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市北区在初中学段开展基于学生成长百分位(SGP)模型的学业增值评价研究与实践,构建区域、共同体、学校三级质量监测评价体系
多元评价:从“育分”转向“育人”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杨琪琪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是树立正确办学导向、育人导向的指挥棒,也是实现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关键点。
寒假来临,刚刚过去的期末考试再度成为家长、学生关注的话题。与过去相比,按“绝对分数”进行“单一评价”的模式逐渐改变,人们开始考虑,不同分层班级的学习效果该如何评价?这次测试较上次是否有进步?如何激发唤醒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看见努力后的成长?
近年来,市北区在初中学段开展基于学生成长百分位(SGP)模型的学业增值评价研究与实践,探索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育人模式,利用新技术和新工具,构建区域、共同体、学校三级质量监测评价体系,促进教育评价转型,实现单一评价向多元评价转变,促进学校教学工作减负提质,促进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以学生为中心,关注每一次成长
“上次考试虽然总分不算太高,但老师明显看到了你的努力,继续保持,我期待看到你更大的进步!”期末考试前,青岛第四实验初中九年级1班班主任孙倩对学生们进行了一对一指导。在孙倩手中,除了有根据学生日常表现所做的教学记录,还有一份依据班级学生前两次考试成绩生成的分析图表,可以清晰地看出每名学生的成绩区间与进步情况。
市北区在学业增值评价研究与实践初始,按照学生成长百分位(SGP)模型的基本思路,对每一名学生前后两次测试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根据第一次数据将相同或相近水平的学生划分在同一小组,然后根据第二次数据在该小组中的位次来评判该生经过一个阶段的努力后所呈现出来的进步或后退(增值)情况。
“以往我们对于教学的评价,多数集中于对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等数据的分析。增值评价体系的引入,让我们能够依托大数据去全面、直观地了解每名学生的成长状况,去关注他们的每一次成长。”青岛第四实验初中副校长冯艳萍告诉记者,基于学生成长百分位(SGP)模型的大数据分层教学评估,既可以评估学生学习情况随时间的变化,也可以评估学生在特定群体中相对位置的变化,能够为每个孩子、班级、学校绘出不同维度的成长轨迹,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成长。“除了班主任,我们也会依托增值评价对各学科进行评估,帮助老师客观掌握所教授班级的总体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冯艳萍说。
“对学生进行学业评价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对教师进行教学评价的过程。通过增值评价,我们可以对教学的全过程进行诊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青岛广雅中学校长李东告诉记者,借助学生成长百分位(SGP)模型和大数据分析,学科教师可以精准地识别出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薄弱环节,进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同时,学校管理层也可以进行跨班级、跨年级的增值对比分析,评估教师的教学效果,提出改进意见并提供必要支持,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每一名老师擅长的领域是什么,是提优还是后进生转化,通过大数据分析一目了然。因此在开展分层教学时,我们也会更好地进行教师与班级的匹配,放大每一名教师的优势,真正让学生和教师成为评价的受益者。”李东说。
对此,青岛弘毅中学校长助理、教务处主任许战强深表认同,“以往我们也会定期对学生进步退步情况、学生各学科发展均衡情况等进行分析和测算,但从学校层面来看,不仅测算公式复杂、耗费精力,而且由于数据量较小,反映的问题也不够真实。增值评价让我们的教学和教研有了数据支撑,可以更加直观地调整学情、支撑教学、激励教师,也更有利于我们的工作安排。”许战强介绍,目前,弘毅中学针对任课教师、班主任、年级组长等开设了不同的数据权限,大家登录平台即可获取相关数据,进行教学分析。“增值评价也给我们的课程筹备和教研提供了新思路。一方面,唤醒学生自我教育内生动力,引导其走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另一方面,构建多元且富有层次的教育评价体系,全面、客观地衡量学生在各个领域的成长与进步。”
赋能均衡评估,推动教育提质提效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教育评价的根本问题。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指出要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系统性的教育评价改革文件,也是第一次在中央政策文件中提倡探索增值性评价。
所谓增值评价,是一种关注学生在一段时间内进步幅度的评价方式,重点在于衡量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成长与增值。通过采集学生在一段时间之前和之后的知识、能力和素养方面的表现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纵向比较,从而测量出此段时间内学生的成长程度,并以此为基础来评定学校、教师等教育主体的绩效,获得学生“净增值”的评价方法。
近年来,上海、深圳、苏州、成都等城市相继涌现出一批优质“先行”学校,逐步建立起体现素质教育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科学多元的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切实扭转以往单纯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评价学校教育质量的导向。
为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各项要求,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快建设教育强市,青岛也印发了关于完善教育评价体系的相关文件,对深化学校评价改革、深化教师评价改革、深化学生评价改革等方面提出具体措施。
“增值评价作为近年来教育评价的研究热点,尤其是在倡导分层分类走班教学的今天,从成绩起点看进步,有助于引导学校和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业成长和进步,而不是具体的考试分数,克服‘唯分数论’的倾向,从而有助于减轻学生和家长的焦虑。”市北区教育研究发展中心初中教研室主任陈庆祥介绍,2023年,市北区先行先试,面向全区20所公办初级中学开展基于学生成长百分位(SGP)模型的教与学增值评价应用与研究,此研究已立项为青岛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
“传统的结果性评价方式看重的是分数和排名,导致学生以及各学校间的排名往往相对固定,不利于调动中后段学生和学校的积极性,也起不到教育评价的导向、激励、监控、诊断以及促进教育发展的作用。”陈庆祥说,“同时,区域教育管理部门则可以从更高的视角出发,利用学生成长百分位(SGP)模型数据进行区域内教育均衡评估,推动教育提质提效。”
[来源:青岛日报 编辑:孙宝震]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