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青岛四件作品获展演一等奖 励志故事搬上舞台

2016-04-14 09:29:12
责任编辑:光影

\

嘉峪关市第一中学表演《袖舞-京魂韵》。

\

乌鲁木齐市高级中学表演《顶碗舞》。

\

青岛海山学校学生表演《梅花三弄》。

\

器乐展演中,青岛39中学生演奏《飞春》。

“全国五艺展”开幕式后,正式进入了具体节目展演环节,全国各地的“艺术小将”拿出拿手好戏在青岛大剧院比拼艺术技能。记者现场进行探班时,被学生们完美精湛的表演震撼着。目前,朗诵和戏剧展演已经结束,现场传出喜报——青岛一中朗诵作品《致冯卡门的一封信》,青岛二中的戏剧作品《磨砺》,青岛幼儿师范学校的两项声乐作品喜获一等奖。拔得头筹的激动之外,学生们都有着励志的幕后故事,记者对此进行了深入采访。

■现场

大剧院奏响音乐之声

4月13日晚是“全国五艺展”器乐现场展演的第一场,在青岛大剧院音乐厅拉开帷幕,第一场共有21个节目,不仅有来自北京市第五中学分校的民乐合奏《太阳颂》,还有来自克拉玛依市第六中学的民乐小合奏《那拉提草原即兴幻想曲》,首次参赛的香港代表队带来了弦乐重奏和管乐重奏两个节目。当然,最惹人瞩目的还是来自青岛的两个节目,分别是青岛海山学校的民乐合奏《梅花三弄》和青岛三十九中的民乐合奏《飞春》。

青岛海山学校的表演与众不同。学生们身穿白色的仙人道服入场,一入场就吸引了全场观众的眼球。不仅服装令人眼前一亮,乐器也非同寻常,主要乐器是古琴。学生们席地而坐,扶琴演奏,整齐划一的动作让人感觉回到了古代。整个音乐以舒缓的音调起奏,配合笙、锣的点缀,仿佛让人置身仙境。悠扬的音乐令人难忘,演奏刚结束就迎来了观众的热烈掌声。

海山学校之后紧接着就是青岛39中的节目,39中的节目中乐器众多,大提琴、中提琴、锣鼓、二胡、扬琴、阮……这些乐器要配合演奏,将给观众带来春天的享受。男生白色的礼服,女生红色的晚礼服,让人记忆深刻。

■成绩

青岛四节目摘一等奖

记者13日下午得到最新消息,青岛有四件作品已经夺得了一等奖,为青岛艺术教育成果增添了又一硕果。获得一等奖的作品分别为:青岛一中朗诵作品《致冯卡门的一封信》,青岛二中的戏剧作品《磨砺》,青岛幼儿师范学校声乐作品《春天来了》、《COMETOTHEMUSIC》。青岛在展演中屡获大奖,在2013年的第四届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中,青岛市荣获全国优秀组织奖4个、全国优秀创作奖3个、全国精神风貌奖1个、全国表演、作品及论文一等奖12个,实现了青岛市艺术教育的历史性突破。

市教育局表示,全国第五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新增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项目,工作坊展示于4月11日下午至16日“全国五艺展”期间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七号馆进行,主要展示获得本届展演中学组一、二等奖和小学组一等奖共298幅优秀书画作品。工作坊开放时间:4月11日~4月16日,上午9:30~11:30,下午2:30~4:30。

互动 海南高手以“舞”会友

4月12日下午,来自海南、河南、江西、天津等全国18个地区参加“五艺展”的18支中小学生代表队500余人走进李沧观看民俗展演并参与现场互动。在全国各大舞蹈比赛中屡获一等奖的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舞蹈团在展演现场表演了舞蹈《甲午海魂》片段,震撼全场。

李沧民俗展演在维客广场举行,活动以“美好永宁 幸福李沧”为主题,李沧区中小学生和社区居民组成的15支表演队伍为“五艺展”添彩。翠湖社区锣鼓开场秀、永宁路小学啦啦操表演、文昌小学查拳展示、永宁路社区居民抖空竹、打陀螺展示、升平路小学的独轮车、四流中路第三小学的花样跳绳、杂耍、花毽表演、秧歌舞、太极拳、太极剑、街舞、老游戏—— 滚铁环、跳格子等节目的展演,让老师和同学了解了李沧民俗和生活风貌。永宁路小学还专门设置了作品展区,全国各地的来宾和同学参与了骑独轮车、打陀螺等现场互动和游戏。

“李沧学子与外地学生交流了感情,切磋了艺术技能。而学校和社区组织的文艺活动进一步拓宽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领域和空间,实现了社区、学校和家庭教育资源的共享,构筑起三位一体的青少年艺术教育多功能实践平台”,永宁路小学校长张惠娆说。幕后

校园励志故事搬上全国舞台

4月11日在青岛大剧院,来自全国十六个省市自治区的中学优秀代表队在这里进行了全国第五届中小学生戏剧艺术展演。青岛二中代表队演出的作品《磨砺》夺得了本次戏剧艺术展演比赛的一等奖。来自二中的六位学生为山东揽获一枚大奖。《磨砺》的指导老师冷霜和演员们,为该剧付出了巨大的心血,仅仅剧本就数易稿子,排练更是难以计数,一次次回炉重铸,才有了一次次涅槃再生。

“这个剧本可是源于真实的故事,讲述的是二中学习创新的励志故事。”冷霜说,到底是什么样的剧情呢?原来,剧中的主角要承担一个化学实验,完成了这个实验才能拿到一家公司的赞助,从而举办模拟联合国大赛,这是一个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剧中穿插了孩子们在实际操作中会遇到的种种矛盾和冲突,当然,最后孩子们还是成功了,也赢得了社会、学校和家庭的支持和理解。”

冷霜说,她和学生们在排练中互相商量,甚至连演员的细小动作都不放过,力求让这部《磨砺》展现出最好的效果。前后大约一年,他们的剧本修改了七次,才有了当下的水到渠成。历经一年的磨砺,出演《磨砺》的孩子们深深懂得,青春就要拥有梦想,敢于尝试,勇于坚持。

文/记者 魏海洋 图/本报记者 孟达

[编辑:光影]
精彩美图 更多 >>

分享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6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