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雅》曰:小洲曰渚。采访村中老人得知,此名确与水有关。因村子毗邻沽河而居,老水道绕村而过,水土肥美,由此,村民有一个最纯朴的心愿:希望子孙后代在此地永久地居住下去,就为村子起名为“住久”。后来,有文化人取其方言谐音,终得“渚洲”的美名。
“在店埠镇的村庄里,渚洲确实美!连从这里飞出去的‘金凤凰’都飞回来了!”5月5日,在渚洲村头的锦鲤展销中心,记者见到了在店埠镇里小有名气的“金凤凰”——渚洲村党支部书记张奇。那一刻,他正在密切关注以每尾3万元引进的锦鲤。
在渚洲人眼里,生于1986年的张奇有着传奇色彩:大学学习机械设计,毕业后曾在中冶赛迪任职,2014年,一介书生却毅然回归乡里,卷起裤腿和乡亲一起建大棚,带着同乡一块琢磨致富方向,成为村里的“当家人”……在锦鲤展销中心的门外,不时有农户钻出田间的蔬菜大棚,骑上三轮车匆匆而过,乡间小道两侧,银杏、黄金槐挺立两边,一直延伸到干净整洁的村子里……这位年轻“村官”的选择很像是那句刷屏流行语的现实版: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农户骑着电动车去干农活
渚洲村住有287户,耕地1288亩,过河就是平度地界,往南十几公里又是即墨地界,算是莱西的边陲,
“这些年,通村路修起来,以前交通不便的现状大为改观。大沽河工程的堤坝大路完工后,出行更加便利了!”村民朱华功生于斯长于斯,他指着最西边的住户说,“这家距离大沽河的河道仅有200米,距离大堤只有50米。大沽河是我们村的财富,种出来的蔬菜、瓜果味道好。我们人均耕地1亩多,这些年主要种水果和蔬菜。”
朱华功已70岁,仍然天天骑着电动三轮车去干农活。“村里干活都骑电动三轮车。干完活,抬腿就上车,省时省力。”朱华功说,“前年,道路硬化到田埂上、大棚边,即使下雨天,也可以方便进出田间地头,收菜时,装菜、运输再也不愁栽进泥里出不来了。”
朱华功眼中的便利得益于这些年村里重视夯实农业“基础”。
“发展农业贵在打好基础。”据张奇介绍,这些年,村里硬化道路约有10公里,村内路硬化95%,田间路硬化90%。灌溉井建了不少,任何一块地距离灌溉井最远不过150米,旱天也不会造成减产,基本不再靠天吃饭。从去年开始,村里又重修了被破坏的水利设施,电力设施也“通”进主要种植区域,暖棚、大棚遍地皆是。
几代人执着于“以绿养绿”
渚洲所在的店埠镇,境内有胶东第一大河——大沽河和小沽河、五沽河蜿蜒流经,水源充足,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物产丰富,历史上有“膏腴桃花乡”之美誉。
近年来,以盘活大沽河生态旅游发展为契机,在21.4公里大沽河农业产业带和20个沿岸村庄范围内,作为8个大沽河沿岸生态示范村之一,渚洲村也展开了四季多彩的生态画卷:春季花为媒,夏季有彩叶林,秋季是银杏描画的金黄,冬天也不再是灰蒙蒙的一片,挂在树上的长寿果让村落变得红红火火,充满生机。
“我们几代人都执着于种树,先后投资数百万元,在村旁、宅旁、水旁、路旁栽植以银杏为主,辅之以黄金槐、紫叶李、海棠、栾树、玉兰及冬青等多种绿化树种。现在,村里每条路都是林荫路,即便是田间小路也是绿茵茵的。”张奇说,“我们探索出了一条‘以绿养绿’打造生态文明村的滚动发展模式。”
张奇所说的“以绿养绿”,即采取“适当密植、择时分植、成材换植”的绿化方式,在实现村庄绿化效果的同时,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成为莱西市村庄绿化建设典型示范村。
据了解,渚洲村最初栽植的银杏是2-8元的幼苗,择时分植时数百元一株,成材换植时价值数千元甚至上万元一株。据统计,渚洲村通过“以绿养绿”,累计筹集资金500多万元,全部用于村庄的绿化养护,有力推动了村庄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发展。
村里的产业在城市“落地”
张奇从重庆“解甲归田”,但其领着乡亲致富的志向绝非仅仅桎梏在乡间村落。
“农村就是一个大的生产车间,农产品的赢利点在城市,农村产业要在城市里‘落地’,才能实现规模化、品牌化和高效化发展。”张奇告诉记者,店埠镇位于莱西市西南30公里,该镇10万亩耕地,8万亩种植蔬菜,近年来,由于立足蔬菜产业优势,着重在蔬菜种植、销售、加工、物流、农业观光旅游、种子研发推广、农资及三产协同发展等环节招商引资,狠抓农业基础建设与二三产业协同推进,走出了一条别具特色的蔬菜“全产业链”发展道路,渚洲同样在蔬菜产业链上分得了一杯羹。
目前,青岛渚洲专业果蔬合作社、兴伟栋果蔬合作社是渚洲村多家合作社的“领头羊”,可以承载3000多户农户的蔬菜贸易发展。“过去用三轮车运输蔬菜,后来是用汽车做蔬菜贸易,现在发展冷库仓储物流……”兴伟栋果蔬合作社负责人张君伟回忆起这些年农业规模化、现代化、产业化、品牌化的发展之路,幸福之感溢于言表,“这两年,观光农业也让村民尝到了甜头。”
5月中旬,渚洲村100亩藤稔葡萄进入采摘季,村里已为迎接城里人前来“做客”做好了准备。“藤稔葡萄果粒大,果粉厚,上市早,忙上半年,每亩就能收入五六万元。”张君伟说,“靠着果蔬发展,村里人确实是腰包鼓了,村里10万元以上的私家车有百余辆,农闲时,我们也会带着家人出去旅游。”
锦鲤养殖是渚洲村的另一“支柱产业”。目前,已建成三个养殖基地,销售到青岛周边,以及华北、西北、东北地区。
“年销几十万尾,青岛地区数一数二。”张奇告诉记者,“发展锦鲤产业也是基于村里缺少青壮劳动力的现状考虑。这个产业对技术要求严格,但对劳动力的要求较低,只要琢磨出养殖技术,年龄稍大些也可以看护鱼池。北方是贫鱼区,我们养出的锦鲤骨架大,体型健硕,还是很有市场前景。”
炕头夜话:
回乡创业,路漫长
说起村里的青壮劳动力,张奇有些纠结。
这些年,店埠镇立足蔬菜“全产业链”发展,在当地政府部门的支持下,青岛东庄头蔬菜批发市场崭露头角,2015年,蔬菜年交易总量16.6亿公斤,交易总额18.8亿元,蔬菜远销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和澳大利亚、以色列、日本、韩国、新加坡、泰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并在打造线上线下结合的山东半岛城市群农产品物流中心和东北亚农产品集散地,建设电商镇的宏图令人振奋。
“这是蔬菜产业发展的新机遇,可是,村里年轻人较少,年龄大的接受新事物比较慢,又对电商有陌生感。如何与镇上的产业发展实现同频共振,这是我一直在琢磨的问题。”张奇说,“农村年轻劳动力的缺失,这是农业实现质变的瓶颈。”
张奇坦言,他的家在农村,他熟知农村,明白农村的创业潜力,但是,当年能毅然选择回到乡村,还是需要相当的勇气。
诗与远方,不少人怀有这样的情怀。而且,现在的农村涌动着不少创业潜力,但是,要毅然选择回到乡村,还是需要相当的勇气与胆量。
“回到农村,我发现农村的市场远比想象得更广,因此,我期待更多年轻人像我一样回到农村创业。但,做出选择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选择在农村创业,其获得财富和成就感的过程比较漫长,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要甘心做冷板凳,也要考虑好儿女上学、老人养老等诸多问题。年轻人大批回归农村创业,路还比较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