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扎根”田间治学问 科技小院威力大
寒假期间青岛农业大学50个科技小院师生赋能乡村振兴
早报2月23日讯 目前,青岛农业大学共有国家级科技小院50个。寒假期间,该校各个科技小院通过“零距离、零时差”的科技服务,将先进农业技术与基层生产紧密结合,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农民可用的种植养殖技术。
该校资源与环境学院的12名导师和26名研究生分别奔赴德州乐陵市、青岛崂山区和潍坊寿光市,依托科技小院开展生产实践活动,助力乡村振兴。
在青岛农业大学与乐陵市签署合作协议共建科技小院集群的基础上,举办了冬小麦春季田间管理农业技术培训会,开展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锌肥与有机无机肥配施等实验。在崂山区碧海蓝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茶园里,科技小院首席和专家们实地考察智能化管理系统、自动给水设备和土壤传感器实时监测温湿度,利用手机APP实现精准化管理,师生们依托小院培育的“百合枣”“千年雪”等新品种,助推茶农亩均收益提升30%。在寿光市,科技小院举办了多场设施蔬菜栽培技术培训会,吸引周边地区近百名农户参加,宣讲内容涵盖设施蔬菜病虫害防治、水肥一体化管理、温室环境调控、无土栽培等新型实用技术。
这个寒假,该校园林与林学院科技小院的研究生们在东营市农高区参与耐盐饲用芒草项目的有关工作,对40亩试验田和60亩资源圃中的饲用芒草进行了清理,在预防冬季芒草易发生火情的同时,确保芒草在来年更好地生长。研究生们还参与了东营五托邦科技有限公司的耐盐饲用芒草产业开发项目,在龙居镇小麻湾村开展耐盐饲用芒草冬季育苗工作。这些工作将为盐碱地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助力盐碱地从“不毛之地”变为“生态绿洲”。
该校动物医学院科技小院的师生们奔赴重庆荣昌区开展生猪智能化养殖新技术和新装备应用调研,参加了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的有关会议,加快对接前沿技术,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同时整合了高校科研资源与地方养殖户需求,积极探索适合中小规模养殖场的低成本、智能化解决方案,推动技术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地头,助力当地生猪产业“弯道超车”。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钟尚蕾)
[来源:青岛早报 编辑:孙宝震]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