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研”为定 一战成“硕”
考研进入倒计时 “已上岸”学长分享冲刺阶段备考经验
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进入倒计时,考研最后的冲刺阶段是最考验毅力的时候,每一个早起背诵的清晨,每一个挑灯夜战的夜晚,都是为梦想奋斗的见证。还记得当初为什么选择考研吗?是为了追求更高的学术造诣?是为了在未来的职场中有更多的竞争力?还是为了实现自己心中那个一直以来的梦想?无论初衷是什么,考上研究生都是学子们前进的动力源泉。记者邀请几位考研成功的学生,为大家带来研究生考试冲刺阶段的干货分享。
从职校生到研究生
华中师范大学 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王美懿
考不考得上,自己说了算!
2013年9月,王美懿踏进青岛旅游学校的大门,这是一个全新的开始。她的学习成绩一直保持在班里靠前的位置。2015年6月,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拉开帷幕,王美懿在中餐宴会摆台赛项18分钟的比赛时间里发挥出色,最终摘得中餐宴会摆台赛项的金牌。2016年5月,王美懿参加了春季高考,以646分的成绩位列全省第66名,她选择进入山东工商学院就读旅游管理专业。大三那年,王美懿决定考研,经过两年的拼搏,如愿考进了华中师范大学。王美懿说:“是在职业教育中获得的这些‘超能力’为我打开了另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了以前不敢奢望却一直梦想的天空。”
“又是一年考研冲刺季,我想对学弟学妹说的话有很多,这段时间既要让自己有适度的紧张感,进入最后的冲刺状态,同时也要给自己打打气。不要过分高估对手的实力,经常否定自己,而是要适当地给自己一些信心,相信自己的付出是能得到回报的。与此同时,大家也要远离那些给你制造恐慌的人,比如听到其他同学把课本背了八九遍,自己就开始慌了,这会让自己陷入焦虑。其实,每个人到底掌握了多少知识,只有自己清楚,不要比数量,最后的结果才是真的。到底考不考得上,不是其他人说了算,是你们自己的行动决定的,你觉得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一定要相信自己的能力。此时的复习,对某些实在想不通的知识点可以放下了,老是去攻关这种难点容易打击自信心,不如用这些时间去掌握基础知识,毕竟这才是考试的重头戏。其实,你所有的焦虑、自我怀疑和不安,几乎每个考研的同学都会遇到,所以不需要过多的担心,选择合适的方法去化压力为动力,勇敢冲吧。”王美懿说。
大连工业大学 电子信息专业硕士研究生 薛至哲
“再坚持一下,就一下!”
2015年,我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踏入了青岛电子学校的大门。基于对计算机的浓厚兴趣,我选择了计算机专业。在电子学校的三年里,我在各位老师的耐心教导下,逐渐了解了计算机相关的专业知识,也学会了使用许多专业软件。这段经历为我日后的大学专业课程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我的成长道路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步入大学校园后,我对待专业学习也从未松懈,专业排名始终稳居班级前三。随着专业学习的愈发深入,我逐步萌生出考研的想法,在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初试中以总分超过专业国家线110多分的成绩顺利进入复试,最终以总成绩第二的位次顺利考入大连工业大学电子信息专业。
在备战考研最后一个月的冲刺里,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我都告诉自己:“再坚持一下,就一下!”在这个时候,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至关重要。不要因为一次模拟考试的成绩不理想而灰心丧气,要相信这只是一次查漏补缺的机会。把困难当作成长的垫脚石,每克服一个困难,我们就离成功更近一步。多和身边的同学交流,分享学习经验和心得,互相鼓励,共同进步。
时间紧迫,但合理的规划能让我们事半功倍。制定详细的每日学习计划,将时间合理分配给各个科目,确保每个知识点都能得到充分的复习。同时,要注重学习方法的优化,总结错题,分析解题思路,提高答题技巧。不要盲目追求学习的时长,而是要注重效率,让每一分钟都发挥出最大的价值。合理安排休息时间,保持充足的睡眠和良好的精神状态,才能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最后的冲刺中。
从普高生到研究生
青岛理工大学 土木水利专业硕士研究生 吴毓倩
与温暖同行 平芜尽处是春山
拿到硕士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我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冬天:站在走廊一边啃又冷又硬的面包一边背政治、对着英语长难句昏昏欲睡、对着数学公式一筹莫展……熬不完的漫漫长夜,吃不透的书山题海,焦虑、压抑、迷茫、恐惧扑面而来,似乎要吞噬备考的我。如今,我已经成为了一名研二学生。回首来路,首先出现在脑海中的,是自习室同学不厌其烦地为我答疑解惑,是夏日备考时学院送来的定制礼包,是学长学姐在我崩溃时的鼓励打气。关关难过关关过,前路漫漫亦灿灿,度过漫漫寒冬,春天从不辜负每一个坚持的灵魂。
开始备考研究生考试后,我针对自己的学习习惯,结合学长学姐的经验分享,按照科目区分,制定了每月目标任务,进而细化到每天的目标任务。相对薄弱的数学,我会分配更多的精力时间,专业课更多利用本科课程时间巩固加强。行百里者半九十,切忌最后关头掉链子。最后一个月,我在每周都会拿出两天,按照正式考试的安排进行模拟,来让自己适应考试时间和节奏。但这也导致成绩不理想的时候会萌生负面情绪,这种情况下我会选择适当休息半天,调整情绪,咬着牙走完剩下的路。体魄是战斗的基础,要在保证身体健康的情况下适当增大学习强度。考研虽然是个人的奋斗,但我们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冲刺阶段,不要忘记团队的力量。可以和同学组成学习小组,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共同解决难题。老师的指导和建议也能让我们少走弯路,更加明确复习的方向。家人和朋友的关心和鼓励则是我们坚强的后盾,给予我们温暖和力量。让我们借助团队的力量,在考研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更加自信。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愿学弟学妹成功上岸,一往无前。
青岛理工大学 土木水利专业硕士研究生 刘海丞
考研途中不需要跟任何人比
本科期间,我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学参与了寒假实践,了解到可以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回报社会,因此萌生了留在本校继续读研的想法。考研是一场漫长的、孤独的旅行,一个坚定的目标就像是黑暗中的灯塔,带领你在迷茫之时找到方向。
从备考开始,我便坚持“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的理念,数学是我的薄弱项,因此我每天会花费更多时间去学习和做题巩固,对于英语我会把更多精力放在单词的背诵与理解上,即使是政治这种科目我也在6月份就开始每天分配小部分时间去上网课,这一方法帮助我在后期的真题实践中能更快找到相应的考点,从而做到发散思维。
到了紧张的考研后期冲刺阶段,稳住心态才能在关键阶段脱颖而出,应该多刷题、多反馈,针对数学这种科目,要从题目中了解到自己还有哪些知识点没有学透,反过来加深对定义和公式的理解。英语作为一种语言类型的科目,即使到了后期也不要忘记每天复习单词,重点学习真题中出现的新单词,同时不仅要背作文模板,更要整理出适合自己的作文模板,把热门话题归类,融会贯通形成适用于各种话题的万能句式。政治和专业课就更倾向于坚持多背诵、多刷题、多总结,才能多掌握知识点,保持手感。考研不需要跟任何人比,要有属于自己的计划,明确各个大小时间段的任务,制定好每天的任务,一定要有清晰的目标和学习的激情。劳逸结合的学习方法更能提高效率,学习累了就好好休息,只有心情好了,精力旺盛才更有劲头。“夜来一笑寒灯下,始是金丹换骨时。”希望各位学弟学妹能坚定初心,保持心态,祝你们都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王彤
[来源:青岛早报 编辑:孙宝震]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