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城阳建“文化超市” 网络订购文化演出进社区

2015-11-18 11:18:10
来源:青报网
责任编辑:帛幼

想看相声小品还是地方戏曲,在网上“货架”一点,演出送到家门口;想学习书法、绘画还是健康养生,将信息反馈给社区文化服务员,专业教师上门培训。城阳区自2011年在全国率先实施“文化超市”服务项目,将政府送文化改为群众自己选文化,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文化超市”在何种情境下开办?怎样运作开展?又收到了何种效果?对此,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

“15分钟文化圈”利用率低由“送文化”到“选文化”

“天气转冷,社区居民不愿意在室外看露天电影了,‘文化超市’不是还有很多服务内容吗,我想看看都有什么演出节目,过来选选。”11月16日,记者来到城阳区大北曲西社区时,居民于新梅正在“文化超市、欢乐城阳”网站上浏览各个文艺团体的节目介绍。流亭街道杨埠寨社区,在日常村民阅读调查中发现,社区居民中老年健康的书目需求量较大。社区文化服务管理员立刻登陆“文化超市”,挑选了近百本老年健康方面的书籍,并放入购物车。第二天,区图书活动服务车就将所选书目送到了社区图书室,分发到社区居民手中。 “城阳‘文化超市’惠民项目的雏形可追溯到2009年。当时,政府规划建设的区、街、社区三级文化举措设施全部达标,社区文化中心实现全覆盖,城乡‘15分钟文化圈’基本形成。” 城阳区文广新局副局长宁春玲介绍,但是,在走访调查中,我们发现百姓对现有服务状况并不买账,功能完善的文化中心门庭冷落,下乡演出观众寥寥。问题出在哪儿? 宁春玲说:“以前文化下乡,都是政府送什么,百姓就看什么,难免会出现演出内容和百姓喜好不符的情况。并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陈旧的文化服务方式,也难以满足群众多元化的文化需求。” 找准症结后,有工作人员提出,互联网时代,人们喜欢“网购”,在家门口看一场大戏,可不可以像在网上买东西一样,把日益普及的网络与传统的文化配送工作结合起来?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论证,“文化超市”项目运营理念渐渐清晰:设立一家专用网站,社区群众根据自己的喜好,自主选择文化产品,网络后台登记受理,然后由区、街道两级财政共同出资购买公共文化产品进行配送,将文化服务送到基层社区。如今已经逐步向学校、企业、部队等延伸。

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

让百姓成为文化活动的“主角” “文化超市”服务项目以“文化超市”网站为基础,包含文化演出惠民服务、图书报刊惠民服务、公益电影惠民服务、文化培训惠民服务。但新的问题随之而来,“超市”需要配备什么样的“商品”上架,才能吸引群众喜欢订购? “要想让群众自觉订购‘文化超市’的‘商品’,首先要知道群众喜欢什么。这就需要政府转变文化服务的配送方式,从原来的‘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变‘送’为‘选’。”宁春玲介绍。在前期的调查中,市民已经不满足于做一个被动的接受者、欣赏者,他们希望从台下走到台上,从幕后走到台前来展现自己,并且根据自己的需求“点菜”。经过一番讨论,城阳文化部门决定搞自助服务,让百姓自己演,演给百姓看。2011年,城阳在全区范围内发起了征集专业人才、专业艺术团、优秀文艺队伍及优秀文化作品的招募令,并设立艺术创作专项资金,在全区组织开展艺术作品创作评选活动。目前,全区挖掘并培育了锣鼓队、高跷队、旱船队、柳腔剧团、民乐团等各类社区文化队伍150多支。区财政还设立专项资金,对其中特色突出、表演成熟的文化队伍给予重点扶持,帮助其做精做强,使其成为服务项目文艺演出的一支重要力量。为便于广大市民选购文化产品,“文化超市”网站在首页设置了“超市导购”、“产品陈列”、“精品推荐”、“热卖推荐”、“最新上架”等板块,引导市民快捷、合理选购。同时,网站采取淘宝购物模式,设置了购买交易平台,形成了简单便捷、公开透明和多样选择的点击服务和管理特色。同时,为满足年龄大、不太熟悉互联网操作的居民的需求,城阳区政府还为每个社区配备专职文化管理员,方便居民“淘宝”。城阳区文化新闻出版局负责汇总“文化超市”订单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每天都能收到十几个订单,根据区域划分统计完百姓订购的节目后,他们就会及时协调演出单位,最多半个月就能把演出送到社区。

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盘活地方资源

峄阳柳腔剧团成立于2010年,为了让城阳市民听到地地道道的柳腔 ,团长栾复栋精心复活当地濒临消失的剧种。可是由于种种原因,近两年,这个剧团并不景气。“文化超市”开张后,当地财政每年拿出专项资金请群众看演出。“政府出钱请专家对我们的演员进行培训指导,提高演员的整体素质和演出技能,同时‘文化超市’又给团队提供演出平台,这样一来,不但演员水平得到了提高,演出订单也逐渐增多,我们这个剧团又‘活’过来了。”栾复栋说。如今,包括《胡影寻父》、《救即墨》、《流亭赶山》、《胡峄阳求学》等为代表的地方戏又逐步走进百姓生活。 “通过这种方式,既扶持了传统剧团的发展,盘活了地方资源,又挖掘出本土文化的内在潜力,让更多百姓了解家乡的历史。” 宁春玲说。在安排如此数量众多演出场次的同时,如何保证演出的质量?栾复栋告诉记者:“演出之前文化馆会给我们下一个标书,上面规定了演出的具体内容、人数、时长,剩下的就是我们剧团之间相互竞争,谁家质量高,政府和谁签协议。” “我们是向通过招投标的方式,择优选拔‘文化超市’的演出配送队伍,并引入第三方测评机制,采取现场督查、调查问卷、电话测评等方式,对‘文化超市’惠民演出配送节目进行督查暗访,确保演出质量和服务效果。” 宁春玲说,另外,通过开展各类文艺作品创作评选活动,以此调动全区广大群文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挖掘选拔优秀的精品力作。在宁春玲看来,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既保证了文化演出质量,提升了百姓满意度,又保障了公共文化资金的使用价值。而对于地方演出剧团来说,竞争机制倒逼着他们变被动为主动,提高演出质量,从而提升了当地民间文化队伍的整体水平。据统计,“文化超市”项目实施5年来,城阳共向基层配送文艺演出5000余场、电影9000余场、图书报刊等20万册、文化培训1500余场。在这背后,城阳区财政连续5年累计投入资金5000余万元,为“文化超市”持续健康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精彩美图 更多 >>

分享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