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高考录取出现新变化,“物化”捆绑靴子落地,偏理考生占据优势,偏文考生录取难度增大
高中生该如何找准选科组合“最优解”?
韩 星 摄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世锋
“物化双选考生赢麻了”“选政史地的考生太难了”“物化双选一段线轻松读本科”“文科500分只能读民办本科院校”……山东高考集中录取工作已完成,从录取结果和考生反馈来看,今年普通类常规批本科层次院校专业录取发生较大变化:新高考以来,本科层次专业投档线出现新低,“物化”考生成绩低于一段线20分仍然可以读本科;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偏文考生投档线有大幅度提高,偏理考生与偏文考生录取时呈现出较大差异。
业内专家分析,选考文科考生过多而计划数未明显增加,“僧多粥少”助推了文科类专业投档线上涨。这也给了未来参加高考,尤其是即将上高二面临选科的学生一些启示:在选考科目时不能只看哪一科为自己赋分更高,还要关注兴趣爱好如何与高校的志愿填报要求相结合,要紧跟国家政策方向做好职业规划。
“物化”捆绑占优势,一段线下20分仍可读本科
“没有想到今年物化捆绑政策的‘威力’这么大,以前‘政史地’组合考500分左右,基本上可以读一所公办本科院校,今年同样的分数段,能考取一所民办本科院校就很不容易了。”小刘是一名“政史地”组合考生,高考考了503分,已确定被一所民办本科学校录取。对于这样的结果,她有些难以接受,正在考虑是否要复读。事实也确实如小刘所说,今年普通类常规批第1次志愿投档完成后,不少500分左右的“政史地”组合考生就在网络评论中留言,表示自己滑档了。
在普通类常规批第1次投档时,“不限”选科要求的本科专业投档最低分为466分,是青岛电影学院的电影学专业,比一段线高出22分;限选“物化”的专业投档最低分是444分(即一段线),涉及到200余个专业,其中不乏聊城大学的生物科学专业(师范类) ,临沂大学的生物技术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中外合作办学)等公办高校本科专业。普通类常规批第2次投档时,限选“物化”的专业投档最低分出现了新高考以来的“新低”,海南比勒费尔德应用科学大学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投档线424分,比一段线低了20分。
“不限”选科要求的专业和限选“物化”的专业,在录取分数上表现出了很大的差异。“物化”捆绑的考生吃到了政策的红利,以相对较低的分数考取了本科院校;“非物化”考生则有些困难,尤其是490分—510分左右的考生,很难读公办本科,去读民办本科却又多少有些不甘心。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今年有相当一部分500分左右的考生选择了复读。在考生选考科目不作出大规模调整的情况下,明年“非物化”考生考取本科院校专业的难度不会比今年低。
山东普通类一段线是按照普通类本科招生计划数的1∶1.2划定,本身就有相当一部分线上考生不能读本科。有分析认为,今年的情况相对特殊,成绩在线上却不能读本科的考生大约6万人,其中多数是“非物化”考生。
不限选科计划少,催高“文科”分数线
“物化”捆绑的政策源于教育部2021年公布的《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通用版)》(以下简称“指引”)。该指引最大的变化是将以往选科中的“或”调整为了“和”,高校各专业可以根据实际,对考生报考提出“1科、2科、3科或不提”4类要求。实际上就是文科类专业基本不做选科要求,“理工农医”等理科类专业基本均要求限选“物化”。同年,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公布了2024年普通高校招生专业(专业类)选考科目要求,“物化”捆绑成为2024年绝大部分高校“理工农医”类专业的硬性要求。
记者梳理发现,今年限选“物化”或者限选“物化生”的专业招生计划超过了15.2万个,非“物化双选”的专业招生计划仅有9.5万余个,其中“不限”选科的专业招生计划约有7.1万个。根据山东今年的录取情况,考生已基本被划分为了两类:一类就是选考了“物化”的考生,一类就是非“物化双选”的考生。
“往年,理工农医类专业的有效生源是单科选考了物理或化学,或者‘物化’双选的考生。今年的有效生源几乎都是‘物化’双选的考生,单选物理或者化学的考生已被排除在外,他们在专业选择方面与普通的文科生并无太大差异,只能与文科考生争夺本就稀缺的文科计划。这就导致理科类专业有效生源变少了,而文科类专业的生源则变多了,在招生计划没有太大变化的情况下,理工农医类专业录取线必然下降,文科类专业录取线必然上涨。”业内人士表示。如中国海洋大学2023年计算机类专业仅限选物理,考生用物理搭配两门擅长的学科,哪怕是两门纯文学科,也可以报考该专业。今年该专业限选“物化”,单科选考了物理的考生就已没有了报考的机会,只能参加9.5万余个非“物化双选”专业计划的竞争,竞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新高考以来,存在部分考生“逃避理科”的现象,选考文科考生比例偏高,导致文科类专业竞争更为激烈。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表示,部分学校、学生过于注重分数,认为文科专业容易学、赋分高,是导致选考文科学生比例过高的主要原因。此外,一些学校、学生和家长仍然以文、理科分科思维对待新高考改革,有的学校还按文理科分科思路组织选科、教学,也是导致这一结果的重要原因。更有甚者,部分学校从现有师资出发组织学生选科,而不是根据学生选科需求配备教师。开设理科课程,需要更大的办学投入,因此有的普通高中更愿意多一些学生选文科科目。也就是说,高中的办学条件也制约了学生的选择。
紧跟政策,根据兴趣爱好做好职业规划
高考不是一项孤立的考试,它是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之间的桥梁,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向下,它几乎决定着高中教育乃至整个基础教育的发展格局,长期以来发挥着指挥棒的作用;向上,它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高校的人才培养方式、培养质量等。新高考的初衷是在引导学生学好每门课程的同时充分发展其个性潜能和学科特长,给高中学生更多的机会。实际执行过程中,部分学校、学生过于追求分数,而忽视了未来的选择与发展。如曾经有一些大学理工类专业录取了部分选考“两文一理”的考生,学生自身学习有困难,高校的正常教学也遇到了很大的困扰。
指引可以说是对以往政策的完善,今年指引正式落地实施后,其指挥棒的作用将愈加凸显,未来的录取情况也将逐步趋于平稳。“目前来看,最‘难受’的是明年参加高考的学生,他们在选科方面几乎没有了修正的余地。但如果不修正,明年竞争依然会很激烈。”业内人士表示。
如何真正贯彻好新高考改革的精神,发挥好其选才、育才的作用?在熊丙奇看来,这绝不仅仅是学生个人的事情,而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加强教育投入,保障充足的物力和人力,为基础教育转变教育理念做好支撑。“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还将继续对高校的专业优化调整,新设一批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等专业,以提高专业与社会发展的匹配度,更好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教育段学校要深化对新高考精神的认识,充分保障学生的选科自主权,匹配社会需求,引导学生科学合理选科,这是解决问题的路径。”
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与能力的欠缺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选科。基础教育段学校仍然要继续完善、加强职业生涯教育体系,提升学生职业规划的能力。国家大政方针蕴含着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方向,考生还应将自己的兴趣、爱好、职业发展与国家发展、政策方向、社会需求等结合起来,长远谋划,找准个人发展的方向。
对于马上进入高二的学生,此时应慎重选科。在具体选科时,高校专业的具体选科要求、录取数据等也值得考生细细研究。如“物化+1科”选科组合可以覆盖超90%以上的专业,学习成绩中游偏上、逻辑思维能力强、未来计划报考理工类专业的学生可以重点考虑该组合。而非“物化”选科的组合专业覆盖率基本都在50%左右,最低的为“生化地”组合,专业覆盖率在45%左右。
同时,学生选科还要结合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来分析,如果考生想报考临床医学等专业,则最好将组合确定为“物化生”;如想报考军事、公安类院校,则选科中最好有“物化”组合或“政治”,这样可以相对全面地覆盖相关院校的理科类专业或者文科类专业。此外,考生还要考虑相关专业的招生计划,每年文科类专业招生计划会明显少于理科类招生计划。
[来源:青岛日报 编辑:孙宝震]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