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疯狂的外星人》等在青拍摄的现象级大片横空出世,仅两部电影就交出近70亿票房成绩单。目前青岛已集聚影视企业230余家,近期拍摄影视作品60余部,全市已有72家影院,银幕近500块……
“电影之都”青岛,电影造梦工厂
山海连城,得天独厚的历史文脉与诗意风景,成就了青岛与众不同的时尚魅力。作为中国百年电影的同行者,2019年,青岛再次因电影声名鹊起。
年初,于东方影都置景拍摄的《流浪地球》和《疯狂的外星人》两部现象级大片,累计实现超68亿票房。以“电影工业化生产+全产业链配套”为定位的东方影都,更是以40个世界顶级摄影棚为核心,迅速聚拢了230余家影视文化企业,吸引60余部影视作品入驻拍摄。
电影已经成为流淌在这座城市当中不可或缺的文化因子,去年全市72家影院近500块银幕累计实现的超5.5亿元票房收入,正是时尚青岛的另一个侧面。
百亿票房的背后,是由粗放到精细的专业电影生产流程。在发起国际时尚城建设攻势的当下,“电影之都”仿佛就是那块助推青岛城市发展的巨力“火石”,随着国内外高端电影资源的聚集、影视产业链生态圈的搭建,会同精准的影视补贴和奖励政策,青岛俨然成为影视产业的东方“造梦工厂”,并持续积聚新的无限可能。
硬件很硬
40个世界顶级摄影棚让梦想照进现实
使用了8个摄影棚,置景车间加工制作1万多件道具,置景延展面积近10万平方米,相当于14个足球场,包括运载车、地下城、空间站等都是实景搭建……在《流浪地球》导演郭帆口中,东方影都一流的硬件设施,是他梦想照进现实的地方。
青岛与电影结缘百年,深厚的历史积淀让她一开始就站在了光影的高点。如今,工业化的发展方向,更是实现了硬件设备的国内先行。
当我们再次遥望东方影都这片广袤的土地,40个拔地而起的世界顶级摄影棚,32个置景车间,世界最大的1万平方米摄影棚,世界唯一的室内外合一水下影棚——昭示着青岛这片电影热土的宏图和信心:用世界一流的硬件设施与软件服务,让影视荧屏上的“青岛元素”不再局限于“碧海蓝天”,更包含富有科技含量的“造梦图景”。
由英国松林制片厂设计的摄影棚每个都配备有降尘效果的木质地板、充足的配电箱、中央空调、排气口和能达到同期录音的声装标准,水下摄影棚的水温更是控制在一定温度区间内,以保证各项目拍摄过程中的舒适度。产业园拥有包括摄影棚、置景车间、数字影音中心、服务中心等硬性架构。置景车间与摄影棚采用1:1的组团式布局,为剧组拍摄提供便利并节省时间成本,这也是产业园独创的“组团式布局”。
可以说,2014年重工业电影《长城》的拍摄,为中国重工业电影的制作打开了一扇与国际接轨的门,也让东方影都在异军突起的影视制作基地中开拓出一条别具特色的发展之路。对比横店穿越千年的历史感、象山富有体验性的生态特色和车墩灯红酒绿的旧上海风情,青岛东方影都是明确以工业电影基地定位的差异化存在。一流的影视硬件设施、一体化的影视服务体系和同国际接轨的优惠影视政策,让这里不仅可以满足国际大片的各种制作需求,也成为了影视从业者的天堂。“拍摄《流浪地球》之前,我们参观了好多影视基地,东方影都的摄影棚数量最多,设备是最先进的,免除了很多转场的麻烦。”《流浪地球》制片人王鸿也曾在电影《长城》中担任制片人,她从《长城》开拍之际,大部分时间都待在青岛,目前她参与的《鬼吹灯之天星术》也正在筹备。
很多在东方影都拍摄的剧组和王鸿一样,考虑的首先是摄影棚的技术硬件。就像《冰糖炖雪梨》制片人刘宁所说,制作成本补贴返还只是一部分因素,首先肯定是当地的景色和设施能够满足拍摄要求。
青岛之于东方影都摄影棚的规划和建设标准,恰好满足了影视行业工业化升级的需要。目前,40座影棚使用率达80%,排期已经到了2019年底。
科技主打
后期制作服务打通产业链最上游
众所周知,高科技摄影棚建设、先进拍摄设备的使用、数字化后期制作是中国电影的短板。
补短板,成为东方影都脱颖而出的关键。以占地近2万平米的数字影音中心为例,作为专业的影视后期制作办公区,该中心由声音楼、视效楼和剪辑楼组成,拥有先进的硬件设备及雄厚的技术力量,专注于高端影视制作领域,提供音效、视效、剪辑、调色等多方面全流程后期制作服务,构建起一套完整的流水线式的生产环境。
与此同时,数字影音中心还拥有两个世界级先进的混录棚,分别符合杜比全景声高级音效认证及杜比全景声音效认证标准,从而全方位实现声场包围的效果。
“胡彦斌的音乐团队便是在此为《创造营2019》进行声音以及音乐方面的处理与优化工作。”工作人员介绍,该综艺节目的总决赛直播也将会在产业园的某摄影棚进行,这得益于数字影音中心内为5G技术布局的机房接入和综合布线系统,主干光纤吞吐量可达万兆,剧组可以将拍摄画面实时传送到全球每一个角落。
刚杀青不久的电影《刺杀小说家》,在青岛拍摄的戏份约占整个影片的70%,其中虚拟拍摄全部在东方影都完成。导演路阳透露,片场最大的秘密武器是一套“动作捕捉+虚拟拍摄”系统。在虚拍阶段,片场除了演员,常常只有20多台电脑和100台摄像机。据介绍,此前,虚拟拍摄只在《阿凡达》《猩球崛起》《头号玩家》等国外大片中出现过,东方影都成为国内首次使用该套系统的拍摄地。
政策先行
大手笔补贴持续释放“政策红利”
今年3月1日,当《流浪地球》导演郭帆再次回到青岛的时候,是为了参加青岛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优秀影视作品制作成本补贴发放仪式。彼时,影片上映不足一个月,拿到412.65万元补贴的他颇显激动,“上映还不到一个月,我们就领到了青岛发放的制作成本补贴,速度之快出乎意料,这增添了我们做强做优国产科幻大片的力量。”
在日益完善的硬件设施体系之外,从优惠且大手笔的影视扶持政策,也足以管窥青岛之于影视产业发展的气度和决心。
近年来,青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影视精品创作及产业发展,坚持以国际化、品牌化、集聚化、数字化为导向,以影视园区、企业和精品为抓手,推动影视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逐步形成体系完整、布局合理、技术先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的高端影视文化产业发展格局。
其中,在产业政策方面,先后出台了《关于促进影视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青岛市高端影视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在新旧动能转换中推动青岛文化创意产业跨越式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文件,配套制定了《青岛市影视产业发展基金管理使用办法》《青岛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优秀影视作品制作成本补贴细则》及补贴基准核定标准,区级层面也已出台配套政策,影视产业政策扶持体系不断完善。
2017年起,设立总规模为50亿元人民币(连续5年每年投入资金10亿元)的青岛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在青岛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内完成拍摄制作的优秀影视作品给予最高40%的制作成本补贴,是目前世界上最优惠的电影扶持政策。为《长城》《流浪地球》《疯狂的外星人》等5部影片发放制作成本补贴资金5200余万元,有10多部符合补贴条件的影视作品制作成本补贴正在申请、审计中。
业绩骄人
电影,承载着青岛光影摇曳的梦想
诚如城市规划大师刘易斯·芒福德形容的那样:城市,是“文化的容器”,对于青岛这座城市而言,电影,则更像是“城市的容器”,其间不仅盛放光影摇曳、名流纷至的往昔,更有关于当下与未来的宏图梦想。青岛在电影产业方面所取得的成绩,硕果累累。
当2016年4月,青岛蝴蝶楼电影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之时,青岛百年的光影历程,仿佛终于有了栖息之地。一年之后,中国现存最早的商业影院——水兵俱乐部旧址,经过改造华丽变身为1907电影博物馆;9月,融电影、科技于一体的新型博物馆——青岛电影博物馆落户灵山湾畔。至此,3家风格迥异的电影博物馆,共同向世界展示着青岛的电影底蕴和发展未来,也成为青岛发展影视的有力注脚。
有人粗略做过统计,近几年,每年有近200部占内地三分之一的影视剧在青岛拍摄取景。中俄合拍片《战斗民族养成记》、抗战片《北斗风云》、动作片《英雄本色2018》、音乐剧片《家》,宠物片《忠犬大营救》、动漫电影《C9回家》等集青岛出品、青岛题材、青岛取景和青岛籍主演于一身,且风格多样的影视剧,开始陆续崭露头角。与此同时,《阳光下的法庭》《暖爱》《海路》等青岛出品的电视连续剧和电视纪录片作品,也都从不同侧面展示着青岛力量。
可以说,电影之于一座城市,是润物无声的文化浸润。如今,从普通市民到影视行业工作者,从二十几岁的小年轻到耄耋老人,都有了更多欣赏和亲近电影的机会。在每年举办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学生电影放映、城市广场电影放映等活动的基础上,青岛先后举办了新西兰电影周、印度电影周、中法电影周、德国电影周等丰富多彩的影视活动。
近两年集中布局的大剧院、博览城、酒店群等一流节会设施,形成举办国际化电影节会的优势条件。成功举办了青岛电影交易博览会、“电影之都青岛峰会”、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金凤凰奖)颁奖、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等影视文化活动。其中2018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吸引20多个国家的55部优秀影片展映256场,开启上合组织国家电影交流合作新局面。策划举办的全球第一个国际VR影像周,吸引了50部影片参加展映,成为目前全球规模最大、最尖端的沉浸娱乐体验展。
同时,青岛籍明星回家过大年、青岛东方影都全国群演大赛暨“群演公社”等系列活动,进一步巩固扩大了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成果,将青岛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影视制作、交易和展示平台。电影,正顺延着这座城市的毛细血管,融入城市生活的血脉之中,并不断丰富着青岛“电影之都”的文化内涵。
如果说,2017年青岛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成为中国首个世界电影之都,开启了青岛立于世界电影产业之林的新起点,那么今天的青岛,正以“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昂扬姿态,将影视发展的梦想蓝图蝶变为一张张施工图。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杨琪琪)
[来源:青岛日报 编辑:光影]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