。”文/图 夏冰
◎小档案天后宫的银杏树
天后宫五百年银杏2株,位于太平路19号天后宫院内。分别为树高25.0米、20.0米,胸围3.00米、2.60米,树冠南北向18.0米、20.0米,东西向18.0米、20.0米。系明代青岛村建天后宫时所植,树龄达530年以上,属国家一级保护古树。天后宫建于明成化三年(1467年)。建成后,每年的庙会盛况不衰,船员和渔民出海前都要到此进香以祈求平安。
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