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BBC拍摄的纪录片《中国老师在英国》走红网络,有关中外教育对比的话题再度进入公众视野并引发关注。
事实上,还有更大样本的“英国老师在中国”。今年建校10周年的西交利物浦大学(以下简称“西浦”)就是由西安交通大学和英国利物浦大学合作创立的,现有500余名外籍教师,来自英国的教员近100名。土木工程系主任Chee Chin博士来中国教书,发现中国课堂没有英国那么多元,教书轻松许多。他说,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尊师重道,“师生相处很融洽”。 “刚入校的大学生最大的问题是没有问题,并且希望老师可以直接告诉答案,需要培养思考能力,我不喜欢这种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方式。 ”
CheeChin说,经过至少12年的应试教育后,“很多学生像杯里结冰的水,已经装不下东西了。所以我第一年做的事情就是去融化这杯冰。 ”
西浦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工程系教授StevenGuan同样对中英大学生的区别印象深刻。 “在西方,家庭教育民主、开放一些,小孩敢于挑战权威;东方人从小就被要求听长辈的话、尊重权威,较少尝试去挑战权威。 ”他说,在中国的课堂上,学生即便有问题,大多不会在课上直接发表自己的观点。只有少数人会提问题,而且一般都是下课后,“这样的交流方式比较单向,如果忽视了不同学生的不同性格,会让外国老师上课时误以为同学没什么疑问”。
“中国的教育系统造就了一大批精于数理学科、记忆能力惊人的学生。”英国教授DavidO’Connor是西浦生物科学系主任,他注意到,中国学生往往依据父母的意愿选择专业——这在西方很少发生,“不过,一旦学生在大学里融入专业课程,他 们便会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其中”。
针对“经常没有问题”的中国大学生,来自英国的教授会如何教?
对于部分学生“像杯里结冰的水”,CheeChin的选择是,尽量让学生把“杯子”清空,“必须把脑袋里的东西倒出来,然后再去想问题”。
他还尝试利用现代科技来调动学生积极性,尽可能让学生觉得有趣。他们会用到一个名叫Clickers的课堂反馈系统,也会用 Computer-AidedLearning and Assessment系统,这种系统互动性很强,有类似于电子游戏的互动机制。
在这个系统中,学生需要回答一系列问题。无论学生答对或答错,系统都会给出反应,如果学生答错了,系统还会指出是哪部分需要更正。老师可以在后台查看学生的答题情况。
来自北爱尔兰的数学科学系老师Stephen James Shaw曾因学生将他在阶梯教室里跪着讲解题目的照片发上微博而成为“网红”,被网友称为“苏城最敬业老师”。 Shaw非常看重团队学习,经常设计项目和问题,让学生以团队的方式来完成。他会认真观察学生是否都参与其中,看他们完成任务的过程、方法等是不是合适,并根据学生团队的整体合作情况来评分。“我认为,学习不仅仅是背诵,更应该运用;而在团队合作过程中,能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编辑:可可]分享
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