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青岛成为全国仅有的6个“全域认定”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区、市)的市(州)之一,全市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保持在95%以上,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提升至63%——
“幼有优育”提质增速,共筑幸福成长阶梯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世锋 杨琪琪
青岛持续推动学前教育扩优提质
公办园:近三年,全市新增公办幼儿园211所,新增公办学位达到5.6万个,全市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提升至63%
普惠性民办园:目前全市普惠性民办园约800所,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保持在95%以上
农村薄弱园:从2022年起,青岛连续三年将农村薄弱园改造纳入市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市、区(市)两级累计投入6934万元,完成改造农村薄弱园183所,惠及农村幼儿近1.7万人
师资队伍:近年来,青岛逐步形成幼儿园名师名园长、骨干教师、新教师的梯队发展模式,省、市两级名师名园长、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达到700人;不断提升幼儿教师学历水平,目前,幼儿教师大专以上学历占比超过99%,本科以上学历占比达到53%
经费投入:财政性教育经费进一步向学前教育倾斜,近两年,全市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投入超54亿元,占财政性教育经费比例均达到7%以上
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的基础,也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
前不久,青岛西海岸新区、即墨区、平度市、莱西市通过教育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区、市)认定。至此,青岛全域“通关”,成为全国仅有的6个“全域认定”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市(州)之一。
在这件民生大事上,青岛何以走在全国前列?记者调查发现,近年来,青岛重点在提高普及普惠水平、改善办园条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保障经费投入等方面发力,持续推动学前教育扩优提质,陆续实施了四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
目前,青岛全市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保持在95%以上,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提升至63%,相关指标远高于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认定标准。一项项实打实的数据印证着青岛全力实现学前教育全域普及普惠的努力,也承载着25万幼儿家庭“幼有优育”的幸福感。
更加普及普惠,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提升至63%
青岛的春天,乍暖还寒。
早上7点半,瑞海花园小区门口热闹起来。家住小区南区的张女士从容地给孩子穿上外套,收拾妥当书包、杯子等物品后乘坐电梯下楼。走过两个小路口,来到小区东门,孩子心中一路之隔的“红色城堡”呈现在眼前,这便是青岛西海岸新区瞭望山路幼儿园。走过马路,在老师的拥抱和微笑中,孩子走进幼儿园,张女士的送娃“任务”轻松完成。
瞭望山路幼儿园自2023年4月份启用以来,以更实惠的费用、更稳定的师资、更规范的管理、更优美的环境赢得周边小区家长的青睐,启用当年便成功创建为省级一类幼儿园。如今,幼儿园办园规模已从启用之初的7个班200余人增加到了现在15个班430余人。前不久,该幼儿园又向下延伸服务范围,开设了托班,以更好满足周边居民的入托需求。
早在2017年,西海岸新区便以领先全市、高于全省的“西海岸标准”建设幼儿园,新建幼儿园建筑面积标准高于省标30%,每班内配标准为30万元至50万元。2021年到2024年,西海岸新区建成启用52所幼儿园,增加公办学位1.5万个,成为青岛新建园最多的区(市),跑出了学位供给“西海岸速度”,公办率由此前的50%稳步提升至63.21%。
除了建设新幼儿园,青岛还通过鼓励区(市)回租回购民办园、政府购买学位等路径增加公办学位资源。近三年,全市新增公办幼儿园211所,新增公办学位达到5.6万个,全市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提升至63%。
同时,青岛加大普惠性民办园支持力度,健全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分级管理制度,依据评级发放补助,提升办园积极性。目前,全市普惠性民办园约800所,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保持在95%以上,普惠性学位供给充足,实现“想上尽上”。
各区(市)在提升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方面,也采取了各具特色的举措。在市南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100%以上,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79%以上,分别比认定标准高出15和29个百分点,两项关键数据均居全市首位。在市北区,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68.18%,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96.79%,位居全市前列。胶州市实施新型公办园办园模式,学前普惠资源持续扩增,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从2022年年初的30%快速增长到现在的67.84%。
更加优质均衡,三年完成183所农村薄弱园改造
民俗游戏区内,孩子们滚铁环、划旱船,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跑酷游戏区内,孩子们越过跳马、平衡木等重重障碍,体验运动的快乐……在崂山区金钥匙幼儿园翡翠云城园,宽敞明亮的教室、种类丰富的游戏区域、形式多样的特色课程,不断丰富着孩子们的学习体验。
2023年9月,总占地面积6750平方米的崂山区金钥匙幼儿园翡翠云城园正式投入使用。幼儿园积极响应全区“大兴体育之风,创新体育之举”倡议,开设了篮球、足球等体育类社团,根据幼儿发展需要,在1000余平方米的室外游戏场地打造出“户外野趣区”“沙水游戏区”“体能大循环区”等。同时,充分利用室内宽敞的挑空中厅和教室,开设可供幼儿在室内游戏的“跑酷游戏区”“创意美工室”“科学探索室”“绘本阅读室”等,极大满足幼儿游戏活动及全面发展的需要。该园小二班学生家长许先生告诉记者,入园近一年,幼儿园的各种服务和孩子的变化都远超他的预期。
翡翠云城园是崂山区金钥匙幼儿园的第三个园区。近年来,青岛落实新建城镇居住区配套幼儿园全部举办为公办园政策,通过“一长多园”模式将新园举办为优质公办园分园,实现“办一所、优一所”。“让优质公办园来接管小区配套的幼儿园,目的就是让小区配套的幼儿园实现高起点发展,进而托举分园园区的起步。”崂山区金钥匙幼儿园园长朱文娟向记者介绍,在硬件配备方面,翡翠云城园在启动建设之初就确定保证6个教学班所需物资的配置。“新园启动这三年,市、区(市)两级给了我们充足的资金保障,让我们在接手幼儿园后,在教育玩具的配备、固定资产的投入、功能教室的建立等方面,可以按照实际需求实现一定的增加和补充。”朱文娟说。
提升幼儿园的办园条件是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的重要一环。近年来,青岛在实现城镇新建园高起点发展的同时,逐步推动农村薄弱幼儿园的全面升级改造。
“我们农村孩子也能在这么好的幼儿园学习、生活,真是太好了。我们家长觉得非常高兴、非常满意。”谈起莱西市沽河街道孙受中心幼儿园的变化,一位学生家长赞不绝口。
农村幼儿园多为村办园,建设时间较久,部分存在年久失修、硬件设施不完善等情况。以孙受中心幼儿园为例,经过改造,室内开胶的地板已全部更新,园区内的水泥地铺上了人造草坪,原本坑洼的地面和破裂的墙面得到修缮,幼儿园食堂完成标准化改造,面积扩建了36平方米……
“改造并不意味着‘一刀切’,改造过程中,我们根据农村适龄儿童人口数进行了科学规划,在人口分散、办园条件相对较差的区域,按照‘大村独办、小村联办’的原则,通过合点并园的方式进行优化调整。”莱西市教育服务中心学前教育室负责人万超告诉记者。
从2022年起,青岛连续三年将农村薄弱园改造纳入市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市、区(市)两级累计投入6934万元,完成改造农村薄弱园183所,惠及农村幼儿近1.7万人。
更加创新专业,幼儿教师大专以上学历占比超99%
日前,在市南区四方路幼儿园,青岛名师、园长田娟为孩子们带来一场充满童趣与创意的美术课。这堂课以春天的颜色为主题,孩子们拿着画笔在画纸上尽情挥洒创意,田娟则慢慢走到孩子们身边,给予个性化的指导。田娟组织的创意美术活动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课程之一,有着近30年教龄的她善于捕捉孩子们的情绪变化,细心引导。
四方路幼儿园建园时间较短,教师普遍比较年轻,为了带动专业教师快速成长,近年来,幼儿园成立了以田娟为带头人的名师工作室,以科研引领教研,提升整个团队的教育教学水平。如今,该园多名教师荣获市、区级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等荣誉称号,在省、市、区各项专业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学前教育要发展得好,高质量师资队伍是关键保障。近年来,青岛逐步形成幼儿园名师名园长、骨干教师、新教师的梯队发展模式,省、市两级名师名园长、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达到700人。同时,不断提升幼儿教师学历水平,目前,幼儿教师大专以上学历占比超过99%,本科以上学历占比达到53%。
在名师队伍打造上,各区(市)也在同步发力。市南区锻造“专业实干型”学前教育队伍,以培养“教育家型”园长为目标,建立“名园长领航机制”,充分发挥领航工程主持人等辐射带动效应,促进园长成长。崂山区建立“新教师+骨干教师+名师”梯队培养机制,锻造高素质现代化专业教师队伍。同时,先后投入20余万元,组织农村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教师专项培训,力争补足幼师队伍发展短板,为学前教育高水平发展提供人力保障。城阳区创新实施“1+N”多元化招聘模式,通过名师名校长选聘、公开招聘等形式引进优秀幼儿教师。
教师待遇持续做“加法”,也为青岛学前教育事业注入新活力。青岛在全市范围加强教师职前资质审查和培训力度,保证专任教师持证上岗率达到100%。大力招聘编制教师,“十四五”以来累计招聘4000余人。持续完善非编制教师的工资统筹发放机制,非编制教师工资达到编制教师平均工资的80%。
更加精准有力,近两年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超54亿元
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的创建离不开经费、政策等保障。在青岛,财政性教育经费进一步向学前教育倾斜。近两年,全市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投入超54亿元,占财政性教育经费比例均达到7%以上。近三年,市级安排学前教育专项资金及国家转移支付资金共2.8亿元,对各区(市)开办公办园、创建优质园、改造农村园、提升保教质量等进行精准支持。建立奖励机制,对通过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评估的区(市)给予专项资金奖补,充分调动区(市)创建积极性。
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核心指标要求中,经费保障是重要认定标准,要求公办园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和普惠性民办园补助标准每生每年不低于710元。县级上一年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财政性教育经费比例高于上一年全省平均水平。
各区(市)也根据自身情况强化经费保障。市南区不仅是教育部认定的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还是全省仅有的3个“国家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机制实验区”之一。市南区健全学前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按照1200元/生/年的标准为公办园拨付生均经费,对不足180人的公办园,按180人核定公用经费;分3600、2400、1200元/生/年3个标准,分级及时足额拨付普惠性民办园生均定额补助。
崂山区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支付标准超过省定标准2倍以上。近五年,区级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财政性教育经费比例达到10%以上,2022年占比17.27%,位居全市第一。每年投入5000余万元,用于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为解决新建公办园经费不足问题,在新建园启用两年内,以10万元/班标准予以补助。
此外,青岛还坚持突出政府主责,构建推动创建的督导评估工作机制,将“所有区(市)达到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标准”纳入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在全省率先完成创建任务。建立领导创建包片推进制度、督政责任区制度,打造“督导一点通”信息化平台,开发设计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监测、幼儿园高质量发展评价、幼儿园责任督学挂牌督导等子系统,实时采集最新数据,强力赋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
[来源:青岛日报 编辑:孙宝震]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