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爸爸妈妈想再给你添一个弟弟或妹妹,来跟你商量,你会说些什么?”14日上午,广州市天河区小学三年级语文期末考的一道题在互联网上“炸开了锅”。
人们一边在微信朋友圈转发题目,点赞出题者“切中时弊”“务实开放”的命题思路,一边也对小学生们的各式答案叹为观止。
在这些不到10岁孩子的小脑袋里,“要不要二娃”多数成了技术活:“妈妈您太高龄了”;“要是有了弟弟妹妹,起床吃饭睡觉会是噩梦”;“要个弟弟可以,因为男的可以赚钱”;“要是一个死了,还有另外一个”……
然而,在让人“脑洞大开”的答案背后,准备要二孩的父母也同样面临“大考”:随着“全面二孩”政策落地,一个独生子女家庭该如何去爱和培育两个孩子?
【人生命题】
父母要“二孩”,大宝怎么看?
广州小学期末考前天和昨天陆续开锣。在各区语文考卷中,14日上午天河区小学三年级的“语文实践题”一被曝光就在朋友圈“刷屏”了——
如果你的爸爸妈妈想再给你添一个弟弟或妹妹,来跟你商量,你会说些什么?请把你想要说的话写在线上,尽量把你的意见说明白,把理由说具体。
“我同意添一个弟弟或妹妹,可是你们就会很累,花费就会很大”“如果真的有了弟弟或妹妹,那起床、吃饭、睡觉、作业这些都会成为噩梦,您可要三思而后行啊”“如果你们太忙,交给奶奶,怎么办”“我觉得应该再添一个弟弟,因为男的可以养家”……
千奇百趣的答案在微信朋友圈内兜兜转转让人们脑洞大开,但也折射了许多客观问题。命题者之一、广州市天河区教育局教研室语文教研员刘江明告诉南方日报记者,从批卷结果来看,多数学生希望父母生二孩。
出生在冼村的某天河区小学三年级学生曹思琳(化名)告诉记者,她希望有个弟弟,可以和她一起聊天,一起睡觉,一起做游戏,“关键是他是男孩子,我被人欺负的时候,能帮我”。
曹思琳今年9岁,还没有搬往珠江新城的时候,家里亲戚经常走动,表兄妹、堂兄妹多不是独生子女,因而总是一个人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的她从小就希望有一个伴。“我们两个人都是公务员(课程),没有政策的时候想都不敢想生二孩,不是怕罚款,主要是怕丢了工作。”思琳母亲说,他们夫妇俩都不是独生子女,从小就有兄弟姐妹,所以也能理解女儿的孤单,“去年底政策一放开,我们就开始思考究竟要不要再生一个”。
但毕竟女儿已经9岁,他们一直很谨慎地对待这个问题,怕真的再多一个时,女儿会有情绪。“所以有机会就会旁敲侧击地给她讲一些故事,或者不经意地做一些思想工作,教育她要多鼓励分享等等。”思琳母亲说,“特别感谢天河区今年出了这个题目,让孩子说出心里话。”
“出这道题是基于对三年级语文教学阶段的训练要点来考虑的”,刘江明说,着重考察学生能否围绕一个主题自由表达,并且观点清楚。从出题范围来看,对这种语文实践题,出题需符合学生实情,从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主题切入,以便于学生能充分展开。
“以往老师们批改试卷时都是唉声叹气,这次期末卷的答案倒是令大家忍俊不禁。”他表示,孩子处于这个年龄段大多都童言无忌,有话直说,并且这种实践题本身没有明确答案,鼓励孩子表达个人观点。“只要学生回答有理有据,能自圆其说就可以得分。不过,如果发现学生对该问题有极端的观点,老师可能也会找家长沟通。”
据了解,期末卷出题时间是2015年11月上旬,恰好是10月底“二孩政策”刚出台之后。这个命题在互联网几乎获得一边倒的“点赞”,但一些孩子的“童言无忌”却也令人心酸,比如“我出了事也不会全力去救我,因为你们心里一定会想着:没关系,死了一个,还有一个呢”。
“我不想他们再生弟弟或妹妹了,”天河区东部某校三年级学生林嘉华(化名)告诉记者,他在答题的时候也是表示“不愿意”,他觉得有了弟弟或妹妹后,他不再是独生子女,“如果添了的话,爸爸妈妈的钱就不会都花在我身上了,要给他买玩具、买衣服,还有他们肯定都疼他了,没有人会理我了。”
据悉,在天河区某省一级名校,超过七成孩子的答题为不愿父母生二孩。而在全区的答题中,不愿意父母再生二孩的理由多为“怕缺爱”或“担心父母(家庭)压力大”。
【过来人】
生了二宝,要“特爱”大宝
“这个题目不仅是给孩子的题目,事实上也是给父母的人生考题”,广州幼儿教育专家、灵格风幼儿园督导关萍说,在一个已经趋于稳定的家庭架构内新增一名成员,目前人们考虑更多的是经济、人力等问题,但实际上是孩子的健康心理才是最值得关注,“这个题目出得好,好就好在让社会、家庭、学校对孩子们成长的心理都有了进一步的关注,尤其父母要答好这道题一点都不简单”。
2015年12月14日,一段男孩要求妈妈不生二胎的视频在网络上热传,男孩边哭边控诉,“妈,我今儿就把话撂这儿了,你要是敢生二胎,我就敢死!”“我不想要弟弟妹妹,你们把爱分给弟弟妹妹更多,就不爱我了”“你要是敢生二胎,你就等着,等哪天晚上你们都睡觉了,我就自个穿点衣服,拿几块钱自己下楼打个车……一直到饿死。”
事实上,近年来,这样的视频或新闻每隔一阵儿就会抓住人们的眼球,让许多家庭都再次陷入“生或不生”的纠结中。甚至最近在山东青岛市一所小学四年级班内还出现了一个“反弟弟妹妹联盟”。该班主任王老师说,这些孩子的父母都提到生弟妹的事儿,他们都不太情愿。“有的孩子对弟弟妹妹从一开始就不欢迎,有些痛痛快快答应的老大,等弟弟妹妹真正来到身边时,脸也变了。”
但据某微信公众号发起的《二孩意愿及养育调研》结果显示,在已生育二宝的家庭中,85.01%的大宝都在父母询问时表示“同意生二宝”;“反对生二宝”的大宝仅为6.45%。
那为什么一旦家里有了新成员,“大宝”就会有反常表现,甚至出现威胁母亲打掉腹中胎儿的极端情绪呢?
关萍从事幼教工作超过30年,在近5年中也常常遇到单独、双独父母生了二孩后的困惑求助。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前,她梳理了30多个相关问题的咨询案例发现,来咨询二孩问题的,并不是因为重男轻女等性别原因,多是生了二孩后,老大的种种表现,让家长揪心。
本身为独生子女的张女士是某外企中层,丈夫做生意,家境殷实。但是夫妻二人忙于工作,一直请外婆外公带孩子。儿子9岁时,生下女儿,又请了保姆照顾。但生女儿以后,大儿子在学校经常犯事,不是今天砸了消防栓,就是明天与同学打架,父母焦头烂额。
关萍说,二孩或者二孩以上家庭,心理学有个“同胞竞争”的专用名词,意思是同胞兄弟姐妹之间有潜在的比较或者竞争的关系。
已经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分享意识与能力的老大,当家庭中有两个孩子时,会明显感觉到父母的爱被剥夺。在目前大多数家庭还是独生子女的背景下,对父母爱的独占欲会让老大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往往变得敏感、敌对,父母处理不当,就会产生一系列问题。
“这些老大故意的调皮捣蛋;或趁父母不注意,偷偷打骂、作弄弟妹;或直接出现一些退化行为比如尿床等,其实都是为了吸引父母的注意。”关萍说,当父母没有足够关注时,一味责备孩子不懂事时,老大的心理压力无法得到疏通,就会做出极端的行为。
在广东某国企工作的林明悦(化名)前年刚生下女儿,当时儿子已经快3岁了。问及林明悦两年多的“二孩经验”,她最深的感触就是“要及时体察两个孩子细微的情绪变化,保证他们的心理健康”。
虽然在妹妹出生之前,林明悦夫妇已经接受过心理医生的指导,学习如何公平对待两个孩子。但是妹妹出生后,哥哥的敌对情绪还是不可避免地产生了。
林明悦回忆,某天吃早饭时,哥哥突然把妹妹餐椅推倒在地上,开始大发脾气。“一切都是在毫无预警的情形下发生的。”她说,“我们知道哥哥这么做是想吸引大人的注意力,所以这个时候大人不能显得情绪激动更不能去指责或者维护其中一方。”因此,林明悦选择先让哥哥在一旁冷静下来,之后再与他沟通。
“这种问题肯定会一直伴随着兄妹二人的成长,父母必须随时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在二孩刚出生的时段里,还要特别偏爱老大多一点。”林明悦分享说:“因为小的还不懂事,一切都是白纸,但大的却已经有了‘地盘意识’,要多跟老大说爱,才能让老大不对新成员产生敌意或者出现过激表现。”
林明悦还有个小窍门:他们常为哥哥准备一些礼物,并说是妹妹送的,让他感受到,家里多一个新成员,意味着多了一个爱他的人。
【专家支招】独生子女父母先做“有爱”的榜样
“如今生育二孩的都以‘70后’和‘80后’为主。”在关萍看来,在已有的二孩家庭中出现的两个孩子争宠现象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教育观念的问题,“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家庭基本以421为主”,在这样的家庭里,孩子成为家庭的重心,家长都围绕孩子转,这也导致“80后”一代的孩子相较“70后”的孩子更为自我,当他们成长为父母后,很容易在教育的潜意识里把这样的自我灌输到“老大”身上;二是“老大”作为独生子女的家庭已经有个社会的常态属性,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中成长的孩子较难接受弟弟妹妹。
随着“二孩时代”的到来,这已经成为了越来越多家长面临的难题:该如何学会爱和养育好两个孩子?
首先,可以多与“老大”沟通。
“为了迎接二宝的到来,我们特意给大宝做了情感、思想与物质上的铺垫,比如专门买了一本小兔波力的绘本《我要当哥哥了》,跟女儿谈谈爸爸与伯伯、妈妈与小姨的故事,让他了解兄弟姐妹的亲情与快乐。”去年有了“二宝”的张女士告诉记者,当弟弟出生后,她总会跟姐姐说,“你是妈妈第一个孩子,没有经验,现在我花在弟弟身上两小时,以前得花6小时在你身上才学会,你是妈妈的老师”。
不仅如此,每天等儿子睡着后,张女士还会再来到哥哥的房间,跟哥哥聊天,“比过去跟他讲故事的时间还要长”。
广州市先烈东路小学校长张锦庭也建议,家长们要多与孩子沟通,在决定要二孩前可先让孩子参与这一重要的家庭决策;在交流时,多从正面去引导;在有了二孩后,适当增加与“老大”的交流时间,让他也参与“老二”的成长,从中产生成就感、担当感和体味成长的快乐。
其次,从小建立一个“爱分享”的氛围。
“每个孩子的天性都不同,两个孩子怎么教没有标准答案。”在关萍看来,不管是否生二孩,在第一个孩子出生时,父母就要让孩子学会分享,明白分享并不会让自己失去什么,而是得到了快乐。比如,给孩子一包饼干,不要让孩子一个人全部吃掉,而是拿一些分给在座的亲友,或与身边的小朋友一起品尝美味。
此外,作为多数本身就是独生子女的父母也要在各方面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好孩子的榜样,家庭内和睦相处,兄弟姐妹谦让有礼等,孩子们会效仿和学习,这样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让孩子学会友善和分享。
再次,要一碗水端平。
不少教育工作者都强调,有两个孩子的家庭,在平时要注意做到一碗水端平,这种公平应该在物质上和精神上都体现出来。
“其实有两个宝宝的家庭,两个孩子会相互模仿、相互影响”,比如“老大”生活习惯好、认真学习,会给“老二”树立榜样,关萍说,“两个孩子如何相处,关键看家长如何引导,家长要公平对待两个孩子,并积极引导老大树立榜样的力量。”
最后,要客观对待“反对”声音。
越来越多的父母在准备要“二孩”时都会“旁敲侧击”地询问“老大”的意见,希望能征得首肯。然而,有的答案却是否定,甚至是以极端方式来反对的。这个时候怎么办?华南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专家建议,先要学会接纳和允许孩子的“负面情绪”,相信他有负面情绪的同时还会有正面情绪;继而尝试理解和明白孩子此刻也在寻求帮助,一旦父母情绪陷入对立面,就会产生“妥协”或“威迫利诱”等不健康的局面;最后是通过疏导共同面对寻找和解决焦点问题所在。“只有当我们接纳了孩子的反对,允许他提出反对意见,他们才能从牛角尖中退出来,看到二宝到来的另一面——血脉亲情、相伴成长的光明一面。”
赞成派
“如果妈妈再生一个弟弟,可以把弟弟给我带,这样我就可以感受爸爸妈妈带我有多辛苦。”
“那你们一定要好好注意身体,不要太操劳,不然就没办法给我添弟弟妹妹啦!最后祝爸爸妈妈早日给我添一个弟弟妹妹!”
反对派
“妈妈如果你要做剖腹产的话,后面的结果我真不敢想象,所以为了您的身体着想,求您别再生了。”
“我同意你们生,可你们会很累,花费也很大,虽然嘛我已经长大了,可以照顾妹妹,她毕竟是个小生命,万一奶奶不愿意来照顾,那你们怎么办呢?所以为了对小生命负责还是不要生了。”
“如果有了弟弟妹妹,你们就不那么爱我了。万一我遇到危险你们也不会全力去救,心想反正死了一个还有一个。”
“不用添弟弟妹妹了,如果你生出来,他会乱叫,乱拉屎。”
“我们家没有女生的玩具,买一个很贵的。”
■链接
来自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保专家的具体建议:
1.要告诉孩子真实的情况而不要撒谎。比如,“有个小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等他长大一点儿,他就会成为我们家里的一部分”,而不要用“妈妈肚子不舒服,所以会鼓起来”等善意的谎言。
2.当孩子意识到另一个孩子要出生时,可能会使他觉得没有安全感,必须花一点时间让他接受新宝宝的到来。比如,他可能会暗自担心父母和他玩的时间会越来越少,可能不再那么爱他,所以要给第一个孩子更多的拥抱和微笑,告诉孩子父母同样会非常爱他。
3.让老大对孕育过程也持有积极的态度,觉得他在和妈妈一起做一件将会很有成果的事,在过程中产生老大的成就感、责任感和爱。
4.不舒服时用具体症状回答孩子的关心。妈妈不舒服的时候,要用具体的症状来回答孩子的“为什么”,别只是笼统的说因为“弟弟”或“妹妹”,这会让很关心你却又不懂其中道理的老大对折磨妈妈的任何人怀有敌意。
5.出生后,处事要公平。不要总是让老大把他的东西分给弟弟或妹妹,比如小床或玩具。不要给孩子过多的压力,强迫他懂得自己已经是一个“大孩子”。
[编辑:夜楼]分享
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