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轨道交通运营沙盘。记者 盛军 摄
青岛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和青岛市技师学院国际陆港校区两大校企合作共建的基地近日同时启用,这标志着市技师学院校企合作办学和“新型学徒制”基地建设工作跨入一个新的里程碑。
功能最全 环境最真 设备最先进 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实现千人实训教学
青岛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是青岛市技师学院与青岛地铁集团校企深度融合的产物。2013年8月,围绕青岛市轨道交通总体规划和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市技师学院及时成立了轨道交通学院,目标培养定位在地铁交通运输、站务运行、后勤保障一线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学院与市地铁集团签订委托培养协议,每年择优录取180名左右应届高中毕业生,作为地铁集团的“准员工”,在技师学院定向培养,经过几年发展,轨道交通学院目前在校生已达710人,向地铁集团输送了两批近300名毕业生。
经过多方考察,在和市地铁集团密切对接的基础上,2015上半年,市技师学院开始规划模拟“五四广场”地铁车站实境建设该实训基地,目标是打造国内目前“功能最全,环境最真、设备最先进”的实境教学环境。在工程施工前,学院多次邀请青岛地铁集团参与规划,并组织专家对实训基地的结构布局和设施设备等建设项目进行多次论证,最后出台的设计方案以及地铁企业文化的布置,也完全采用地铁公司提供的方案进行施工。
该实训基地以青岛地铁集团赠予学院的地铁车辆为框架,模拟青岛地铁M3号线“五四广场站”(全国最大的同层换乘站)综合管理与运营等系列功能,进行统一规划建设,实现了从车站站厅层、站台层到设备区,再到线路级OCC控制中心等全方位的整体车站原型再现。一期规划面积约2800平方米,投入1300多万元,主要建有AFC、地铁车辆、司机驾驶、车辆维修、车控室、供电、工务线路、OCC、运营沙盘等13个实境和仿真实训室,拥有供电维护、机电、运营管理和车辆拆装、维修等10多个工种的专业教学实训功能。
基地建成后,可满足1200多人同时开展实训教学以及地铁集团职工在职培训。今后,培训基地可以立足青岛地铁的需要、并辐射省内外其他城市开展地铁人才的培养,同时不断加强建设以提高培训基地设施设备的实用性。
入校即入企 老师即师傅 教室即岗位 国际陆港学院深化校企合作新模式
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和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对校企合作的模式提出了不断创新的要求。把教室搬到工厂,把课堂建在生产线,让师傅当老师,这种入企办学的模式成为当今校企合作的极致。2015年9月22日,“青岛市技师学院与华骏集团校企合作办学”项目(以下简称陆港学院)正式签约,预示着这一新模式在青岛落地生根。
国际陆港学院位于华骏物流园中心位置,约占地150余亩,约占市技师学院主校区的六分之一。依托华骏集团面积约3000平方米的一座办公楼、一座宿舍楼、一座实训车间,市技师学院新建物流综合实训室、物流仿真实训室等14个实训室,开设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会计等5个专业,可容纳在校生1100多人。
经过学校和企业以及即墨市政府三方的共同努力,市技师学院经贸管理学院于今年9月份整体搬迁进入华骏国际物流园,成立市技师学院国际陆港学院,开创了国内以企业人才需求为导向、政校企深度融合、密切协作的职业教育新模式。
国际陆港学院的成立,既解决了物流园内物流、电商等经贸类人才短缺问题,充分利用了场地和设备等,进一步盘活了企业资源,又可以提升技师学院经贸类教学的实训环境。今后,结合市技师学院对物流园区岗位及相关企业的人才需求调研,按照学院“双核培养”的办学理念,校企双方将深入探索并践行“零距离”工学结合一体化陆港物流课程体系建设。以“教师+师傅”双导师制为核心,构建新型学徒制体系,让学生“入校即入企,老师即师傅,教室即岗位”,从而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编辑:可可]分享
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