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青岛举措新建325所义务教育学校 保障就近入学

2016-09-02 08:44:47
来源:青岛晚报
责任编辑:可可

记者从青岛市教育局获悉,近年来,青岛市坚持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摆在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位置,聚焦薄弱学校和薄弱环节,加快中小学校建设和改革步伐,全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去年,10个区市均通过了国家“全国义务教育工作基本均衡县”督导认定。 2014年度、2015年度发布的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价与比较研究报告显示,青岛市连续两年市域内义务教育校级均衡程度均排名第一。今年,青岛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总体满意度更是位居全国第一。

举措新建325所义务教育学校

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我市以新建居民区和农村新型社区学校规划建设为重点,积极适应城镇化推进、新功能区建设和计划生育、户籍制度改革等要求。从2013年开始,市政府组织市教育、规划等部门用两年的时间编制印发 《青岛市教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14-2020年)》,全市规划新开工建设325所义务教育学校,让广大学生在家门口上好学。此外,我市还将办学条件标准化、现代化作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基础性工作,2008年起在全省率先实施标准化建设工程,到2012年底,市本级安排约16亿元,用于改造校舍和更新教育设施等,全市普通中小学均达到省定办学条件标准。2015年,全市87%的中小学达到市定现代化学校标准。

行动教育资源配置向农村倾斜

我市坚持在教育资源配置上向农村倾斜,保障农村中小学重点建设项目推进。建立了农村薄弱学校建设扶持机制,2008年至2013年,市级财政重点支持5个农村市改造近600所农村薄弱中小学;2014年至2015年,市级财政扶持15个欠发达镇中小学改造12.5万平方米校舍,更新4.6万余套课桌椅。 2015年开始,市教育局等7部门联合印发实施《关于全面改善我市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的实施意见》,着力打造“全面改薄”升级版。2016年,市级财政重点支持四市一区改造100所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并纳入年度市办实事。

2014年开始,市教育局印发实施《关于加快办学模式改革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指导意见》,全面推广名校办分校、委托管理、集团化办学、高校或科研院校辐射中小学、学区制管理等等办学模式改革,采取名校+新校、强校+弱校、城区学校+农村学校、中小学+高校、民办学校+公办学校等合作形式,推动校际间优质课程、教师资源和管理模式共享。目前,市教育局组织三批共30所优质中小学与包括平度、莱西的镇村中小学等35所新建和发展中学校进行跨区域合作办学,市南区、崂山区等区市实现学区制管理新的突破,全市一半以上的中小学参与办学模式改革试点,受益学生数占义务教育学生总数的50%。

保障全市100%小学就近入学

我市严格落实“不分重点学校重点班”要求,坚持实行义务教育就近入学制度和“阳光分班”的办法,公办小学实行划片就近入学,城市以路段为标识划设学区,农村以自然村为单位划设学区,全市100%的小学就近入学,98%的初中实行电脑排位,优质普通高中指标生招生比例达到65%。坚持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公办学校全接收,与本地学生平等接受高中阶段教育,免除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借读费。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 徐美中

[编辑:可可]
精彩美图 更多 >>

分享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6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 新闻备案:鲁新网201653205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