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青岛急救新规:接到求助1分钟内发出调度指令

2017-02-16 07:55:41
来源:青岛日报
责任编辑:可可

原标题:往哪家医院送可兼顾伤病员意愿

重点:

每4万常住人口规划配备不低于1个急救单元

救护车使用年限超过6年或跑30万公里

要及时更新急救中心接到求助1分钟内要发出调度指令

急救网络医院不得因费用等问题拒绝或延误医疗急救送往哪家医院

可兼顾伤病员及其近亲属、监护人意愿政府通过购买服务方式扶持医疗机构

设置急救站地铁站

等人员密集场所要建专业性或群众性救护组织

接诊突发急病的流浪乞讨人员要立即实施救治

鼓励专业人员对急、危、重伤病员实施紧急

现场救护扰乱社会急救医疗工作秩序的将受到处罚

逾期不交急救费的行为将被记入个人诚信记录

新版《青岛市社会急救医疗管理规定》日前发布,并将于今年3月20日起施行。据悉,该规定于2005年发布,去年底,经市人民政府第128次常务会议修订。

接到求助1分钟内发出调度指令

《规定》要求,“120”电话记录保存不少于2年。任何单位不得擅自设定其他形式的急救呼叫号码。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干扰社会急救医疗呼救专用电话的正常工作。

《规定》要求根据急救医疗需要,按照每4万常住人口规划配备不低于1个急救单元,农村或较偏远地区急救半径不超过8公里配备不低于1个急救单元。值班救护车使用年限超过6年或者行驶里程超过30万公里的救护车辆应当及时更新。急救中心在接收完求助信息后1分钟内发出调度指令,急救站(点)接到调度指令后在规定时限内派出急救车辆。

往哪里送可兼顾患者意愿

《规定》要求,急救人员应当根据伤病员情况,按照就近、就急、满足专业需要、兼顾患者意愿的原则,合理、及时将伤病员送往具有急诊综合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但当伤病员及其近亲属、 基层医院吃不饱的现状得到缓解。目前,共有253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组建服务团队1768个,签约居民360万余人。建成各种形式医联体487个,派出3012名医务人员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门诊服务 12万人次,推动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群众就近可享受大型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和专家诊疗服务。

加快推进社会力量办医,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健康需求、增加医疗卫生资源供给的重要举措。去年4月,我市出台《关于加快社会办医和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加快了全市社会办医的步伐。仅前三季度,全市就新增社会办医疗机构393个,增加床位1700张,基本形成了“大专科、小综合”社会办医格局。

我市还致力于减轻群众就医负担,持续推行“先诊疗后付费”服务模式,146家县及县级以下医疗机构,累计为群众提供“先诊疗后付费”服务,医疗机构累计垫付30亿元。

频引“院士医生”为市民把脉问诊

我市卫生计生系统陆续引进詹启敏、陈孝平、郎景和、赵继宗、黎介寿、石学敏、周良辅、邱贵兴、于金明等“院士医生”,成为岛城医疗卫生的金字招牌。此外,我市吸引海内外优质医疗机构、优势医学专科、优秀医学人才落户。仅去年,就与四川华西医院、北大医院和澳大利亚圆美溪国际医疗集团、韩国延世大学医院等28家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开展42个学科、团队合作,专科建设、疑难病例、远程医疗、人才培养和医院管理等方面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市民在家门口就能得到国内外优质高效的医疗技术服务。

为缓解床位少、看病难问题,我市医疗大项目建设保持持续推进的良好态势。去年开工建设了市公共卫生中心,市立医院东院二期和青大附院东院区综合病房楼主体竣工,新增床位900张。市八医东院区、眼科医院新院区项目落地。

作为全国唯一副省级城市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我市着力打造中医药工作和医养结合“青岛模式”。去年,出台10多项中医药扶持政策,新建80个国医馆,100个中医专病(专技)特色门诊,新增101家中医药医疗机构,全市所有公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镇街卫生院实现了中医药服务的全覆盖。目前,全市100%的镇卫生院、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6%的社区卫生服务站、70.2%的村卫生室可以提供中医药服务,实现了中医药服务广覆盖。

同时,所有市属医院实现就诊 “一卡通”,市民在不同医院可实现统一预约挂号、诊疗缴费通用、检验结果互认,完成预约门诊360万人次。

157万老年人尽享“颐养天年”

家住市北区宁化路的程余伟老人偏瘫卧床十多年,住院两个月总花费达14万元,报销后个人负担两万元。办理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后,在红十字老年护理院住院一年,老人的总花费不到两万元,报销后个人仅需负担1000多元护理费,在减轻个人经济负担的同时,也得到了更专业的照料服务。

2016年,我市人均期望寿命80.92岁,157万老年人尽享颐养天年。为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让老年人有尊严地生活,我市统筹医疗服务与养老资源,形成了“医中有养、养中有医、医联结合、养医签约、两院一体、居家巡诊”医养结合类型,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医、养、康、护的有效衔接。目前,我市有18家二、三级医院转型为老年医院、护理院或开设老年专护病房服务;全市有71家养老机构具有医疗资质,全市6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67家镇街卫生院组建了全科医生服务团队,为居家巡诊服务。

“星座式”布局提升健康产业能级

我市正在大力发展健康产业,为市民提供更多的优质健康服务。

作为“健康中国”示范点,即墨市研究制定了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推进健康服务、养老、养生、保险等健康服务产业,推进医疗器械、健身用品、生物医药等健康制造产业,将即墨打造成具有较高知名度、影响力和区域特色的“健康之城”。

在青岛全域范围内,我市正按照城市发展规划和产业空间布局的要求,采用“星座式”的健康产业空间布局理念,根据各区市区位和产业优势,形成 “一核、两带、三区、四组团”的空间布局结构:“一核”即依托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和崂山区的中韩街道区域,引进国内外优质医疗资源,建设包括医疗服务、疗养康复、健康养老、健康管理、医学教育、健康产品研发在内的健康高端服务集聚区,打造全球慢病康复愈养基地;“两带”分别是沿海健康产业集聚带和大沽河沿岸健康产业发展带;“三区”是依托崂山区王哥庄街道区域、胶州湾北部红岛区域、西海岸大珠山区域建设三大健康产业集聚区;“四组团”分别要建设健康产业即墨组团、胶州组团、平度组团、莱西组团。

随着上述区域的健康产业不断繁荣,市民的健康保障亦将会“水涨船高”,将会享受到更多先进的、优质的医疗服务。

[编辑:可可]
精彩美图 更多 >>

分享到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7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 新闻备案:鲁新网201653205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