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做好2016年城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在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择校冲动强烈的地方,根据实际情况积极稳妥采取多校划片。这是教育部首次在官方文件中提出实施多校划片。很多人对于“多校划片”何时落地、如何落地、是否会影响到自己孩子将来入学,都心存疑虑。近日,城市信报/信网记者接连采访了市教育局 、市内三区教体局等部门的相关负责人 ,得到明确消息,目前,教育部关于“多校划片”的文件尚未落地到青岛,“省教育厅还没转发,一旦转发,我们将按照文件要求,结合青岛实际来确定工作开展情况 ,家长们担心的问题,教育部门都会考虑到,即便学区调整也一定会做到公开公示、提前告知,确保政策‘软着陆’”,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青岛部分初中已实行“多校划片”
当然,咱们青岛市的部分初中实行的多校划片,是否就是教育部办公厅下发的《通知》中所说的多校划片,还需要进一步确认 。按照市教育局相关部门负责人的说法 ,目前,青岛市市南区中片的三所初中,即26中、7中、39中实行的就是多校划片,这三所初中对应着7所小学,是通过电脑派位来实现小升初的招生的,“这是历史原因形成的,并不一定等同于教育部所提的‘多校划片’,教育部文件中的‘多校划片’是针对中小学还是初中,应该以发布单位的解释为主”,而当下,所有小学和多数初中都是实行的单校划片,即一所初中对应几所小学,每个小学都有固定的学区范围。
此外,记者得知,包括青岛市实验初中以及其他区市的部分初中也是通过电脑派位的方式在一定范围内招生 ,属于多校划片的学校,该负责人强调,“学区的划分一直是以保持稳定为主,没有太大的变化”。
个别区域为调控生源设定入学缓冲区
上述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山东省教育厅目前尚未转发教育部的这个文件,“文件一旦下发到青岛市教育局,我们一定会认真研究,按照省厅的要求结合青岛市的实际来优化和完善青岛市的招生政策”,该负责人告诉记者,按照当前的义务教育招生政策,公办的小学都是免试就近入学,这也是严格执行国家政策的,“小学目前全是单校划片,一个小学对应的就是一个学区,而如果因为学区内的生源变化带来影响,有的学校会有一些应对办法”。
原来,在学区稳定的大前提下,面对生源数量“大小年”的情况,有部分区市想出了解决的对策。比如市南区就从2014年开始采取了设立入学缓冲区这一创新性的做法,“两个相邻的小学,人数如果变化较大,就把相邻小学较近的路段,划定为入学缓冲区,这样缓冲区内的适龄儿童既可以报划片内的小学,又可以报缓冲区内的小学,都是自愿报名,教育部门统筹协调”,该负责人认为,市南区的这一创新性做法很好地解决了学区内生源波动造成的影响,“这样就能对生源进行动态调控,多数学校的小班化入学也得到了实现”。值得强调的是,市南区划定入学缓冲区的前提是学区不变,因此仍然是单校划片,且只在当年有效。该负责人指出,当年某个路段划定为入学缓冲区,下一年就不一定会划定,即便会划定范围也可能会有变化。
会确保政策“软着陆”
教育部多校划片的目的是为学区房降温,更好地保证教育公平,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其实 ,多年来,青岛市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一直在做努力。比如名校办分校,在市北区办的实验初级中学市北校区广雅中学,以及下一步将要在黄岛、崂山等地建的实验初中校区都是将优质教育资源扩展到更大的区域和范围的举措。
而对于不少家长担心的“已经买了学区房,万一实行多校划片,上不了学区内的学校怎么办?”对此,上述市教育局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青岛市一定会按照省厅的要求结合青岛实际情况来调查研究,并发布公示、提前告知,“家长们担心的这些,我们都会考虑到,肯定会让政策‘软着陆’”。
◎名词解释
单校划片
各个学校对应的学区互不重叠,学生就读的选择是唯一的。
教育部通知称,在教育资源相对均衡的地方,要积极通过单校划片的方式,落实就近入学的要求。
多校划片
各个学校对应的学区有所重叠,学生就读的学校不止一个选择。
教育部通知称,在目前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择校冲动强烈的地方,要根据实际情况,积极稳妥采取多校划片,将热点小学、初中分散至每个片区,确保各片区之间大致均衡。
◎咋实施即使调整也要设立过渡期
多校划片是指一个小区对应多个学校。根据《通知》要求,多校划片会将热点小学、初中分散至每个片区,确保各片区之间大致均衡。在具体操作中,实行多校划片将通过随机派位方式分配热点学校招生名额。派位未能进入热点学校的学生,仍应就近安排至其他学校入学。记者仔细查阅《通知》获悉 ,其中明确提出,片区确定后应在一段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即使调整,也要提前广泛告知,设立必要过渡时限,给社会留出合理的预期时间。所以,家长们不需要太过焦虑。[编辑:光影]
分享
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