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岛市市立医院接诊多例手足口病号,年龄在几个月到十几岁不等。据专家介绍,随着气温升高,又到了手足口病高发季节。有的病号仍以发烧为前期常见的症状,也有部分患儿无发烧,仅仅表现为流口水、出皮疹,这也导致一些家长忽视孩子病情。专家提醒,近期家长尽量不要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的地方。
没有发烧症状,家长误判病情
“最近接诊的病例很多”市立医院本部儿科专家马晓红介绍,近日,随着气温的升高,青岛市市立医院接诊多例手足口小病号,年龄在几个月到十几岁不等。其中,1-2岁的婴儿占较大比重。
一般来说,手足口病轻症患者早期有咳嗽流涕和流口水等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部分可能有恶心、呕吐等反应。发热1-2天后开始出现皮疹,通常在手足、臀部出现,
马晓红告诉记者,与往年情况不同,今年接诊的病例中发烧的情况较少,这导致一些家长忽视了孩子的病情。“昨天有个孩子都抽搐了,嘴巴上、脚上、屁股上都有疱疹,家长才带着来医院,就是因为之前没有发烧症状,家长误判了病情。”
这样的情况不是个例。市立医院近日接诊的小患儿中,有个1岁的女婴,连续两天流口水、不吃东西,但是因为没有发烧,没有引起家长的重视。
公共设施没消毒,别带孩子玩
市立医院本部儿科副主任张瑞云向记者介绍说,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感染途径主要有三种,一是人群密切接触:这是重要的传播方式,儿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二是分泌物,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三是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可发生感染。
“有的孩子是因为和院子里的小朋友一起玩耍被传染,像摇摇车等公共玩具未经消毒,很容易感染病毒。”马晓红建议,家长近期尽量不要带宝宝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特别是不要接触公共场所的公用儿童玩具。另外,不能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饭前要认真洗手。
症状多变,“中招”尽快就医
“有的患儿不发热,只表现为手、足、臀部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希望家长不要陷入‘发烧’是手足口病的必备特征这一误区,一旦贻误病情,后果不堪设想。”马晓红特别强调。手足口病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大多数患儿在一周以内体温下降、皮疹消退,病情恢复。不过,也有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的孩子,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能留有后遗症。
也有极个别3岁以下的婴幼儿手足口病无皮疹,无口腔疱疹,起病就是重症,往往死亡率较高。这种类型只能通过血液病毒检测才能确诊。所以,如果发现近期孩子持续发热不退、精神烦躁,尤其是有接触过手足口病儿童的情况,应紧急就医,最好住院观察。
张瑞云主任提醒广大家长,如果孩子患了手足口病,也不要慌。首先患儿要居家隔离,接触者应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同时,做好口腔护理。口腔内疱疹及溃疡严重者,用康复新液含漱或涂患处,也可将思密达调成糊状,于饭后用棉签敷在溃疡面上。另外,衣服、被褥要清洁,经常更换。要剪短宝宝的指甲,必要时要包裹宝宝双手,防止抓破皮疹。(半岛记者 王爱科 通讯员 伊丽明)
[编辑:光影]分享
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