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青岛教育均衡发展 八成幼儿进入公办园和普惠园

2017-10-12 07:55:16
来源:青岛晚报
责任编辑:可可

原标题:七成中小学生吃上食堂营养餐 八成幼儿进入公办和普惠园

\

市中小学生运动会  臧磊摄

\

青岛艺校文艺汇演。臧磊摄

青岛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总体满意度位居全国19个重点大城市第一,目前,全市参与跨区域合作办学的优质学校扩大到40所,扶持的新建和发展中学校扩大到45所。校长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走在了全省前列……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着力引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缩小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差距,新建、改扩建学校……一组组数字直观地体现青岛教育五年来的发展变化。

教育均衡 优质学校跨区域合作办学

青岛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总体满意度位居全国19个重点大城市第一。 2014年开始,我市全面推广名校办分校、委托管理、集团化办学、高校或科研院校辐射中小学、学区制管理等办学模式改革,采取名校+新校、强校+弱校、城区学校+农村学校、中小学+高校、民办学校+公办学校等合作形式,推动校际间优质课程、教师资源和管理模式共享。目前,全市参与跨区域合作办学的优质学校扩大到40所,扶持的新建和发展中学校扩大到45所;市南区、崂山区等区市实现学区制管理新的突破。全市80%以上中小学参与办学模式改革,校际间、区域内、城乡间义务教育学校差距进一步缩小。

2015年至2016年,补充教师6500余人。 2016年,青岛市启动乡村学校紧缺学科教师补充工程,面向农村中小学招聘相关学科教师789名,占全年全市教师招聘总计划的28.6%,到2017年计划为乡村中小学共配备1400余名音、体、美等学科专任教师。 2016年,校长和教师交流轮岗比例分别达到31.4%和18.1%,其中骨干教师占31.3%,分别比2014年增长9个、6个和5个百分点。

着眼未来规划学校建设,到2020年,全市规划建设700余所义务教育学校。为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让在校学生享受更优质的教育环境,2015年开始,市政府制定实施《解决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工作方案和学校建设规划》。到2017年底,全市规划新建、改扩建225所中小学,新增学位数209619个,资金投入近170亿元,全面解决城镇中小学大班额问题。目前,全市已建成166所中小学,新增学位数148894个,资金投入154亿元,大班额得到有效遏制。

2017年8月21日,省教育厅公布第一批齐鲁名师名校长(中等职业教育)人选名单,我市有7位校长、13位教师榜上有名,分别占全省总数量的29%、19%。此前,2015年省教育厅公布第一批齐鲁名校长我市入选校长12名,2016年省教育厅公布第二批齐鲁名校长培养工程名单,我市入选校长11名,青岛市入选齐鲁名校长(含培养人选)累计达30名,校长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走在了全省前列。

学前教育八成幼儿进公办、普惠园

全市在园幼儿达24.1万人,入园率98.5%,学前三年教育实现全面普及,有效解决了“入园难”问题,其中80%幼儿可进入公办幼儿园和政府认定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就读,基本解决了“入园贵”问题。通过幼儿园招生制度改革,主城区三分之二的幼儿园实行了就近入园,让幼儿在家门口即可享受良好的学前教育。

市政府连续四年将幼儿园建设列入市办实事,2011年至2016年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029所,全市90%的幼儿园达到省定基本办园条件标准。今年,我市计划新建、改扩建100所幼儿园,上半年已开工52所、完工21所。

目前,全市认定普惠性民办园共164所,提供普惠性学位约3.3万个。公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标准提高到850元/年以上,部分区市达到1500元。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生均定额补贴标准提高到2400元/年,部分区市达到3600元。学前家庭经济困难幼儿资助标准提高到1800元/年。对在公办幼儿园就读的学前残疾幼儿、孤儿免除保教费,在民办幼儿园就读的按照不低于同类公办幼儿园保教费的标准予以补助。政府出资为全市在园幼儿购买校园意外伤害保险。

我市开展0-3岁婴幼儿公益性早教。目前,全市各类早教机构达到500余处,每年向婴幼儿家庭提供约11万人次免费早期教育指导服务,2-3岁婴幼儿家长受指导率达到80%以上。

民办教育 上半年新设民办学校43所

为构建多元开放的教育格局,我市积极鼓励社会力量提供多样化、高水平教育服务。今年上半年,全市新设立民办学校43所,吸引社会资金投资教育7.2亿元。截至2017年9月,青岛市共有教育部门批准的各级各类民办学校982所,其中学历高校9所,学历中小学78所,成人中专9所,非学历培训学校886所。全市民办中小学在校生6.6万人,非学历培训机构年培训82万人次。

我市在2012年设立300万元的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全市民办学校贷款贴息和政府购买服务工作。专项资金列入财政预算,资金总额根据实际情况,实施动态调整,到2017年已达到2400万元。

非营利性民办学历学校教师养老保险与公办学校教师同等待遇试点工作在2016年7月正式启动。全市民办学校按照机关事业参加养老保险和职业年金,困扰民办教育20多年稳定持续发展的教师待遇问题,有了突破性进展。

特殊教育 孤独症教育学校计划明年招生

目前,我市在校的各类残疾儿童少年共1974人,随班就读人数1271人,送教上门人数为907人,七类残疾儿童入学率为98.3%。

2011年开始,我市对特教学生在校生实施全免费。 2017年开始,中等以下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经费不低于当地普通初中生的10倍,孤独症、脑瘫儿童不低于12倍。加强随班就读资源教室建设。全市共建资源教室300余个,城区每个学区片,农村每个镇街均重点建设一处。 2016年,在市中心聋校成立青岛市全纳教育资源中。 2017年,市编委办正式批复成立青岛市孤独症教育专门学校——青岛市晨星实验学校,这是山东省第一所孤独症教育专门学校,计划明年招生。建立完善特教教师队伍建设。

今年由市教育局和青岛大学、加拿大女王大学联合成立的青岛心理与精神健康研究院项目已经启动,届时将对我市的特教教师进行连续5年的孤独症高端培训,5月4日进行了第一期的培训。

\
\

市中小学生科技比赛。

新市民子女 在青岛共享一片教育蓝天

截至2017年4月,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共有在校新市民子女18万名,占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总数的23%。青岛市高度重视新市民子女就读保障工作,采取有力措施,保障符合我市入学条件的新市民子女平等接受教育,实现教育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据统计,全市义务教育阶段98%的新市民子女在公办中小学就读,只有2%由家长选择在民办学校就读。公办中小学对新市民子女的全接收,保障了他们入学机会的均等,有利于推进教育公平。

各区(市)教育(体)局、各公办中小学积极挖潜,尽可能多地接收新市民子女就读。各普通中小学空余学位情况定期向社会公布,在规定的班额内,有空余学位的学校都会接收居住在本校招生区域内符合入学条件的学生。对于符合入学条件但没有联系到接收学校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由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就近安排到公办中小学就读,保证其按时接受义务教育。

从2004年开始,我市公办小学和初中学校免收新市民子女借读费。从2007年开始,我市开始免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 2012年,包括新市民子女在内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课本费和作业本费。在教育投入方面,我市坚持新市民子女与本地学生完全同等待遇,财政部门每年按照学校实际在校人数拨付教育经费。同时,财政部门还从教育专项经费和中央财政安排的资金中,对新市民子女集中的学校加大了补助力度,用于改善办学条件。新市民子女与本市学生享受同等的国家助学政策,保障他们不会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食堂建设 四年累计建设标准化食堂787所

自2014年起,新建设中小学标准化食堂工作连续四年列入青岛市市办实事,到2019年,我市将实现让每个孩子吃上学校食堂做的营养餐的工作目标。

截至目前,四年累计建设标准化食堂787所。其中,2017年新建61所标准化食堂,食堂覆盖率由2013年的54%上升到目前的71%,在校食堂就餐学生由39万提高到80余万。

国际交流设立来华留学生奖学金

在国际交流交往中,青岛市中小学校与国外缔结友好学校264个,人员互访交流频繁,校际交流的形式也逐步从单一的校园参观、座谈交流扩展到文化体验、课堂体验、家庭寄宿、网络课堂等。

青岛市在高等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等各个层面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通过中外合作办学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推动青岛教育改革创新,培养大批国际人才。目前,青岛高等教育阶段,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2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5个,山东大学与剑桥大学合作共建创新转化学院、青岛科技大学与德国帕德博恩大学等5所大学合作共建中德双元工程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合作项目等都在有序推进。青岛科技大学自1995年始,与德国帕德博恩大学之间开展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 2017年,两校牵头签署合作协议,共建中国青岛高校联盟与德国北威州高校联盟中德合作中心,推动合作向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发展。此外,青岛科技大学与泰国宋卡王子大学、橡胶谷集团在泰国共建“中泰橡胶学院”,是山东省高校首个在境外设立的办学机构,今年已实现了本科招生。随着中国科学院大学、复旦大学等多所知名高校先后签约来青办学,青岛正在依托这些高校开展更多更高层次的教育国际合作。

教育作为城市公共服务的一部分,在国际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承担着教育国际服务的重要任务。目前,青岛共有5000多名外国留学生和4000多名外国中小学生在青岛就读。青岛市建有外籍人员子女学校9所,涵盖了从幼儿园到高中各学段教育,为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394名学生提供国际教育服务,为在投资工作的外国人士免除子女教育的后顾之忧,改善了青岛市的外商投资软环境。另外,还有1654名外国学生在青岛市的普通中小学随班就读,学习中国文化和知识。 2017年,青岛市设立青岛市政府来华留学生奖学金,自2018年起对来青岛高校留学的优秀留学生提供奖励资助,将进一步提高城市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艺术教育2020年我市将有万个艺术社

近年来,青岛市将美育作为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以“面向全体学生、人人享有艺术”为宗旨,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有机结合,市内外艺教资源统筹利用,政府与学校协同推进,在城乡学校广泛开展“艺动城乡”品牌建设,促进城乡学校美育工作协调发展。目前,全市有省级课外文体示范学校68所、市级211所;省级艺术教育示范区5个、市级6个;省级艺术教育示范学校64所、市级216所。

到2020年,我市各类学校将建设100支管乐团,1000支舞蹈队,10000个艺术社;创建市级美育示范学校150所,建设市级校外美育实践活动基地100个、美育大师青岛工作室30个、美育名家工作坊70个等。

我市大力发展学生艺术社团,依托学生艺术社团,以“戏动城乡”、“乐动城乡”、“舞动城乡”等“艺动城乡”城乡学校美育帮扶系列活动为载体,组织市区优秀中小学生艺术团与乡镇艺术薄弱学校结对开展美育课程弹性学时、专项教学改革和课外艺术教育活动,推动艺术教育在城乡学校的普及,带动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普及与提高。全市涌现出市级优秀艺术社团36个,区级优秀艺术社团120个,校级艺术社团1000余个,约18000名农村学生受益。

我市坚持办好全市中小学生艺术节、管乐节、戏剧节、中小学生新年音乐会等活动,并分年度组织市级专项艺术展演,多角度展示区市和中小学艺术教育成果,为全市中小学生个性发展、艺术展示搭建平台。目前已连续举办26届“青岛市中小学生艺术节”、19届中小学生新年音乐会、5届中小学生管乐节、4届中小学戏剧节,在校中小学生每年的参与率达95%以上,形成了“校校有特色、班班有活动、人人都参与”的良好艺术氛围。

建立学校特色培育平台,先后推出胶州秧歌乡土教材、即墨柳腔地方课程等极具地方特色的艺术校本课程,以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民族文化传承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目前,全部市区学校和90%以上的普通农村学校都拥有创新艺术校本课程,中小学校艺术教育“一校一品牌、一校一特色”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编辑:可可]
精彩美图 更多 >>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7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 新闻备案:鲁新网201653205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