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增加小学生应急处理能力,响应市办实事中培训“第一响应人”项目,6月1日儿童节当天,市北区6家公益组织走进杭州路小学,开展校园应急安全普及和培训活动,指导同学们使用灭火器、烟雾逃生、心肺复苏等自救互救技能。
“用已经沾湿的毛巾捂住口鼻,弯腰低头,像一头小象一样,快速穿过烟雾区。”6月1日上午,在杭州路小学培训现场,一个帐篷搭起的火灾烟雾模拟室里烟雾弥漫,天使紧急救援中心的教练正在教授五年级的同学们发生火灾时,如何迅速逃离烟雾的技能。“火灾发生时,绝大多数伤亡者是烟雾窒息而导致的,而直接因大火而伤亡的反而是少数。”正在做逃生培训的教练告诉记者,烟雾逃生等这些基本的逃生技能应该让孩子们从小就学会,并不断在练习加强技能掌握,才能在遇到危险时不至于因惊慌而导致不知所措。
除烟雾逃生外,训练人员还为同学们做了关于心肺复苏和结绳逃生等方面的培训。“对于心跳呼吸骤停的伤病员,能否及时进行心肺复苏,是救治成功与否的关健。今年培训急救‘第一响应人’是市办实事之一,全市计划培训2.5万左右‘第一响应人’,我们将培训带入校园,就是让孩子们从小就学会这项技能,并能够终生受益。”培训人员介绍。
心肺复苏步骤
首先是判断意识:双手拍打患者双肩并呼叫病人,观察有无反应;其次,呼救帮助,立即呼叫其他医务人员帮助抢救,并携带除颤仪;再次,判断心跳、呼吸,掀开棉被,解开外衣,触摸颈动脉,同时观察胸廓起伏,判断心跳、呼吸情况。如心跳、呼吸停止,立即行心肺复苏,并记录抢救开始时间;然后,进行胸外按压,此时要准备的包括迅速使病人去枕平卧,胸部下垫按压板,垫脚凳,之后进行胸外按压30次,要在17秒内完成。具体方法是,在两乳头连线的中点或剑突上两横指,采用双手相互叠扣法,腕肘关节伸直,利用身体重力,垂直向下用力按压,深度大约在胸骨下陷≥5cm, 频率要≥100次/分。最后,持续心肺复苏,胸外按压一次后,进行一次人工呼吸,以此法周而复始进行,直至复苏。(半岛记者 徐军)
[编辑:夜楼]分享
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