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泡图书馆、学舞蹈、学摔跤、感受非遗……
敞开怀抱,文明实践阵地成“带娃乐园”
放寒假了,孩子们开心了,但很多家长却放不下心:在家不写作业咋办?老一辈管不住孩子玩手机、玩平板咋办?孩子到哪儿能参加一些有意思的活动?近日,记者在李沧区多地探访发现,区、街道、社区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正在敞开怀抱,让孩子们的寒假在这里变得丰富多彩。
孩子们爱上社区“城市书房”
1月16日下午2时许,记者来到位于富锦路的鹭洲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在服务台后方,有一处150多平方米的区域被开辟为一个小型图书馆,四周都是书架。鹭洲社区党委书记王霞告诉记者,2023年,鹭洲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设置了“城市书房”。如今,这里有5400多册藏书,成为市民身边的“微型公共图书馆”,也成为社区的一张文化名片,每天有十多个孩子来这里看书。11岁的高启翔经常来这里看书,在老师和爸爸妈妈的指导下,高启翔已经把少儿版的《史记》故事看了好几遍。
在图书馆的自习区摆着一张大桌子,很多中小学生或是在写作业,或是在阅读从书架上取下的课外书。14岁的丁若溪正在写地理作业,8岁的妹妹则在阅读课外书。“这个地方挺适合孩子们的。”63岁的奶奶丁女士告诉记者,一家人住在附近,儿子和媳妇白天要上班,她担心孩子们迷上看平板、玩手机,后来发现家门口的文明实践站是个好去处,每到放假就带着孩子们来这里。
要解决好年轻人后顾之忧
“自从有了城市书房,很多人在这儿看书或者上自习。”社区党委书记王霞感叹,文明实践站里“城市书房”的设立,解决了很多家长“寒暑假带娃”的难题。平时,文明实践站也会举办各种各样的公益活动。1月17日上午,社区组织青少年在社区文明实践站里写福字、剪窗花,体验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记者了解到,鹭洲社区共有7000多名居民,相当一部分是本科以上学历的年轻人,他们非常注重孩子的教育。社区文明实践站的活动丰富了孩子们的寒假生活,还解决了大人们“放假谁带娃”的难题。
李沧区的人口结构中,40岁以下的年轻人占相当一部分比例——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李沧区是青岛市新增人口重要承载区,常住人口增加22.5万人、增长43.9%,分别列十区市第三位和第二位。年轻人在李沧安家置业的同时,李沧也在设法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各级实践阵地都有寒假活动
1月17日下午2时许,记者在黑龙江中路的李沧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内看见,30多名孩子和大人在一楼学习制作花馍,在二楼的单间教室内,有的孩子在学习乒乓球,有的孩子在学习舞蹈。“今天,我们还将非遗熏画带到了中心。”在中心工作人员的指引下记者看见,熏画的传承人当着孩子的面演示了非遗熏画的制作流程,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沧口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里,教练黄保清正带着小队员们进行半对抗训练。沧口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打造了“摔跤吧!爸爸”文明实践项目,已经有不少孩子加入进来,6岁的李一霖就是这群孩子里最小的一位。李一霖的妈妈发现,自从孩子练习摔跤,变得更加坚强,也更有耐心。
记者从李沧区了解到,李沧区正在打造文明实践服务矩阵,形成全年龄段、全业态、全方位的社区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15分钟文明实践生活圈。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掌上青岛 首席记者 刘卓毅
[来源:青岛晚报 编辑:孙宝震]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