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新入学的高一新生,高考时就不再有文理科的区别了。对此有家长担心,如果孩子各学科都不是特别突出,那就要求家长多关注各方消息了。青岛1中高二级部主任贺宁表示,没有文理分科,打出漂亮组合拳,考生照样可以当学霸。
政 策 原 文
明年高中入学高考不分文理
自2017年秋季高中入学新生开始,考生夏季高考考试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和考生选考的3科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成绩组成。其中语文、数学、外语为全国统考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提供2次考试机会,以最好成绩入分。纳入高考录取的3科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自身特长和兴趣爱好,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等级考试科目中选择。
家 长 反 应
没有强势学科岂不负担更重?
“山东的高考改革一直都在不断就文理不分科的事找突破点,今年终于破题了。 ”在各种家长论坛和家长群里,山东高考的改革持续几天让群里活跃度持续爆棚。 “有强项的孩子当然好,但像我们家这样,科科都差不多,找不出强势学科的是不是负担更重了? ”一名优质学校初三学生的家长董女士说,按照现在的改革方案,家长需要比以往更消息灵通,需要一只眼睛盯着孩子的兴趣,一只眼睛搜索大学相关专业的要求。“我觉得越来越考验家长了,孩子这么小,哪知道该学什么专业。”“我自己是大学老师,我认为文理分科是有害的,比方说我是商科的,这个专业文科理科学生都收,但一看就知道理科生是在高中扎进了题海,文史知识缺乏,论文写得一塌糊涂。文科生的统计学、微积分愁死人了,理科生没有相应的文科知识协调,文科生没有理科思维训练,学习效率不高。”一名高一学生的家长说,他赞成文理不分科,不过到底分不分,最后的决定权还是在大学,如果大学招收学生的时候,理工科还是要选考物理、化学、生物,文科专业还是只要历史、地理、政治,那学生们和社会还是不会有所改变。
权 威 解 读
学习兴趣和专业要求实现双向选择
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表示,夏季高考实行“两依据,一参考”的招生录取模式。语文、数学、外语,这三科构成了“两依据”的第一个依据,就是国家统考的科目。第二个依据是指国家学业水平考试的科目,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合格考,第二是等级考。等级考现在除了国家统一考试的语文、数学、外语外,主要是在六个科目里来确定,就是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科目中选择3门参加考试。高中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爱好、将来的专业方向、将来考大学的专业,甚至职业兴趣,来确定感兴趣的三科,这是学生的选择。但是要请大家注意,选择的时候还有另外一个选择,就是高校对等级考科目组合的要求。也就是说高校有权力对于专业大类,需要什么样的高中科目的等级组合,比如有些专业可能要求物理必考,有些专业可能不要求你必考,有些专业可能指定两科甚至三科。这是高校的权力,这事实上是双向选择,既有学生的兴趣爱好,又受制于学生将来想报考的大学的专业类对高中等级考的要求。这体现了高中学生的学习和高考招生之间的专业需要的基础科目组合方式的双向选择。所以张志勇想特别强调的是第二个依据的重大意义,是给了学生学习的选择性、个性化、差别化,同时也给高校希望高中生合格的专业基础标准的要求,也有了选择性。
校 长 说 法
文理兼顾思维取长补短
青岛2中校长孙先亮认为,高考改革方案体现了对于学生发展兴趣和能力素质的支持,支持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可以在自己有发展兴趣的专业方面有更多机会。同时选择性增加,难度加大,每个学生都应当及早发现和发展独特才智,学会独立思考。
2006年青岛二中正式走班。与分文理科的教学方式不同,学校当时的课程改革设计在必修模块前提下给学生更多选择权,同时加大校本课程开设力度,越来越多的课程可以选择,满足学生高考考试要求的同时又给学生发展特长的空间。
“从情感角度出发,孩子是不愿意分班的,这样会使他们影响到学习情绪;其次,倾向文科和倾向理科的孩子其思维方法可以相互影响,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孙先亮表示,走班制符合大学对基础教育人才培养的需要。
教 师 建 议
文理倾向从小就要消除
对文理分科的话题,送考多年的青岛58中政治老师逄志贞特别关注。“孩子的选择范围更宽泛了,以往理科学生只能从物理、化学、生物里面选科目,文科学生只能选政治、历史、地理,现在界限打破了,学生可以自由组合。高校也会在设定专业选考项目的时候有所侧重,比如以往有些名校的名专业自招,明明是个纯理工学科,但招生的时候会青睐一个理科成绩好但文科也很突出的学生。全才在什么领域都更闪光,举个例子,地产业推出精装房,不但需要会建筑学、土木工程学的,要想把房子装饰得人性化,还需要装饰设计专业的人才,一文一理搭配起来效果会更好。如果你是学建筑的,恰巧人文学科有见地,这就很容易脱颖而出。 ”逄志贞说,改革对孩子的培养要求更高了。
“有的家长认为不分文理就是不能偏科,不能扔弱势学科,其实分不分文理不是进入高中之后才有的倾向,而是孩子从小的培养中慢慢灌输的概念。 ”因为有文理科的概念,不少家长会人为去培养孩子,如果他的数学好,就去学计算机,没有关注到孩子可能在文学上也有兴趣。“我儿子上小学,我让他学书法、学国学也学机器人和科学实验一类的课程,多给孩子一些体验,不要把我们传统的文理科概念潜移默化带给孩子。 ”
组合巧妙照样赶超学霸
“高考改革对学生和家长的要求一是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了解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毕竟报考的时候是专业加大学,要先明确了专业。二是需要提高自己的几个方面素养,这些在初中阶段就可以开始锻炼了。 ”青岛1中高二级部主任贺宁告诉记者,自己下周末就要去北京参加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培训,而学校已经早早开始了和韩国以及山东省教育厅的合作项目,帮学生规划职业生涯。 “除了帮助孩子明确自己到底想学什么,家长需要密切关注大学网站,看看什么专业要求考哪几科。必须要注意的是,这种选考有可能造成竞争的扎堆,比方说很多学霸喜欢物理,那么选考物理就可能是硬碰硬去竞争,但如果巧妙地避开物理,那即使成绩稍差,但组合巧妙,一样能考取好大学好专业。高考的趋势也会让高中越来越强调自己的学科优势,比如一所高中的化学是强势科目,考生选化学就会很有竞争力。”贺宁说,除了明白自己的优势,对省内优质高中特色的了解和信息交流至关重要,家长和指导老师要做的功课比以往多了。同时,注重提高自己的核心素养方面,贺宁建议学生从初中就开始练习。一是阅读能力,“现在高考不再是一道题让你给出答案,而是一个情境,让你解决问题,阅读量很大,所以要多看书。”第二个能力是思辨,第三个是创新。“比如题目做错了,不用老师讲,学生自己找问题,不再是等着老师来‘喂’知识,而是主动探究。 ”第四个能力贺宁归纳为交际思维,这对语文和英语学科尤其重要,要有个人交往的能力。
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 赵黎
[编辑:光影]分享
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