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分级诊疗,一个重要目标是要保证当地90%的患者在县里治病,但目前即墨的现状是,73%的患者在县域治病,怎样把这17%外流患者留住?这是一个最现实的问题了。
去年9月,全国拉开推进分级诊疗改革大幕,10月,即墨即提出了相关发展思路,12月,即墨被省卫计委确定为分级诊疗第一批试点县(市)……这一“时间表”显示,即墨以最快速度把分级诊疗改革付诸实施,并迅速带来多个层面的切实改变。
好大夫频频 “空降”到基层
“好大夫真的‘空降’到基层了,”这是丰城卫生院病患家属孙秀太切身的感慨。孙秀太老伴崔顺香,今年春节前突发脑溢血,左臂偏瘫,一直在青岛、即墨的医院疲于奔波的他们,在这里安定下来,通过专业化肢体康复,崔顺香蜷缩的胳膊已可伸展开了。这主要得益于即墨推进分级诊疗改革的主要载体——市、镇、村三级医联体构筑成型,使优质医疗资源真正下沉到基层。
自去年起,即墨首先推动市级医院与青岛市三级医院组建医联体,实现“大病不出市”这个目标。
据即墨市卫计局副局长毛天训介绍,即墨市中医医院与青岛市立医院组建医联体后,后者去年派出了33人专家团队到即墨市中医医院坐诊带教。
“刘大娘,你放心地在即墨康复,我们会定期来给你复诊,”在即墨市中医医院手足外科,来自青岛市立医院的骨科专家赵永生、心内科专家刘萍微笑着与70岁的患者刘菊香交谈着,因踝部骨折迟迟不愈,去年刘菊香来到即墨市中医医院就诊,经检查需手术治疗,“像患者这样年龄较大且有严重冠心病的情况,以往都建议其转往上级医院治疗,”毛天训说,但正逢有市立医院的帮扶专家在即墨坐诊,赵永生、刘萍结合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联合制定手术和治疗方案,在即墨市中医医院成功开展了手术。
在镇卫生院这个层面,则与即墨市二级医院组建医联体,实现“常见病不出镇”,孙秀太和他老伴就是受益者。从今年1月起,即墨市卫计部门分别从即墨市人民医院、即墨市中医医院各选派4名专家定点帮扶度假区、温泉、南泉、丰城4家卫生院。“帮扶专家每周在镇卫生院固定坐诊一天,患者提前预约,在基层医院同样可享受大医院专家的诊疗服务。”毛天训介绍道。
好大夫一直“下沉”到了村,在村级,与镇卫生院组建“院村医联体”。
据统计,目前即墨已建立8处中心卫生室,年内将建立21处中心卫生室,确保每个镇(街道)都有一处院村联办的村卫生室。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基层卫生院、村卫生室四级联动。实践证明,这一新的模式盘活了现有医疗资源,初步呈现优秀人才“不为我所有,却为我所用”的局面。
让城乡医疗资源“流转”起来
“张大夫您好啊,在城里医院是您给俺看的病,想不到现在您又来给俺做康复!”说话的是田横镇洼里村居民宋大帅的母亲。宋大帅因遭遇车祸导致身体严重损伤,肢体活动受限,被家里急着拉到即墨市人民医院去救治和康复,因住院床位紧张平添许多烦恼……但今年家门口的丰城卫生院与即墨市人民医院结成医联体后,宋大帅就转到这里来康复了。“即墨市人民医院的专家每周都会过来坐诊,为孩子制定康复训练方案,目前效果好着呢……”宋大帅的母亲说。
这正折射了即墨推进分级诊疗包含着的一个重要环节:城乡之间,为病患转诊或康复构筑一个畅通渠道,能够“转上去”“转下来”。“去年即墨加入了青岛市妇儿医院联盟,特殊患者可通过绿色通道直接连接到青岛市妇儿医院转诊,”毛天训介绍,这样的例子已有很多:通过医联体,帮扶专家将本地卫生院看不了的患者转到大医院,将大医院恢复期患者转到卫生院并负责治疗,上一级医院的大夫跟踪下转的病人,在乡镇医院监护病人的康复期,完成病人的康复……
“即墨市分级诊疗改革是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即墨市卫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从大夫上下联动,到医患双向转诊等,都是要建立一个让城乡医疗资源流动起来的机制,打造健康服务新模式。
很快,围绕统筹城乡医疗资源,一种更给力的形式涌现出来——去年即墨又建起了即墨市医院大沽河院区、和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两个紧密型医联体。“由即墨市医院对院区人财物进行统一管理,医联体内人员按需合理流动,”毛天训介绍,患者在医联体内部实现畅通转诊,乡镇辖区居民享受到了 “二级医院的服务、一级医院的收费”。大沽河即墨段区域集聚着10万名居民,即墨市医院大沽河院区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即墨市医院派了30名专家下驻到这里。
即墨推进分级诊疗的一种理念清晰彰显:尽己所能,推动县乡之间优质医疗资源的一轮放大、整合。
为“基层首诊”打个扎实的底子
推进分级诊疗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实现 “基层首诊”。
什么是“基层首诊”?还是来看看偏瘫患者崔顺香的求医轨迹。春节前病发后,老伴孙秀太打电话叫来120急救车,“往莱西市某医院里赶,光去一趟的车费就是960元,又被告知治不好,又到了即墨市医院,打了15天吊瓶控制病情,花了六七千元,”孙老汉郁闷地回顾着,又去了青岛一家个体诊所看,几十天没啥效果,正月十八,在网格联络员的介绍下,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才到了丰城卫生院……如果这家农村患者第一选择就去丰城卫生院看病,这就叫“基层首诊”。
而和不少农村患者一样,他们没有选择“基层首诊”,因为压根就不相信家门口的乡镇卫生院能治好自己的病,但今年1月运营的丰城卫生院,改变了他们的看法。
在丰城卫生院,崔顺香不但病治得见效了,开销也省下来一大笔。“这个患者一天医疗费100多元,按照新社保政策,报销之后是二三十元,床位费一天8块,报销80%。”丰城卫生院院长隋维涛介绍,而在二级医院,床位费是一天三四十元,在青岛则要百八十元。
怎样让基层留得住病人?“以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为基础,加强体系建设,才能为基层首诊打下一个扎实的底子。”即墨市卫计局副局长毛天训分析道,在即墨,基层医疗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步入了一个跨越的时段,“从2013年起,即墨市财政对基层卫生院在编人员的档案工资和公积金80%予以补助,每年安排500万元用于基层卫生院房屋维修和设备更新,每年安排200多万元为所有卫生院配备班车。”毛天训介绍,去年又投资2000多万元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了CT、DR、CR、血细胞分析仪、生化分析仪、数字胃肠机等医疗设备,基层卫生院的环境和医疗设备基本实现了一次提档升级。
除了先进的硬件设施,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关键是人才。即墨市为此作出了切实的努力。近年来当地卫计部门每年招聘150至160名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充实到基层医疗机构,其招聘人数已成为青岛市区市之最。
在探索中破解医改难题
推进分级诊疗,一个重要目标是要保证当地90%的患者在县里治病,但目前即墨的现状是,73%的患者在县域治病,怎样把这17%外流患者留住?这是一个最现实的问题了。
“围绕这一目标,即墨的举措是加强县级龙头医院的力量,把重点专科发展好,”毛天训介绍,目前即墨市中医院和济南眼科医院建立医联体,和青岛市市立医院建立医联体,今年,即墨市人民医院将与北京儿童医院签约合作,两家医院互派专家坐诊和进修学习。“把县里医院水平定位在二、三级医院之间,升半级,通过医联体的作用,提高重点专科的水平。”
梳理分级诊疗的系统路径,“上下联动”、“基层首诊”、“双向转诊”,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目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譬如,上下级医院之间病患资源的“双向转诊”,通过医联体可以实现“转得上”,但“转得下”存在困难。首先是上面不信任下面的医疗条件,另外还有其他的因素,等等,使得上面没有“转下去”的动力,病号自己也不愿意往下去……
而对县级来说,上面医院转下来的康复病人还有一个“接得住”的问题,“接得住”上面转下来的已确诊且需要康复的病号,上面大夫下来了,基层要具备相应的医疗条件。
整合城乡医疗资源还有一个重要杠杆,“二级医院、三级医院报销,差率只有5%,现在需要加大。”毛天训分析道,基层卫生院主要就诊人群是哪些人?——老年病、慢性病患者,立足这一实际,即墨找准了推进分级诊疗的突破口,初步拟订了 《即墨市基层医疗机构分级诊疗住院病种目录》,正在协调通过医保报销比例差异化政策,引导群众自愿到基层就诊。
“转得下”、“接得住”……在当下即墨探路分级诊疗的改革进程中,它们是一连串引人注目的“关键词”,也正成为一系列重要的攻坚课题。
[编辑:亚麦]分享
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