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坏回暖”结束,你却只担心感冒!市疾控中心提醒:警惕这一致命风险
最近“坏回暖”成了网络热词,“坏回暖”是指春季气温快速回升,随后气温又骤降,昼夜温差大,天气变化无常。李女士看到网上说“坏回暖”马上要结束了,立刻给孙女备好了厚衣服、手套帽子防感冒,自己却只加了一条围巾,就去接送孙女上下学了。外面的寒风仿佛吹透了她的头,她开始头晕目眩、脚下不稳,咬牙把孙女接回家,终于坚持不住倒下了。她被送医后,确诊急性脑梗。近日,青岛市疾控中心提醒,春季容易出现气温巨变,除了感冒等呼吸道传染病风险增加,市民朋友,尤其是中老年朋友,更要警惕另一个“隐形杀手”——心脑血管疾病。
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寒潮暴露时冠心病、脑卒中死亡风险增加,15.8%的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可归因于低温,急性主动脉夹层中23.13%由于低温造成。市疾控中心专家张婧介绍,低温诱发心脑血管疾病有三大原因:低温刺激使交感神经活性增强,儿茶酚胺分泌增加,导致心率加快;寒冷刺激人体血管收缩,造成管腔狭窄,心脏负担加重,血压升高;寒冷和干燥令身体水分流失加剧,引发血液粘稠度增高,增加血栓发生的风险。
张婧提醒,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护要分“三步走”:外顾衣住行,适时增添衣物,可参考“洋葱穿衣法”等方式,注意头部和胸部保暖,老年朋友外出注意鞋底、拐杖或轮椅的防滑,家里通风要适度,以体感不寒冷为宜。
内练一口气,低温寒潮期间也要坚持体育锻炼,可以采用室内活动,如太极、八段锦、瑜伽、游泳等,平时要注意饮食的清淡,少油少盐;调节情志,保持心绪平和,不要劳累伤神。
有备而无患,市民应关注天气变化,可以在家中储备一些常用药品,降温寒潮时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外出,戴口罩、勤洗手,预防传染性疾病。
张婧提醒,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要做到,症状早识别、速应对。“中风120”口诀:“1”代表“看到1张不对称的脸”;“2”代表“2只手臂是否出现单侧无力”;“0”代表“聆(零)听讲话是否清晰”。通过这三步观察识别,怀疑是卒中,要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
心梗识别五言诀:一压胸骨后:持续闷压感如巨石(>15分钟);二查活动诱:快走/爬楼时疼痛加重;三观冷汗流:伴随苍白冷汗需警惕;四辨放射痛:左肩/下颌/后背串痛;五忌硬扛痛:含服硝酸甘油未缓解立即拨打120。
时间就是生命,及时发现心梗、脑卒中的早期症状极其重要,越早发现,越早治疗,效果也就越好。当发现自己或身边有人发病,首先要立即拨打120,不要浪费时间给亲戚、朋友、子女打电话,若讲话不清晰可以抓住周围的人求助。市民可以通过“卒中地图”微信小程序功能找到距离最近的有卒中急救能力的卒中中心医院,立刻进入医院卒中急救绿色通道,及时得到溶栓、取栓等急救,减少卒中致死致残的发生。(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黄飞)
[来源:观海新闻 编辑:赵晓珊]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