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抑郁症是种疾病”,请及时就医!
近日,演员赵露思住院一事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1月1日下午,赵露思发布微博回应病情称,她在2019年出现抑郁情绪,还以为是自己“太敏感”,随后伴随“感觉身上像有虫子在爬”“针扎的感觉”“开药打针后症状无法缓解”“肺炎、肺气肿、玫瑰糠疹、荨麻疹、盗汗惊醒、神经性耳聋”,加上亲人去世和患癌的消息接踵而至,导致她忽视了自己的病情。直到2024年,频繁出现的干呕、眩晕、关节疼、颈椎疼等明显躯体化症状和日渐加重的过敏,赵露思也未及时给予重视,而是将这一系列症状归因于吃了过敏靶向药产生的正常副作用。博文中,赵露思表示“抑郁是种情绪,但抑郁症是种疾病”,并非 “想开点”“说出来”就能够解决的,要及时了解心理疾病,重视心理治疗,及时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
近年来,随着公众认知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抑郁症是一种疾病,但在专业人士眼中,公众对这种疾病的认知仍不够充分。1月2日,记者采访了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心身医学科主任孙波,他就抑郁症的预防、治疗、康复等方面给出了专家观点。
判断是否“抑郁”很关键
孙波表示,在判断自己是否“抑郁”之前,首先要正确分辨“抑郁情绪”和“抑郁症”之间的区别。
“日常生活中,我们难免会有情绪的波动,遇到来自生活上的压力,人们往往会产生焦虑、抑郁的情绪,进而影响到睡眠,可能有的人就会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抑郁症。自己是否真的生病了,主要的评判标准就在于这种抑郁是否已经影响到正常生活。如果只是短期的情绪低落、焦躁,能够靠自我调节来缓解情绪上的问题,逐渐调整好生活节奏,实现自我调节,就是一个正常的情绪波动,只是暂时的。如果这种状态已经让你长期身体疼痛、精神紧绷、失眠焦虑,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就需要考虑是不是抑郁症,需要及时就医。”孙波告诉记者。
孙波坦言,公众对于抑郁症的认知还存在一些误区,也需要及时纠正。“有人可能了解到抑郁症这种疾病以后,联系到自己身上,发现自己最近睡眠不好,特别紧张,就去网络上搜索共享的心理学量表,做完以后发现量表分数怎么这么高,就以为自己是抑郁症了;也有的人并不重视抑郁症,以为就是单纯的心情不好、‘想不开’,把它当作单纯的心理问题,疏通一下就好,这些都是对抑郁症的误解。”孙波说。
躯体化症状表现因人而异
躯体化症状的表现可谓是千变万化,因人而异。孙波回忆,之前还有位患者反复胸闷、心慌、憋气,一个月要来医院急诊跑四五趟,过来反复查病因,有时候刚来医院,症状就又消失了。“像这种情况,严格来讲是焦虑的急性发作,胸部交感神经的异常兴奋和紊乱,这属于生物学的问题,并不是单纯的心理问题。”孙波说。
肚子里总觉得有一股气儿“窜来窜去”,一吃东西肠胃就不舒服,但是做胃镜却检查不出问题,这种有时被称为“胃肠应激综合征”,胸部不舒服,就叫“心脏神经官能症”;有的人可能会觉得嗓子不舒服,总觉得有痰吐不出来;还有的人会觉得身上忽冷忽热,但是测量体温又很正常……“这些感觉都是患者的真实感受,但是检查结果表明都很正常,就说明患者身上的交感神经功能出现了紊乱,从而导致麻木、疼痛、慌乱、发热发冷、感觉异常等,好比一台机器,硬件都没有问题,其实是软件发生了故障。”孙波表示。
有时候,心理异常和躯体化症状并非同步出现的,也有患者心理上并没有出现明显的焦虑抑郁,也会有身体疼痛等不适的情况出现,患者主要是躯体不适,不一定伴随精神情绪方面的表现。
抑郁症治疗需要“心身同治”
由于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等各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抑郁症、焦虑症的发病率比前几年要增加不少。
“身体和心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二者是相互作用的,从临床案例上来看,焦虑、抑郁、强迫、心慌、胸闷、憋气、胃肠功能紊乱等症状都是我们心身医学科的主攻方向。”孙波表示。他认为躯体化症状既与心理情绪有关系,又与大脑以及身上的神经功能的失调有关系,如果将肉体比作“零件”,那么神经就是“电路”,电路畅通才能保证身体的正常运转,因此,需要“心身同治”,要及时寻求专业的医学帮助。
孙波提醒,大家要对抑郁症有所认识,重视心理健康,但专业的判断要交给专业的医生。患者需要谨遵医嘱,配合治疗;与此同时,抑郁症的治疗需要患者本人、医生、家人等各个角色的相互配合,仅仅依靠药物治疗,是不足以治好抑郁症的,抑郁症患者也需要自我激励、自我疗愈,需要朋友陪伴、家人关怀,可以适当积极参加户外的集体活动,增加日晒,增加社交,寻求更多的社会支持。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吴涵
[来源:青岛早报 编辑:戴慧慧]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