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青岛医生赴坦桑尼亚救死扶伤 一封信40天才收到

2016-02-24 09:26:07
来源:青岛晚报
责任编辑:光影
\
\

在市立医院百年院庆之际,医院文宣部和档案室在整理、挖掘医院老物件、老故事过程中,48年来13批市立援坦医疗队队员的事迹无疑是最感人的篇章。据了解,从1968年至2016年,48年间,市立医院先后派出来自妇产科、内科、外科、眼科、耳鼻喉科和麻醉科的19位市立使者,远赴坦桑尼亚进行医疗援助。在遥远的非洲,留下了中国青岛医生的足迹。于波 张瑄 侯桂珍

原始部落里抢救垂危产妇

1968年3月,市立医院产科医生王志荣作为山东省第一批援外医疗队队员乘坐“耀华”号轮船,远涉重洋,奔赴万里之外的非洲土地,拉开了山东省医疗队无私援助工作的序幕。在三年半的医疗援助工作中,她和队员们一起背着器械、担着药物,翻越高山、穿过草原、顶着炎炎烈日的炙烤,冒着野兽出没的危险,常常跋涉数十里进行下乡巡回医疗。王志荣曾经在坦桑最落后的马赛族部落为一名产后胎盘滞留、生命垂危的产妇,在没有任何器械和用品的情况下,用酒精消毒双手取出胎盘,母婴平安。一时间,当部族人们看到中国医疗队员们为他们治病、送药时,都给予医疗队至高的尊重。 “旗那”(中国)、“莎菲”(医生)的呼声在部族中不绝于耳。迄今,援坦工作开展40多年中,山东省卫生厅共派医疗队24批,近1000余名医疗队员,累计诊疗患者360余万人次。其中,市立医院先后选派13批次19名队员作为医疗援助使者,把市立医院的技术、精神、文化带到异国他乡,在艰苦的环境中治病救人无数。

直面疾病肆虐治病救人

接下来,和王志荣一样远赴坦桑尼亚的市立医院医生克服重重困难,坚持治病救人。据坦桑尼亚官方统计,当地艾滋病(HIV)感染率约11%,疟疾、结核、伤寒等疾病肆虐,医疗条件差,医生、药品、器械都十分贫乏,医生的诊疗和手术过程被感染的危险性也非常高,但面对着一双双渴望救治的眼,援坦医生们都选择了直面和坚守。

第四批市立医院内科医师耿洪业,在给坦桑尼亚政府总理等高级官员看病时,发挥内科医生特长,药到病除,受到坦方高度赞扬。第六批市立医院眼科医师王守境,援坦期间看门诊数万人次,开展手术500余次,为200多名白内障失明者做手术,使他们重见光明;第七批市立医院外科医师赵经郊和全组人员一起,想方设法地抢救了上百名危重病人,开展了颅脑、胸、腹等大手术,使许多病人转危为安;第十二批市立医院妇产科医师王静怡接生三男一女四胞胎,母子平安,被当地称为坦桑尼亚新生命的“守护神”;第二十批市立医院外科医师孔军在当地医院完成各种颅脑肿瘤手术,还担负驻坦使馆和经代处领导的健康以及驻坦中资机构、华人某些疾病的抢救和治疗工作,并申请继续参加第二十一批医疗队。

父亲去世家人瞒了两年

曾经是市立医院耳鼻喉科主任的孟广明,是第十批援坦医疗队的成员之一。1987年9月-1989年9月,他在坦桑尼亚度过了艰苦又难忘的两年。近日,已经退休的孟广明和妻子高清华带来了照片、荣誉证书、书籍和厚厚的两沓书信,回忆起了当年的点点滴滴。 “我在坦桑尼亚的两年中,曾3次染上疟疾,发高烧、头痛、乏力、全身关节酸痛、忽冷忽热,我总是一边治疗,一边坚持工作。工作时,还要冒着感染艾滋病的风险,但这些都没有把我打垮,最难熬的就是想家。那时候没有手机、网络,甚至连电话也很少,要和家人及国内联系,只能靠书信来往,可是一封书信有时需要40多天才能收到。”说到这里,孟广明眼眶都湿润了。

原来,在孟广明援坦前,父亲因脑血栓后遗症,常年卧病在床。为了不让父亲担心,他只是说要到外地出差一段时间,但没想到从此父子俩再没见过面。援坦期间,妻子每次信中都说父亲的身体虽然有些感冒、肠炎,好在只是一些小毛病。这句话给孟广明吃了颗定心丸,让他能够安心在国外工作。可是圆满完成援外任务后,孟广明急切地询问父亲的情况,妻子才婉转地告诉他,其实他前往坦桑尼亚不到一个月,父亲医治无效去世。为了能让他安心工作,家人整整瞒了他两年。

孙龙:多么想飞回父母身边

不知不觉,来坦桑尼亚已经半年了,头上的白发多了许多。想家吗?想家!想万里以外的父母妻儿!我的父母都已经80多岁,他们都曾是医务工作者。要不是我来到坦桑,他们也许都没有机会尝试QQ视频,我听到最多的话就是:“吃饭了吗,吃饱了吗,别疼钱……”此刻我是多么想飞回父母身边,多想吃一口妈妈亲手包的饺子啊!有父母在身边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啊!

朱健:视频里父母深情凝望

我的父母都是70多岁的老人。自从来到坦桑尼亚,我们的沟通方式就从见面打电话变成了视频。每次我通过视频看到爸爸妈妈身体健康心里都特别欣慰。同样作为爸爸,我明白,像我父母这样的年龄怎么能舍得让儿子不远万里来到异国他乡,而且要分开两年之久,这需要多大的决心,需要怎样坚强的勇气才能割断这依依不舍之情啊!有的时候,他们的话很少,只是通过视频深情地看着我,就是用这种方式,淳朴的二老表达了最直接的感情,那份感情是一种“儿行万里母担忧”的真实写照!

谢伟峰:装着心酸说幸福

我和妻子双方父母身体都不好,女儿只有6岁。上有老、下有小,全靠妻子一个人在家里操劳。可是在视频中她从不说家里有多难,从不说父母的腿疼得走不动,说的最多的就是孩子多可爱,安心工作,不要担心家里。我也只能装作不知道,因为知道自己也帮不上忙,一着急耽误工作,反而让家里的父母更担心。于是就出现了奇怪的一幕,天天视频,天天互相说好。好像一来坦桑,孩子也不感冒,父母的身体也健壮了,装着心酸说幸福,坦桑真的很锻炼人。

[编辑:光影]
精彩美图 更多 >>

分享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6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