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7月,医改成为人们关心的热点。在此次医改中,药品零差率销售等让不少市民拿药得了实惠,大大缓解市民“看病贵”的感受。同时,为让患者就医更方便,医院也对医疗服务提出更高要求,让市民以往感受到的“看病难”向“看病易”转变。近日,记者探访了青大附院市南院区门急诊部,看看这里的工作人员有什么“大招”,能让一天近7000位市民的看病过程中更加舒畅。
预约挂号精确到5分钟
今年3月份,青大附院更换了功能更加齐全的自助挂号机,该挂号机支持使用二代医保卡和青大附院医卡通。仅用其中任意一张卡,市民就可以在自助挂号机上完成挂号、预约、取号、缴费、充值和打印报告等诸多功能。
“目前,我们在门诊楼上放置了多功能自助挂号机代替了人工收款窗口,遍布各个楼层。现在新的自助机功能齐全,每个机器服务内容相当于一个人工窗口。”青大附院门急诊部主任李爱芹介绍。点开自己选中的科室和专家,市民可在挂号机上预约未来一个月内该专家的诊号,而在时间点上可以具体到5分钟。挂号机推广后,市民一大早就起床到医院,等待挂号的长队排满走廊的现象不见了,“目前医院就诊者中的预约率达50%以上,门诊信息化的推广,让市民的平均就诊时间减少了一个多小时。”
记者了解到,今年8月份,青大附院还将推广电子病历,届时患者的就诊信息也可全部在就诊系统中存储,市民就诊时既往的病史医生一目了然,再也不用担心病历丢失的问题。
各个楼层都有志愿者
青大附院市南院区的门诊大楼,建造于上世纪90年代,当时的门诊楼设计标准是每年接诊60万人次。而今年上半年,仅在市南院区就诊的患者就已经超过110万人次,平均每天门诊量有近七千人次。当年市南院区设定的全年的门诊量,甚至还不足现在一个季度。
那么,如何让“患者流”更加顺畅呢?走进青大附院市南院区门诊时,首先看到的就是综合服务台和正在忙碌的工作人员,导诊服务、轮椅借用、复印病历等服务都可以在这里“一站式”完成。在医院的各个楼层,市民都可以看到志愿者身影。志愿者中既有一些高校的大学生,也有医院的医护人员利用休息时间来开展志愿服务,每到寒暑假,医院职工的子女也会到门诊上做志愿者。
B超室实行“二次分诊”
在医院B超室,每天前来做B超的患者有700至800人,每位患者都有1到2名家属陪同。这样算下来,B超室前几十平方米的区域,每天会有两千多人轮流排队。“前期,我们一方面将B超检查实行预约制,患者根据自己的预约时间再来做检查;另一方面实行‘二次分诊’,也就是前一位患者在进入B超室做检查后,他后面的四到五位患者就在门口坐下来等待,让患者心里不因长时间等候焦虑。”工作人员介绍。
另外为能及时发现门诊上存在的各种问题,门急诊部的工作人员每月分工,从更衣室到门诊各个楼层每天巡视两次,将巡视的结果记录在巡视本上,每周都进行汇总和讨论。而且,工作人员每月更换一次分工,以便于能对门诊各个区域都了然于心。
此外,门急诊部还建立了一个20多人的微信群,包括后勤、安保、客服以及分管副院长等,以便于发现问题及时反馈解决。
本报记者 徐军
[编辑:夜楼]分享
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