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
不要过度陪伴
家长既要陪伴孩子做作业,但又不能过度陪伴。上清路小学一年级教师姜超介绍,如果孩子放学回家会有少量作业,如读书、听写和预习等,家长应该督促孩子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做作业,不要等到很晚很疲惫时再在临睡前做。“孩子写作业时家长可以自己在一旁读书,督促孩子独立完成,而不是孩子一遇到不会做的题目就即刻问家长。”姜超说,培养孩子做作业的时间观念也很重要,比如可以给孩子计时,完成学校任务后就要让孩子尽早休息,以养好第二天学习的精神。
细致观察孩子心理变化
“有的孩子可能比较内向,回家后不愿意告诉家长自己在学校中的情况,这就需要家长多细致观察孩子的心理变化,主动与老师沟通联系了解情况。”姜超建议,上小学需要家长和孩子一起在心态上做好准备,家长不要在孩子放学刚一回家就一个劲地询问 “今天学了什么”、“老师教了什么”,多关心孩子心理变化、鼓励孩子去发现小学的丰富有趣更好一些。
初一年级
自主学习从制定计划开始
从小学过渡到初一,由于课程难度加深了,学习强度进一步加大。初中的学习内容与小学不一样的是,初中所学的知识更抽象,逻辑思维更强,所以学生要有更强的自主学习意识。
老师说
从现在开始制定短期计划
制订学习计划很重要,而沧口学校初二年级班主任李青青指出,更关键的是要学会制定短期的、日常的、具体的学习计划。“距离开学还有几天,学生不妨先用这一周的时间记录自己学习的时间,然后再根据这份记录做好每个阶段的学习计划。开学后也能按照计划按部就班地执行,比如每天晚上7点到9点,要做的事情是先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然后复习各科当天所学的内容,接着预习第二天要学习的内容。”李青青建议,学生们可以记录下每一项所用的时间。做完了这些工作以后,如果还有时间可以进行补弱培优的训练。
一周的时间记录以后,大概就能知道自己在各个方面所花的时间,所以就能开始制订短期的学习计划了。可以先定一个目标,比如自己在数学方面比较薄弱,一周之内要做多少数学题;自己对历史很感兴趣,一周之内要看完几本历史课外书等。养成了制订学习计划的习惯,整个初中的学习就会更有条理,因为有目标,所以会过得特别充实和有意义。
■建议
家长学会从侧面引导孩子
“初中生往往会面临青春期的烦恼,孩子上初中后,心态方面会有显著变化,家长要多给孩子一些理解和鼓励。”李青青指出,初中阶段是孩子成长至关重要的一个阶段,家长要提前去了解在这个阶段孩子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比如可以和往届的家长沟通,和老师沟通,还可以看家庭教育类的书籍。
一般学校每个班级都会建立家长QQ群和微博平台,家长要利用好这些交流和沟通的工具,多与其他家长沟通。李青青建议,在与孩子沟通的时候,家长要注意说话的方式,“跟他们一味讲大道理效果并不大,要多用案例分析的方法,用事实说话,从侧面引导孩子。”
高一年级
第一年打扎实基础很关键
高一新生最容易陷入这样的误区:每门学科刚开始学都很简单。其实不然,从初中到高中,学科知识的跨越非常大,高一所学内容是整个高中阶段的基础,大家要好好利用刚开学这段学习压力不是很大的时期赶紧预习后面的内容。
老师说
从高考开始细分目标
很多学生会认为才上高一,离高考还远着呢,前两年可以随心所欲地玩,到了高三再发力。十五中高一年级学生发展中心主任邱若东则建议学生们应该从高一开始就要为自己订立三年后的目标,“一般高一的教学是‘前松后紧’,但学生的学习安排却要‘前紧后松’,务必要把高一的基础打扎实,这样高二高三的学习才能更游刃有余。”邱若东指出,目标的确立可以一步步分解。比如根据目标学校的分数,确立高一这一年的目标就是要考到年级第几名,要考到这个名次,各个科目就要保持多少分等,这样一步一步去细分自己的目标,让目标从大到小进行分解。初中大部分知识点还比较浅显,考查的深度不够,与高中考查知识的综合运用很不一样,所以老师们建议,刚升入高一的学生在学习心态方面千万不要盲目乐观,每做错一道题,都要尽可能认真分析做错的本质原因,这样才能时刻检测出自己的知识漏洞。
■建议
高一想清楚是否适合出国
并非每个高中生的目标都是参加高考读内地的大学,有一部分学生会考虑出国读大学。记者了解到,如果打算出国读大学的学生,高一的时候最重要是想明白自己到底适不适合出国。出国不是单纯地通过出国的考试,最关键的是考虑清楚自己的性格是否适合出国。另外,要参加更多的社会实践,或学习课外的知识以及注重英语口语的培养,比如从高一开始多浏览一些英语的网站,养成看英语报纸的习惯。
本版撰稿 记者 杨健 图片均为本报资料照片
分享
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