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产教良性互动,打造职教高地
青岛4个案例入选全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世锋
教育部日前印发《关于公布2024年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名单的通知》,全国共确定133个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青岛共有4个案例入选,位居全省首位。
山东省是部省共建的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新模式试点省份,坚持把产教融合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助推器”、促进就业创业的“稳定器”、培育发展新动能的“催化器”,不断出台支持政策、搭建合作平台,在全国率先出台了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政策、“金融+财政+土地+信用”产教融合支持政策,建设56个市域产教联合体、47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推动多元主体举办职业教育,产教良性互动、互相促进的发展格局正在加速形成。此次山东共有10个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入选,数量居全国首位。
青岛市是全国最早发展职业教育的城市之一,职业教育基础扎实、底蕴深厚,稳居全国第一方阵。自2020年部省共建职教高地以来,青岛市职业教育发展提速扩优、提质增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成效明显。
其中,青岛西海岸新区中德应用技术学校持续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经过12年探索实践,凝聚形成了“‘校产园城’同频共振,‘三地三师’协同育人”全国典型案例。该校借鉴德国双元制办学模式和经验,聚焦课程改革、结构化师资培养、认证考核等核心要素创新改革,融进产业链办学,联合海尔、芯恩、上汽、京东方等智能制造企业建立了6个跨区域开放型公共实践中心,实现校企教学条件与生产设备、教师与师傅、培训课程与岗位需求、认证标准与岗位标准等深度融合,构建了能力发展为本位、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制造类专业“能力阶梯”课程体系,校企开发课程17门,形成了“校产园城”同频共振,“三地三师”协同育人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
该模式下,学校、实践中心、企业三个学习场所间交替协同,产业工艺以最短时间融入教学各个环节。学校教师强化学生专业理论,训练学生基础技能;实践中心培训师提升学生(工人)操作能力,承担技能教学组织与评价;企业岗位师傅发挥丰富的岗位操作经验和技能优势,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三地协同育人形成了教学经验、技能水平、生产实践互补的“铁三角”师资组合,能够为学生培养持续发展的关键能力。该模式破解了职业教育赋能国际产业园区产业发展的难题,获得了2022年山东省教学成果特等奖、2023年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推动职业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更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此次除西海岸新区中德应用技术学校之外,青岛经济职业学校的“标准引领 平台支撑 创新驱动 机制保障 青岛经济职业学校产教融合模式的创新实践”,青岛职业技术学院的“实境耦合 生态融合 共生共长:青职—海尔校企共同体育人模式的三十年实践”,胶州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的“中高企三耦合异体同构共建市域产教联合体”等案例也成功获评全国“典型”。
[来源:青岛日报 编辑:孙宝震]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