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八旬老人“血管炸弹”破裂 医患齐心生死时速大救援改写结局

83mm巨大髂总动脉瘤完全破裂、血压断崖式下降、心脏濒临停跳,八旬老兵命悬一线。青岛市市立医院本部多学科协作,抢救“火力全开”。紧急微创手术,拆除破裂的“血管炸弹”,汗水湿透的手术衣,是医护人员全力以赴的“写照”,老人曾用青春保家卫国。今天,医生以仁心守护他的生命,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生命保卫战”,更是医患同心、双向奔赴的深情见证。

2月10日上午,家属带着锦旗专程来院致谢,参与抢救的青岛市市立医院本部血管外科副主任齐浩山和EICU负责人李会回忆抢救时刻,感慨万千:“髂总动脉瘤号称‘血管炸弹’,老人当时的情况太凶险了,幸亏送来的及时,加上家属的信任,和我们医院多学科协作,让整个抢救快速而高效。”

“血管炸弹” 突袭 八旬老人生命垂危

85岁的张先生(化名),因肺炎、尿路感染来本部急诊科就诊,当得知老人腹痛的时候,医生刘媛敏锐察觉到腹部疾病的可能,立即安排CT检查,结果提示巨大髂总动脉瘤并破裂。会诊的本部血管外科副主任齐浩山立刻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大动脉瘤一旦破裂,抢救时间极为短暂,死亡率50-70%,加之老人年逾八旬,心肺功能差且伴有肺炎,手术风险和死亡率极高。

右髂总动脉瘤直径达83mm,破裂后渗血漫延至肾水平。(来源:青岛市立医院)

然而,家属坚定表示:“我们愿意搏一搏!”齐浩山迅速向本部血管外科主任欧明辉汇报,欧明辉指示立即准备急诊手术,医生赵士博和周广法也迅速从家中赶来,火速加入手术抢救团队。

家属信任 “搏一搏” 医生开启生死竞速

大动脉瘤破裂后,大量出血形成血肿,仅被薄薄的后腹膜包裹,很快会再破入腹腔导致病人瞬息死亡。此时的抢救就是在与时间赛跑,从死神手中抢人。医生们以最快速度完成术前准备,将老人推进介入手术室。

刚进手术室,老人血压就断崖式下降,出现休克,加压输液后血压仍仅维持在60-70mmHg,心率高达150-160次/分。此时,动脉瘤已完全破裂,老人心脏濒临停跳。齐浩山首先用大球囊阻断腹主动脉止血,然后给病人置入最微创的覆膜支架,尽管手术难度明显增大,在麻醉科的全力配合下,团队凭借娴熟的技术,在几乎无再失血的情况下力挽狂澜,成功手术。术后,老人血压明显回升,这时大家才松了一口气。放下紧张,脱下铅衣时,大家的手术衣早已被汗水浸透。

多学科团队接力守护 关关难过关关过

手术成功只是第一步,术后老人转入EICU,由于动脉瘤破裂造成的大量失血且老人年龄大身体基础较差,多器官衰竭、酸中毒等生死难关接踵而至。抢救的接力棒传到本部EICU负责人李会团队手中,经过医护联手治疗和守护老人生命体征平稳后转入血管外科病房。

然而,老人后续又出现持续发热,此时正值春节假期,医务科组织呼吸科、泌尿外科、感染性疾病科等全院多学科会诊。经过药物调整联合营养支持、康复训练等多种治疗措施。最终,老人完全康复,顺利出院。

病人家属奉上锦旗时深情表示:“能从如此危重的疾病中抢救回来,得益于市立医院医生们的高水平救治和无私奉献。”青岛市市立医院副总院长刘学东代表医院接过锦旗,对家属的信任表示感谢。

在急危重症抢救领域,青岛市市立医院始终秉持“生命至上”的理念,近年来通过优化绿色通道、引入直升机转运等创新举措,抢救能力和时效得到显著提升。未来,医院将继续加强急危重症抢救能力、强化多学科协作机制、优化急救流程与信息化建设,以守护人民生命健康为己任,为更多患者点燃生命的希望之光。

文/张金 刘芳 顾青青

[来源:信网-商讯 编辑:孙宝震]
精彩美图 更多 >>
2025 02/18 17:01
· 来源 ·
信网-商讯
· 作者 ·
张金 刘芳 顾青青
· 责编 ·
孙宝震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