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均衡各区有啥好办法
市南区 每所学校都不错,各有特色
市南区教体局教育科负责人告诉记者,教育均衡、学区制,是当前市南区结合办学模式改革正在大力推进的一项工作,“市南已经划定为六大学区,通过学区制的衔接课程、试验试点、课程制定,以一个地域为主题,以教育资源为纽带,通过政府支持、社会参与,在目前比较均衡的情况下,实现教育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这样一来,学校之间就各有特点,各有优势,也能够形成一种互补”。
如果您觉得这些说法有点生涩,那么一种更直观的感觉可能您已经有了。当前,在市南区,每一所小学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原来的一些相对薄弱的学校,通过教师和校长的交流,通过教育教学设施的改进和提升,甚至是学校的新建、改扩建都迎来了大幅度的提升和发展。“其实 ,我觉得,市南区的小学都已经很不错了,哪一所也都很好,像一些原来并不太知名的学校,通过新建改扩建以后,办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家住南京路附近的李女士表示。
而对于市南区目前推进的学区制改革,记者得知,基本是以初中加上周边的小学作为一个学区,以地域为主体,通过更为开放的模式,为孩子提供优势互补的教育资源。“目前市南区片区间的均衡,已经基本上实现了,相信大家传统上固有的那些想法也会逐步改变”,该负责人介绍,市南区通过师资的优化配备,硬件上新学校的不断启用来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今年的南京路小学重建,宁二、燕儿岛路小学的改扩建,宁德路小学的新建、西部的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开建都在推进当中,可以说东西部的配置也是非常均衡。
因为市南区呈线条分布,任何地方都不可能画一个圈来划定学区,因此,就只能以现有的区域,根据学校的分布、规模 、社区交通状况,在确保相对公平相对就近入学的原则之下来划定学区,“学区分布是相对就近,而不是最近,我们的每一所学校都很好,目前还会保持相对稳定,科学地来做这项工作”。
市北区 集团化办学、名校带新校都是好办法
记者从市北区教体局获悉,近年来,市北区先后开展了教育集团化办学、九年一贯制实验、高校科研院所辅助办学、名校办分校、学区制一体化发展改革等教育创新实践,促进了全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据了解,市北区在全市率先进行教育集团化办学实验,从台东六路小学教育集团至今,已先后成立4个义务教育阶段教育集团,参与集团化办学的学校多达12个。从最初的“名校带新校”模式,拓展到“名校带老校”发展,取得新校迅速成长,老校转型提升,百姓充分认可的阶段性成果。市北区还将集团化办学从义务教育阶段拓展到学前教育阶段,成立了5个学前教育集团。
在全市公立学校中率先进行九年一贯制试验,青岛53中和青岛师范附小合并成立中国教育学会青岛实验学校,在小初衔接、一体化发展、建立和完善德育体系、教学体系、课程体系、学生培养体系,教师管理改革等方面探索积累经验。市北区又成立青岛启元学校,筹建欢乐滨海城学校等两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在全市率先进行学区制改革,按照小学升初中的八大学区,成立了涵盖幼儿园、小学、初中的8个教育联盟,联盟资源互通共享、协调发展。
为让城区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接受优质教育,市北区已经打造了9个教育集团,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名校办分校,6所学校参与高校或科研院共同开展实验研究。市北区优化教育资源取得明显成效的有17所中小学、20所幼儿园,先后增加优质学位23845个,其中幼儿园增加3600个,小学增加13065个,中学增加7180个。学区制改革将全区的中小学、民办学校、幼儿园全部纳入联盟,实现组团式、一体化发展,优质资源实验改革的覆盖面达到100%,向着办好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实现学有优教的目标整体迈进。
李沧区 义务教育均衡县首批达标且全省第一
李沧区教体局调研员宋丽华告诉记者,李沧的教育均衡度相对来讲还是不错的,“2013年李沧区全省第一批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县达标,是第一批而且是全省第一名,均衡度非常不错”,结合当前的中考政策,李沧区的初中有的单校划片,有的多校划片,小学一般都是单校划片,同时因为孩子年龄较小,以近为主,“这几年李沧区在均衡度上做了很多工作,李沧区有7个学区,虽然是分散性的,但是通过教学教研课程设置,教师走教等措施来达到区域间的均衡,同时也有九年一贯制 、集团化等,包括全市要求的教师交流和校长交流,加上近年来每年新校的启用,交流的范围力度和数量都是比较大的,均衡度很不错”。
当前李沧区的7个学区大体上是根据初中来划的,从幼儿园到初中,作为区域来上下贯通一致。李沧区目前总共9个初中,6个学校参加电脑派位,其他三个初中都是整体划拨的,宋丽华说,随着后续的小学和初中新建学校的启用,这些区域也会进行调整,“调整之前会提前向社会公布,起码提前一年向家长公布,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群的增加,到了一定的时候会有一定的变化”。城市信报/信网记者 郝春梅
[编辑:光影]分享
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