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你去图书馆了吗?22日青岛市图书馆公布了2016年大数据。有些意外的是,在新媒体阅读的迅猛冲击之下,青岛市图书馆的注册读者人数仍然有增无减:达到19.32万人,较去年增加了10118人;到图书馆的总人次213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加了6万人次。而在这些到馆读者中,坚持传统纸质图书借阅的读者超过了九成。
高学历读者人数稳步上扬
从2016年的数据中可以看出,18岁至40岁,本科以上学历的公司职员、学生、科教人员仍然是图书馆人流的主要构成。但泡图书馆的读者群还是发生了些许细微的变化。
首先是60岁以上的老年读者比例上升,由4.69%升至6.17%;此外,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占到了8.23%,这个数据较2015年的3.4%的比例升幅明显;本科学历者则从2015年度的44.8%的占比,增加到了45.68%……参与数据统计的市图书馆工作人员表示,这些数字得以管窥青岛人阅读群体的变化——高学历、高层次读者群在逐渐增加,而图书馆的服务方向也开始从服务大众的休闲阅读,向研究型的服务方向转移,“这一转变需要我们从图书采选、服务手段及方式上相应配合。
泡图书馆超过两小时是主流
市图书馆在周末和节假日爆满已是常态,但数据却显示,真正吸引绝大多数人去图书馆的,不是这些火爆时段丰富的文化活动,而仍然是图书馆的传统借阅功能。
数据显示,每天去图书馆的读者中,有70%在馆时间超过2小时,并以借书和自习为主要目的,这也是高学历读者群使用图书馆的显著特征。市图的工作人员专门就到馆频率、目的和借书册数进行交叉分析发现:这部分年龄在18岁至40岁的高学历读者,在图书馆所花费的时间从2015年45.24%增至2016年的55.74%;相反地,他们泡图书馆的频率,则从每周1至2次,减少到1个月至2个月1次。另外,到图书馆以借书为主要目的的人数比例,也从2015年的80.95%增加到去年的95.08%。
工作人员分析:“以现在出版物的情况及大众的阅读习惯,一本书如果想认真读完并领会其中要义(尤其是学习、研究方面的书籍),基本上需要10天左右时间,这是泡图书馆频率减少而时长有所增加的主要因素。
纸质图书资源更新现不足
馆藏资源的构成是图书馆吸引读者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2016年,尽管电子图书的资源已几乎占到了图书馆馆藏的半壁江山,但仍然有92.18%的读者偏爱使用纸质图书资源,并对纸质资源提出了新要求。据统计,有65.18%的读者认为,市图书馆的文献资源较丰富;62.95%的读者则认为新书的更新速度一般。
52.67%的读者平时会从图书馆获取文献资源;56.38%的读者希望通过微信平台获取新书信息;有55.14%和55.56%的读者分别希望增加专业类和文学类图书的比重。交叉分析发现:在希望增加专业类图书的读者中,有72.39%的读者选择了如果图书馆查不到所需要的图书,会自己去购买。
市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认为,“对偏研究型读者群来说,传统纸本阅读更有易于工作和学习。电子阅读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阅读,传统阅读依然有其存在与发展的空间与必要,二者需相辅相成、相互结合。”
经典文学高居借阅榜
在2016年市图书馆的借阅榜上,文学类图书仍然牢牢占据榜单前10位,但是内容却较2015年显著多样。其中不乏一些经典作品。如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的作品,就有两本在榜,分别是《蛙》和《檀香刑》;金庸的经典小说也有多部上榜;其他上榜小说也不再只是穿越和官场题材的快餐式小说,反应了读者阅读倾向上的些许变化。
工作人员表示,2016年,市图书馆加大了对读者阅读趣味的引导,此次位居借阅榜前列的诸多图书,都是图书馆借助新媒体平台,重点向读者推荐过的。在市图的一项针对改善服务的读者调查中,有70.78%的读者明确表示,对微信推荐的书目有兴趣借阅。
新媒体借阅服务增幅明显
市图书馆从2013年起开通了公众微信号,目前关注人数约占市图注册读者人数的15.7%,这一比例在全国图书馆界的518家微信公号中位居前列,(其日排名曾达到全国第三位)。
作为提供图书借还服务的另一种新媒体——24小时自助图书馆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从数据看,2014年,市图的24小时自助图书馆全年接待读者约6.4万人次,占外借全部窗口总流通量的6.3%;到2016年,这一人数升至约23万人次,占外借总流通量的48.36%。三年间24小时自助图书馆的接待量增加了278.3%。(记者 李魏)
[编辑:可可]分享
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