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市卫计委:借“催泪红包”加强医德医风建设

2016-02-24 09:37:42
来源:青岛早报
责任编辑:光影

\

我市唯一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青岛市传染病医院护士长李桂美:

病人对我们要求其实并不高

今年已经76岁的李桂美从事医护工作58年,她是山东省第一位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在青岛市也是唯一的一位。对于青岛早报“催泪红包”的连续报道,她认为这是医患关系融洽的一个好兆头。

“医护人员把钱退给患者是对的,青岛早报应该抓住这个典型,多宣传和谐的医患关系的事例,让市民多体谅医护工作者。”李桂美说,患者对医护人员的要求其实并不苛刻,他们有病,找到了我们,医护人员就应该把掌握的医疗技术很好地施展出来,全身心用在病人身上。”李桂美告诉记者,医护人员应该想尽一切办法,为患者解除痛苦,把病人当成自己的亲人来对待。送 “催泪红包”的女患者就是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下深受感动,才会想出这样一个感谢方式。李桂美也借机提醒医护人员,心存大爱,一切为病人着想。“护士要细心、耐心,有爱心、同情心、责任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得到患者的认可,才能让医患关系更加融洽。”李桂美说。

\

全国优秀律师、山东省律师协会副会长栾少湖:

“催泪红包”让城市更温情

“青岛早报对于‘催泪红包’的连续报道在春节期间推出,让岛城的春节更加喜气,让我们的城市更加温情。”全国优秀律师、山东省律师协会副会长栾少湖说,连日来他一直关注这个报道,并在朋友圈转发青岛早报对于“催泪红包”的报道。

“‘催泪红包’是温暖人心的事件,感动了我的心灵,触动了神经。”栾少湖说,不光是他,相信广大的读者、有责任感的市民,都会特别关注这样充满正能量的事。栾少湖认为,“催泪红包”折射出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需要双方的沟通,患者要体谅医护人员的不容易,了解他们的压力;医护人员也应该与患者及时沟通,把病情等基本信息说清楚,为患者看好病。

“‘催泪红包’的报道,展示了广大患者的善,还通过跟访的形式,让我们了解到医护人员的不易。”栾少湖说,这种关系无法用法律约束,他觉得,社会道德的力量能把医患关系维持好,希望青岛早报这次的报道,能够架起沟通医患关系的桥梁。[编辑:光影]

精彩美图 更多 >>

分享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6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