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岛城打造优质医疗资源“新高地”
2月18日,市政府新闻办在西海岸新区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树牢“做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理念,优化“健康青岛共建共享”社会环境有关情况。近年来,我市加快推进健康青岛建设16项行动,多措并举为市民“做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创造条件,全面提升居民健康素养。2024年,青岛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38.46%,高于全国的31.87%和全省的36.22%。2025年,青岛将实施全民健康素养提升三年行动,启动“体重管理年”,并举办“时令与健康”系列健康知识发布活动。
加强重大疾病早诊早治
深入开展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在全国同类城市中率先建成“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已上传健康科普作品1.6万余件,网民浏览量5000万余人次;建成各具特色的健康教育基地30个。
加强重大疾病早诊早治,适龄女生HPV疫苗免费接种项目完成6万余人;新婚女性脊髓性肌肉萎缩症致病基因免费筛查6万余人;6岁以下儿童孤独症免费筛查50.8万余人,新生儿先心病、听力和遗传代谢病免费筛查6.7万余人,适龄妇女“两癌”免费筛查18.6万余人。全市托育机构托位总数增至4.3万余个。建成省级健康企业28家,接尘工龄不足5年劳动者新发尘肺病例数明显下降。全市两证齐全的医养结合机构达到171家。
加快推进老年人、“三高一慢”等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市65岁以上老年人签约率达到79.2%;镇街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落实健康行为积分制度,采取积分兑换保健服务和健康工具等激励措施,引导居民主动参与健康服务。
打造优质医疗资源“新高地”,获批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国家级重点专(学)科达到24个,省级重点专(学)科达到139个,组建30个重大疾病专科联盟,设立8个市级专科专病诊疗中心。青岛还获批建设山东省“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市,医疗机构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完成235万余项次,为患者节省费用9082万余元。
大力推进“中医生活化”
2025年,青岛将实施全民健康素养提升三年行动,依托主流媒体开办健康教育专题专栏,用好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推进“互联网+健康科普”,满足不同人群的健康知识需求。
与此同时,发挥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在健康教育中的骨干作用,开展健康教育“进家庭、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机关、进企事业单位”和 “健康科普专家走基层”等志愿服务活动不少于1000场次。在中医方面,青岛将大力推进“中医生活化”,面向全体市民推广“八段锦”和家庭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出一系列中医药科普活动和产品。全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每年提升不少于2个百分点。
开展“体重管理年”活动
体重异常特别是超重和肥胖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部分癌症等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已成为危害群众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调查显示,我市成年居民超重率为40%、肥胖率为25.2%,亟需加强干预。2025年,将开展“体重管理年”活动,组建市级健康体重指导专家组,培训2000名健康体重指导员下沉基层服务群众;举办科学减重科普大赛,实施“减体重控腰围”特色项目,评选“科学减重达人”,开展“科学减重三人赛”“人人会做八段锦”等活动;推广“一秤一尺一日历”(体重秤、腰围尺、体重管理日历),打造健康主题公园、健康步道、健身器材等支持环境,推进健康食堂、健康餐厅建设,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孕产妇、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学生、职业人群和老年人体重管理,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将体重管理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容,向签约居民提供合理膳食、科学运动等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在居民体重管理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举办“时令与健康”系列发布会
结合国家、省卫生健康委关于举办“时令节气与健康”“鲁医健康说”系列发布会的部署安排,我市今年要举办10场“时令与健康”系列健康知识发布会。将根据自然界的周期性节律性变化,利用时令节气和卫生健康纪念日等时机,组织我市卫生健康系统不同领域的专家,分析时令因素对人们饮食、起居和健康所产生的影响,预测出不同时令节气、不同人群的易患疾病,提前给出科学的预防措施,指导人们更好地适应季节变化,有效预防和控制季节性疾病,并通过调整生活作息、饮食和运动习惯等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或者运用中医养生手段达到健康养生的目的。结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签约居民提供“时令与健康”生活方式精细化指导。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徐小钦)
[来源:青岛早报 编辑:王熠冉]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