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备考冲刺 家长要做暖水瓶外冷内热
我市2018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网上志愿填报今起正式开始,初三学生进入中考倒计时。备考冲刺阶段如何缓解焦虑?家长和考生有哪些考前禁忌?家长又能在哪些方面助力?结合这些考生和家长关心的问题,记者采访了青岛实验初中心理指导中心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王海霞和青岛二十六中资深班主任马丽慧,请她们为考生和家长指点考前亲子沟通要点,助力考生更好备考。
切忌盲目刷题打疲劳战
不注重复习效率,一味拼时间,熬夜晚睡;盲目刷题,没有针对性地复习;不敢放松,不舍得休息,打疲劳战;目标不切实际,造成自信不足,徒增压力……王海霞告诉记者,最后冲刺阶段,有些同学还存在许多备考误区。对于这些常见的误区,王海霞建议考生,要正确评价自己,进行自信心训练,通过“我能行”“我一定会考出好成绩”等语言,对自己进行正面心理暗示。同时,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提高睡眠质量,注意劳逸结合。在知识的准备上,最后阶段把重点放在查漏补缺上,不求多、不求全、不求高难度,有针对性复习,而不是盲目追求量。
马丽慧则告诉考生们,最后阶段知识复习关键要回归基础。“中考是升学和毕业二合一的考试,题目以中等难度为主,只要会的全部做对,拿到了分数,对孩子来说就是成功。 ”她建议考生,跟随老师的节奏,回归课堂回归课本回归基础,不要再过度地追求难题。
一切如常就是最大帮助
“最后阶段很多家长觉得帮不上忙,干着急,反而会把焦虑情绪传染给孩子,所以我们建议家长,一切如常,不要有变化,这就是最大的帮助。 ”在采访中,两位老师都强烈建议家长延续之前的作息和生活方式,不要给孩子施加过多的关注。“家长最好与平常一样,需要外出的时候就外出,不要总是在家盯着孩子。谈话时以鼓励为主,少谈结果和未来,要说就说眼前的事情,从小处着手。 ”王海霞介绍,家长最后阶段忌讳盲目督促、经常唠叨,空谈努力,忽略细节。
有的家长过分干涉,不顾孩子情况,给孩子制定复习计划;或是过分期待,对孩子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这些要么增加父母与孩子的心理隔阂,要么让孩子焦虑悲观,都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 “最后一个月,家长要做的工作不是加压,而是减压。要看到孩子优点,让他与同等孩子去竞争。无条件相信孩子,有技巧地鼓励孩子。”马丽慧希望,越到最后家长越要成为孩子最坚定的拥护者。
孩子越烦乱家长越要沉稳
网上填报志愿、去第一志愿学校确认报名、现场看考场……随着中考的临近,除了在初中继续上课之外,其他事务的处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考生的焦虑情绪,王海霞和马丽慧介绍,在这些细节的处理上,同样有技巧。“看考场的时候可以在周边多转转,尽量多熟悉环境,家长也可以在接送上演练一下。对于陪考问题,则要充分与孩子沟通,根据孩子的需要作出决定。”王海霞建议家长,多征求孩子意见,尊重孩子选择。 “家长要做暖水瓶,外冷内热。内心火热,外表要沉着。内在再焦灼,外在也必须替孩子稳住,保持冷静。 ”
马丽慧则特别强调,中考报名前后,学生浮躁在所难免,孩子心理上的紧张和恐慌,需要家长用鼓励和信任去缓解。 “孩子情绪越不稳定,就越需要家长稳住。孩子倾诉宣泄情绪时,家长要认真倾听,用自己的沉稳安抚孩子的烦乱,千万不要与孩子起冲突。 ”
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 王晓雨
[来源:青岛晚报 编辑:可可]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