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对症下药!“学困”门诊不能“包治百病”
平时乖巧可爱,到了考试就“一塌糊涂”;明明面对的是简单的基础题,低级错误却接连不断;作业量不多,总是“习惯”写到深更半夜……优秀的孩子总是别人家的,自己的孩子却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学习困难症”,让人“头疼”。
正因为如此,任何关于孩子学习困难的“风吹草动”都会引发人们的关注。近日,上海一家医院儿童医学中心开设“空间与数学学习困难”门诊的事情登上热搜,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该门诊服务于学习数学、物理、化学感到困难的学生,自可以预约以来,就“一号难求”。
实际上,医院开设“学习困难”门诊算不上新鲜的事情。近年来,北京、上海、重庆、青岛、济南等地的医院均开设了“学习困难”门诊,并且比较受家长欢迎,有的地方就诊人数甚至达到了数万人次,可谓异常火爆。
“学习困难”门诊给了人们重新认识“学习困难”的角度和方法。注意力难以集中,好动、坐不住;读书时经常漏字,存在文本理解困难;书写时出现写反字、笔顺错误,甚至乱写等现象;学习状态差,容易产生不良情绪;学习成绩与同龄人的差距大等问题表现得像是“病”,可以用医学手段来解读或者解决。“学习困难”门诊可以通过多样化的评估手段,找出孩子学习困难的原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实际上,孩子当中也确实存在书写障碍、阅读障碍、多动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等,这些问题都可以列为是“病”的范畴。有研究显示,数学障碍的患病率约占儿童总人口的3.3%~6%。据一项最新的Meta分析显示,国内小学生中,数学障碍总体患病率为8.97%,小学低、中、高年级患病率分别为11.57%、10.07%和4.76%。
“学习困难”的孩子不一定是“笨孩子”。有医院医生表示,部分孩子经过“对症治疗”,学习障碍情况得到了明显改善,学习成绩逐步提高。
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脱颖而出,成为佼佼者。“学习困难”门诊的火爆折射出了当前社会对孩子教育问题的深切关注。
不过,对于“学习困难”门诊也要理性看待,不可顾此失彼,不能剑走偏锋,指望门诊让“学渣”变“学霸”并不现实。有些孩子的学习问题并非“病”导致,而是跟孩子的家庭环境、学习习惯、家长教育方法等有密切联系。
有医生表示,接诊的孩子中,很多人并没有问题。病根在家长或家庭,而不在孩子身上。有不少家长认为,有压力才有动力,习惯每次考试都跟孩子“共同”设定一个目标,导致的结果是“欲速则不达”,孩子压力过大,学习状态差,成绩反而可能会下滑。有的孩子家境优渥,从小在祖辈的溺爱中成长,抗压能力较弱,一遇到困难就想逃避;还有的孩子长期使用电子产品,习惯刷短视频、玩游戏,专注度较低。
这样的环境下,孩子出现学习问题,家长要做的不应该仅仅是看“学习困难”门诊,而是要反思家庭的教育方法,找出孩子学习困难的真正原因,系统解决问题。学习习惯等问题,需要家校配合解决;如果是“健康问题”,则要到医院解决。如果两个方面都存在问题,那就是医学和教育问题,需要“家校医”携手,找到最佳的解决办法,系统地、全面地解决问题。
总之,对于“学习困难门诊”要有正确的态度与认知。药不能包治百病,医院也不能包治“学习困难”。(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世锋)
[来源:青岛日报 编辑:孙宝震]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