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旺旺新品推广遇冷:超市零售低至5折存货周转达91天
2008年便登陆港股主板上市的中国旺旺(00151.HK),经过10年的摸爬滚打经营运作,曾翻过座座高山,也一度跌落“神坛”。
近日,中国旺旺公布的截至今年3月底的15个月的财报显示,集团营业收入为248.54亿元,同比增长26.1%;而营运利润下跌7.4%至41.9亿元,净利润31.158亿元,同比下滑6.6%,同时毛利率由上年同期的47.2%跌4.1个百分点至43.1%。
6月20日,长江商报记者就业绩的问题向中国旺旺发去采访函,并按官网所示电话致电上海总部咨询,对方表示需要实名转接和提前预约,其他不予回应。截至发稿,未收到相关答复。
营销专家路胜贞表示,“目前旺旺主要是自身所处的小食品产品矩阵品牌到了一定的瓶颈期,发展空间不足,新品推广又乏力,加之经销商也逐步失去原有热情,从1992年就进入中国市场的旺旺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三个板块收入全线下滑
6月5日晚,中国旺旺发布新财年(2017年4月1日—2018年3月31日)年报,以及公司截至今年3月31日15个月经营状况及业绩情况。公告显示,截至今年3月底15个月内,旺旺营收总额为248.54亿元,同比前年同期营收的197.10亿元增长26.1%,但毛利率同比下降4.4%,最后归属本公司权益持有净利润较前年同期下滑6.6%达到31.158亿元。2017新财年,中国旺旺毛利率则下滑4.1个百分点至43.1%。
另外,从收入构成来看,截止到2018年3月31日的12个月,旺旺的米果、乳品及饮料和休闲食品实现收益分别约为56.54亿、96.15亿和49.62亿元,同比增长7.1%、8.4%和4%,但毛利率“清一色”都在下滑,同比下降5.2%、2%、4%。
不过,长江商报记者发现,中国旺旺2017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35.85亿元,同比下滑1.1%;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利润为20.2亿元,同比下滑了13.8%;毛利率为44.1%,比去年同期下滑了3.7个百分点。
新品推广乏力辨识度不高
从2014年开始,中国旺旺就陷入了业绩下滑的泥沼。2016年年报显示,2016年营收19.71亿元,同比减少7.9%。这是继2014年、2015年之后,旺旺营收创下三连跌。如果从2013年算起,中国旺旺营收累计减少约16.6%,市值缩水超千亿港元。
面对不断下滑的营收以及逐渐缩水的市值,2015年中国旺旺开启了多品牌策略,想要解决客户个性化、年轻化的问题。
其推出一系列新品牌,如“黑皮”“哎哟”“那多利”“辣人”等新品类,包含果冻、梅酒、方便面等新产品。但是众多新品牌、新产品的推出,并没有扭转中国旺旺营收下滑的趋势。
6月20日,长江商报记者随机走访了武昌区的几家超市,其新推出的几款乳饮品,记者只在沃尔玛看到。在社区便利店、中小型超市的零售渠道,仍以旺仔牛奶、旺仔小馒头的销售为主,其新产品鲜有被摆放在货架上。记者还发现,旺旺的产品几乎全线打折,包括米果、碎碎冰、旺仔牛奶等,打折幅度很大,有的甚至能达到五折。
存货周转天数达91天远超行业均值
从存货方面来看,中国旺旺2017年前三季度的存货为26.77亿元,同比增长9.13%,存货周转天数为91天。对此,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一般食品行业公司的存货周转天数保持在60天左右,而中国旺旺的存货周转天数达到了91天,可见产品动销很慢。
著名战略定位专家徐雄俊认为,中国旺旺旗下主要品类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市场已经接近饱和,产品很难再有增量,而随着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生活和食品安全,旺旺业绩下滑在所难免。
朱丹蓬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旺旺的主要销售市场在三四线城市,但这些地区青年人外出打工,老年人很难接受旺旺的新品,还是选择那些耳熟能详的产品,而旺旺的产品、价格、品牌等各方面都较为低端,在一二线市场开拓没有效果,反而投入了大量推广费用。因此,中国旺旺的新品对公司营收没有帮助,反而拉低了公司的利润。另外,中国旺旺渠道老化,随着年轻消费者更倾向电商,原本线下推广的强项反而成了其发展的制约。不过,中国旺旺拥有积累多年的现金流,试错资本充足,未来能否在日化领域开辟出新的征程,并成功媲美专业日化品牌商,还有待观察。
[来源:长江商报 编辑:三人目]
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