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上救助站提供的新衣服、新鞋子,昨日上午十点半,46岁的流浪者罗先生,在青岛市救助管理站三位护送人员的照顾下,踏上了回家路。中午12点,53岁的流浪者李先生,同样由三位护送人员陪同,离开了生活六天的救助管理站,坐汽车回家。
千难万阻,也要回家过年。1月4日晚六点半,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在日常巡查时,接到了热心市民的电话:海泊河公园有一位流浪乞讨者。后经工作人员确认身份,这位流浪乞讨者姓罗,是黑龙江省鸡西市人,发现他时,他已经两天没有进食了。工作人员把罗先生接回救助站,发现他身体虚弱、进食困难,于是,第二天,将罗先生送到中心医院检查身体。结果并不乐观,医生告诉工作人员,罗先生已是食道癌晚期,食道穿孔并伴有肺部感染现象。
工作人员马上为罗先生办理了入院手续,与医生确定治疗方案,最终决定为罗先生进行介入治疗,解决食道穿孔问题。“手术之前和他交谈,他说想回家过年”,安置科科长王享德告诉记者,与罗先生沟通时,得知他父母都已去世,家中只有一个妹妹,罗先生多年在青岛打工,几乎与家乡断了联系,可能是因为身体原因,现在的罗先生对于“回家”有了更深的心理寄托。
12日,介入手术完成,经过休养在得到医生建议可以回家后,工作人员马上联系罗先生返乡事宜。考虑到罗先生的身体情况,和尽早圆罗先生回家过年的愿望,站里破例为罗先生定了飞机票,让他乘坐飞机返乡。记者看到,虽然罗先生因为手术原因还不能说话,但如今身体已硬朗了许多。
中午十二点,司机王师傅送罗先生和护送人员到机场后马上返回站里,接李先生和护送人员到汽车站赶车,午饭都没来得及吃。
“我们都已习惯了,护送对象多的时候,往往前一天刚回来,第二天又要出发。”在去汽车站的路上,护送人员、未保科科长王强芳告诉记者,去年他仅护送精神残疾流浪乞讨人员,就达四五十人,“护送这类人员要特别小心,如果护送远途,三个人晚上就轮流值班,一路上还要多和护送对象聊天,安抚他们的情绪。”王强芳说,即使这样,护送人员也有被打等突发情况的发生。
李先生疑似精神异常,可能是坐上了回乡的汽车,一直不做声的他仿佛有了动力,和记者简单聊天。李先生告诉记者,自己打工挣得钱被偷走了,因此一直闷闷不乐,但如今,“能回家了,其他的事都就没啥了”。
其实昨日,市救助管理站原定九名工作人员,计划分三路,护送三名流浪人员返乡过年。但是,其中一名精神残疾流浪人员,出发前突然拒绝上车,怎么劝也不听,最终只有两队顺利出发。“这种情况我们也会遇到,他现在不稳定,我们把他送到医院治疗后,再送他回家”,王强芳说。
副站长赵海波告诉记者,春节前,前来求助的流浪乞讨人员,有的是因为遭遇窘境,求一张回家的车票,有的则是需要工作人员护送返乡。站里会根据来求助的对象,及时安排救助,尽可能让他们早日回家过年。据悉,在2016年11月21日,救助站启动了“寒冬送温暖”活动,截至目前,已护送返乡42人次,自主返乡103人次,另有13人在街面巡视中获救助。
“我们已经做好了春节期间的人员、车辆等保障工作,物资储备也全部到位,对于不能回家的滞站流浪乞讨人员,除夕晚上我们会准备年夜饭,让他们在救助站过好年。”赵海波说。
[编辑:可可]分享
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