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网10月18日讯 对平度职教中心崔召分校来说,2017年是特别的一年。中德“双元制”合作进入第十阶段的合作,校企合作持续深入推进,学生的实习实践活动都可以在校园内实现。信网(热线0532-80889431)在崔召分校看到,学生的课堂上出现了奶牛,实训老师手把手地教会学生如何给奶牛看病,如何饲养种猪。“我们学校毕业的学生,出了校门就可以当一名技术工人,甚至还能独当一面开一家养殖场。”平度职教中心崔召分校傅文辉校长告诉信网,随着“双元制”培养模式的推进,职校学生的未来发展之路将越走越平坦。
职教中心建成实习工厂
种猪场、养牛场、葡萄园、柿子林……来到平度市职教中心崔召分校仿佛是来到田园之中。
在马宗海老师的一节实训课上,一头奶牛成了课堂的主角,全班学生围在奶牛的两侧,这节课马老师正在教授奶牛养殖中与防疫有关的章节。“牛有四个胃,听诊器放在这个位置听的是瘤胃,瘤胃有沙沙的声音就说明这头牛的瘤胃收缩有力。”在示范了听诊的动作后,马老师让同学们排着队挨个给奶牛听诊,在这个过程中还对学生持有听诊器的动作进行纠正,就连学生听诊时转身的朝向,马老师也特别关注,“哪只手拿听诊器,站的时候哪只脚在前都是有定数的,这些习惯要从一开始就培养起来。”
像这样的实训课程在崔召分校每天都在进行,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动手实践的机会,是学校的教学过程中的特色。在原种猪繁育教学实验场,目前有560余头种猪在栏,每周两节实验课让学生有机会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迁移到实践中。
为了给学生们上好实验课,崔召分校的老师也下足了工夫。种猪实验场的窦茂军老师曾在德国进修了近一年的时间,也花时间到专业的养殖企业学习技术,把行业内最新的养殖知识带回学校。
“现在学校里的实验场跟养殖企业没有区别,实验场里配置的设备也都是最先进的,学生的实践课程也完全按照企业模式设计,目的就是要让学生真真正正掌握好这门技术。”窦老师说。
二十余年“双元制”探索实现中德合作办学
从大青岛的范围来看,农业经济的发展在平度占有不小的分量,不少职业学校也都设置了农字头的专业。但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这些农字头的专业并不受学生和家长的青睐,学生在填报志愿时更倾向于经济或者技术类的专业。但在平度职教中心崔召分校,农字头的专业却大放异彩,学生上学不仅不需要支付学费,每年还能获得一定的国家补贴。而为了解决学生的实习实践活动,崔召分校直接把校园建成了养殖基地与种植园的结合体。
“对职校学生而言,动手实践能力是最重要的。以往学生要外出寻找实践机会和实习单位,遇到的困难也比较多,毕竟企业的目的是盈利,不方便长时间接受学生学习。所以,我们干脆把企业搬到学校里面,让学生不出校门就能获得实习实践的机会。”崔召分校傅文辉校长告诉信网。
实际上,搬进校园的远不止校外的企业,还有国外的先进技术。从1991年开始,平度职教中心与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合作举办中德“双元制”农业职业教育项目——平度“双元制”农业职业教育培训中心,现已进入第十阶段的合作。目前,被送到德国培训的教师已经超过100人次,并且取得了师傅和高级资格证书,为“双元制”培训模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了加强了项目的基础建设,德方共无偿援助600万欧元,中方共投入配套资金约8000万元人民币,用于土地征用、实习车间建设、汽修培训中心、养殖教学实验场和果品加工培训中心及奶制品和肉类食品加工培训中心建设及教学设备的购买、师资培训、教育咨询等工作。
经过了二十多年的探索,“双元制”的辐射范围已经不仅仅局限在职业教育当中,平度职教中心通过与农林牧职能部门和高校的合作,促进了平度项目的健康发展,共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万余名,并面向中国西部开展了项目的辐射推广工作。
“双元制”辐射范围大毕业生成了博士生
作为一个有着130多万人口的农业大市,平度被评为全国农业“百强县”和教育“先进县”之一,引起了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和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的关注,也这是“双元制”项目作为当时平度唯一中外合作项目落户平度的主要原因。但劳动者素质较低影响了农村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经济和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了迫切的任务。传统职教办学模式严重阻碍了职业教育的发展,使职业教育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而在“双元制”培养方式落地之后,青岛北部职业教育基地初见雏形,并主动服务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提高了学校整体服务功能,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效应。
信网了解到,近几年来平度职教中心的学生在中级职业资格证书获得率均在98%以上, 从建校到现在已向社会输送了约5.8万名高素质实用型技术人才,其中农字号专业毕业生17000余人,为平度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近三年共有1735人考入高职院校,310人升入本科院校。历届本科生中有5人考取了研究生,1人考取了博士。
随着向社会输送的农业专业人才的增多,平度农产品加工和畜牧养殖业发展迅速。平度职教中心充分发挥畜牧兽医和农产品加工与保鲜两个专业链群的优势,加大为“三农”服务力度。在平度职教中心畜牧教学养殖实验场和果品加工培训中心的示范带动下,全市奶牛总量由1998年的40头增长到16000多头;果品加工企业由1998年前的3家发展到65家。在为社会提供农字号专业技术人才的同时,面向社会,举办种植、奶牛养殖、生态农业、良种猪繁育、畜牧兽医、肉制品加工、乳制品预处理、劳动力转移培训等各种培训班,提供有关技术咨询,服务“三农”,为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做出了贡献。 信网全媒体首席记者 于晓
[编辑:芃芃]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