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头脑奥赛频获佳绩 青岛娃娃为什么能?
六年来,青岛共获6枚世界头脑奥林匹克金牌、两枚银牌、1枚铜牌,一等奖77个,占到全国总数的四分之一;全市参赛队伍从2004年的42支增至2017年的182支……这一成就“最强大脑”的赛事,已在青岛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13年前,对青岛中小学而言,头脑奥林匹克还是一个陌生的词组。而2月26日世界头脑奥林匹克中国区决赛组委会正式宣布:2018年在青举行中国区决赛,这是该赛事首次走出上海。同时,世界头脑奥林匹克协会鉴于青岛在这项活动中的表现,首次给予青岛两名世界头脑奥林匹克决赛裁判资格,可谓惊喜连连。
走出这一步的背后,是一串串汗水与泪水浸润的脚印,也是青岛头脑奥林匹克的骄人成绩。
新平台点燃孩子创新激情
头脑奥林匹克创新大赛由美国教育家米克卢斯教授发起,始自1976年。1988年,全国首届头脑奥林匹克竞赛在上海举行,迄今举办了38届。
从无到有,再至春色满园,头脑奥林匹克创新大赛在青岛的 “盛开”,得益于机制与平台的搭建。该赛事比拼的是头脑和动手,因此很难找到与之对应的主管部门和专任教师,更多时候是民间智慧使然。针对这一特质,市少年科学院从参赛的选拔形式,到重大比赛的专家指导,全面创立头脑奥林匹克的赛事机制,搭建了一个宽广的平台,由此点燃了更多学校的创新热情。
市少年科学院院长刘海军说,早在2011年,市少科院在头脑奥赛组织中引领中小学 “各自为政”,在全市各学校、区县比赛的基础上组织全市选拔赛,选拔出优胜队参加全国比赛。一改之前全市统一组队,由于参赛学生来自各个学校,指导教师缺乏对学生的了解,辅导的针对性不强,使得比赛成绩陷入多年没有突破的窘境。选拔机制的改变“一石激起千层浪”,调动了各中小学开展头脑奥林匹克活动的热情,形成了青岛市头脑奥林匹克活动万马奔腾的良好局面。
与此同时,市少年科学院发挥自身资源优势,成立头脑奥林匹克活动研究室,组建辅导团队。在每年的备赛过程中,研究室的老师们举行研讨会,研究比赛规则,并深入到参赛学校,对长期题解答、剧本编写、作品制作、道具完成、即兴题训练等各个方面给予指导,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新课程成就更多“最强大脑”
课堂是教育的主渠道,只有开发出校本课程,才能让奥赛这个项目在学生中真正普及。市少科院将头脑奥林匹克活动与综合实践教育相结合,启动了“头脑奥林匹克活动进课堂”行动,让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参与到“最强大脑”的历练之中。
“头脑奥林匹克活动进课堂”将头脑奥林匹克活动从课外引到课内,推动了头脑奥林匹克活动的普及。如今,全市已有十余所学校开设头脑奥林匹克校本课程,教学内容有结构的设计制作、道具的设计、创新思维训练等。曾两获世界头脑奥林匹克大赛金牌的崂山区实验小学,开发了“头脑奥林匹克”校本课程,课程中设置了丰富多彩的题目,例如语言类、动手类、语言动手混合类等。校长张星说,语言类即兴题可以培养同学们的创新性思维以及自我表现的能力,同时也会提升同学们的团队合作意识。有了语言题的基础后,又开始让学生练习语言动手混合类的题目,通过练习,可以更进一步培养同学们的创新性思维以及一定的动手能力,同时可以提升同学们的想象力。而通过动手类的即兴题,可以培养逆向思维、发散性思维,对于动手能力的提高更是大有益处。
“我们走在黄砖铺就的路上”;“玫瑰是红色的”;“白色的云朵”;“绿色的篱笆”,这是小学生对事物与颜色关系的普通阐述。但太平路小学语文课却呈现出不一样的“色彩”:“黄色潜水艇”、“粉色的奶牛挤出草莓味的牛奶”、“红颜知己”、“我最喜欢白雪公主”……太平路小学校长于庆丽说,头脑奥赛不能仅仅成为“学优生”的舞台,让每一个学生接受创新教育,实现观念上与思维方式上的变化,校园里渐渐形成“创新场”,这才是更重要的。老师告诉学生,没有正确答案,大胆的想象,你心中会有一个独特的世界。这样的设计,就像头脑奥赛的语言题,它传递的是教师理念的一种变革。让越来越多的老师成为“隐形教练”,让越来越多的课堂包含创新,这样的浸润,才是头脑奥林匹克追求的更高境界。
新赛事拓宽成长空间
刘海军说,明年世界头脑奥林匹克中国区决赛在青举行时,将有来自全国各省市的200余支参赛队,也给我市中小学校提供更多的参赛机会,是我市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活动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个契机。
谈及我市中小学生在世界头脑奥林匹克大赛中屡创佳绩,不断拓展相关赛事,做大做活科技教育也是制胜的关键之一。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国外比赛环境,感受国际比赛的氛围,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近几年,青岛市少年科学院积极探索头脑奥林匹克活动与全国乃至世界比赛的接轨,将世界头脑奥林匹克决赛的题目直接引入到了全市比赛中,并按国际比赛的要求开展即兴题比赛。地域比赛与国际比赛的接轨,大大提高了我市中小学的竞争实力和比赛水平。
市少年科学院新创设了青岛市中小学生科技节、科学嘉年华、头脑挑战赛、家庭亲子科普赛、创客大赛等多种形式的科技竞赛活动,为青岛市的中小学生搭建了多个创新实践的平台。
如何让头脑奥林匹克贴近生活,步入普通孩子的学习视野中?市少年科学院将头脑奥林匹克活动融入青岛特色元素,将本市社会热点项目渗透在头脑奥林匹克活动中,增强头脑奥林匹克活动的时代感、思想性。他们还结合青岛市重点工作,发挥地域资源优势,彰显本土特色,融入青岛举办的奥运会、世界园艺博览会等元素,设计了海洋动物园、齐心协力、世园游览车、发现青岛等比赛项目,吸引了全市中小学生的热情参与,使头脑奥林匹克活动打上了青岛烙印。
“头脑奥赛是一种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参赛过程中,我忽然发现自己成了 ‘超人’,拥有了 ‘超能力’。我的‘超能力’是‘超人的意志力和创造力’。这种‘超能力’在面对困难和磨砺的时候,会被无限制地激发。我成就了一个不一样的自己,我可以把别人都能做好的事情做好,我还可以做好别人没有做好的事情!”青岛实验初级中学九年级学生朱翔嵘回顾参加头脑奥赛历程时说。
比赛成绩固然重要,但同学们在比赛中收获的显然更多。
[编辑:帛幼]分享到
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